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比较单纯左室起搏与双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窦性心律、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0.35、QRS波时限≥120 ms的CHF患者36例,成功植入心脏再同步化(CRT)起搏器后,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先以右房左室起搏模式治疗(LV起搏模式)7天,然后以右房双室起搏模式治疗(Biv起搏模式)7天;第二组先以Biv治疗7天,然后以LV治疗7天。收集术前、术后第7天、第14天的临床资料,所有数据应用交叉设计资料方差分析及单变量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结果 6 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间隔部与侧壁基底段收缩期达峰时间差值等6种评价指标的结果相似:评价指标测量值在处理效应即LV、Biv两种起搏模式上、在顺序效应即两种起搏模式顺序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在阶段效应即术后第7天、第14天两阶段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左室起搏与双心室起搏治疗CHF的疗效相仿;对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CHF患者,单纯左室起搏可作为CRT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2.
研究发现迷走神经刺激并不都是致心律失常的,也可能有抗心律失常作用。颈部迷走神经刺激引起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强度依赖性的,高强度迷走神经刺激有利于房颤的发生,而低强度的迷走神经刺激对房颤的发生没有影响。低强度迷走神经刺激,无论是刺激双侧神经,还是单侧神经,均可通过抑制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预防和逆转房颤诱导的心房重构的发生,为临床上治疗房颤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价决奈达隆治疗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 Database,查找建库至2014年2月28日期间发表的所有关于决奈达隆治疗房颤、房扑的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6个RCT,共计9 37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安慰剂比较,决奈达隆能显著降低房颤、房扑的复发率[OR=0.55,95%CI(0.43,0.72),P〈0.000 01]和心室率[MD=-12.25,95%CI(-17.09,-7.40),P〈0.000 01];2与安慰剂相比比较,决奈达隆增加了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住院率[OR=1.17,95%CI(0.43,3.21),P=0.76],降低了患者的总死亡率[OR=0.95,95%CI(0.76,1.20),P=0.6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与安慰剂比较,决奈达隆增加了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OR=1.48,95%CI(1.06,2.05),P=0.02],但未显著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OR=1.17,95%CI(0.79,1.72),P=0.43]。结论 决奈达隆对于房颤、房扑患者疗效显著且耐受良好,但要慎用于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的永久性房颤患者。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有限,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确认。  相似文献   
24.
正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策略作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 arction,STEMI)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式,与溶栓治疗相比能够明显改善临床预后~([1-4])。无论是裸金属支架(bare-metal stents,BMS)置入术还是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置入术,与早期  相似文献   
25.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伴高出血风险(HBR)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单纯DCB或DES治疗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ACS伴HBR患者共239例,分为DCB组(n=73)和DES组(n=166),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并进行随访。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净临床获益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AMI)、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2型出血;次要终点为BARC≥1型出血、BARC≥3型出血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AMI和TVR)。结果:两组在各基线资料指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随访(20.5±3.9)个月,DCB组净临床获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9.6%vs. 21.7%,P=0.025)和发生风险(HR=0.44,95%CI:0.23~0.83,log-rank P=0.031)均明显低于DES组。DCB组BARC≥1型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