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94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对结肠癌术后应激性高血糖的作用。方法:收集61例无糖尿病病史的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均出现应激性高血糖。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术后给予小容量高渗盐水液体治疗,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术后24、48、72 h空腹血糖、胰岛素及IL-1、IL-6的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lnHOMA-IR)。结果:术后24、48、72 h,实验组的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及ln HOMA-I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IL-1及IL-6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平均术后住院日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感染、吻合口瘘,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容量高渗盐水治疗可以改善结肠癌术后的应激性高血糖,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1(STAT1)与CD74/CD44在结肠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调控中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构建基因STAT1和CD74/CD44真核表达质粒以及上皮-间质转化酪氨酸激酶受 -2(DDR2)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质粒,真核表达质粒经转染后,利用免疫共沉淀技术证明基因STAT1和CD74/CD44两者是否有相互作用,通过荧光素酶分析技术分析基因STAT1和CD74/CD44对上皮-间质转化酪氨酸激酶受体-2(DDR2)启动子序是否存在协同激活作用。结果:STAT1可将CD74/CD44沉淀下来,CD74/CD44可将STAT1沉淀下来,上皮-间质转化酪氨酸激酶受体-2(DDR2)(DDR2)启动子荧光表达质粒与两者共转染比分别单独转染STAT1和CD74/CD44对上皮-间质转化酪氨酸激酶受体-2(DDR2)启动子的激活作用更强。结论:STAT1和CD74/CD44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在结肠癌发生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3.
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类具有分子学和临床异质性的疾病。目前AML的治疗仍以联合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要手段。在过去近40年里,AML的标准治疗几乎没有进展。对于60岁以下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OS)在40%左右。而对于占AML绝大多数的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10%~20%[1-2]。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及二代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化疗方案的改进以及基于不同机制的AML新药在临床试验中获得了较好的研究结果。本文重点对AML的传统治疗及靶向  相似文献   
64.
同源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HIPK2)是一个核内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作为辅助因子,广泛参与转录调控。HIPK2位于核斑,在Sp100和TP53INPls的辅助下能够磷酸化p53的46位丝氨酸,加速p53的乙酰化,拮抗MDM2对p53的抑制作用,强化p53的功能。通过磷酸化,HIPK2加速CtBP和c- Myb被蛋白酶体降解,引起细胞发生不依赖p53的凋亡或分化。许多肿瘤细胞低表达HIPK2,表明HIPK2 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65.
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是一种非典型的骨髓增殖性疾病,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骨髓中髓系细胞增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为特征,若无适当治疗通常在1年内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在患者髓系和淋巴系细胞中8号染色体短臂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1受累,相互易位产生融合基因,导致其表达产物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组成性激活,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苯丁酸钠(PB)作用于Kasumi-1细胞后PIG7基因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细胞分化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1,2,3mmol/LPB作用后24h、48hKasumi-1细胞PIG7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步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CD11b、CD13和AnnexinV/PI表达水平。结果处理前PIG7低表达不能检测到,处理后均明显升高(P〈0.05),不同浓度、作用时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形态呈现分化凋亡改变;CD11b、CD13表达增加(P〈0.05),AnnexinV^*/PI^-增加(P〈0.05)。结论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苯丁酸钠作用后Kasumi-1细胞PIG7基因的表达增加,同时细胞发生分化凋亡,PB可能通过上调PIG7的表达引起上述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67.
单克隆抗体可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及补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杀伤靶细胞,利用单抗的融合蛋白递送细胞毒药物或放射性同位素杀伤靶细胞。针对CD33和CD45的抗体,尤其CMA-676和131I-抗CD45在AML的治疗中已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8.
蛋白酶体抑制剂PS-341通过抑制蛋白酶体及NF-κB等机制使肿瘤细胞凋亡,在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方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PS-341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9.
432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中国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研所1980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432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中位发病年龄57岁,以男性为主。乏力与骨痛是初诊时最常见的主诉(分别占60.9 %和54.9 %),81 %患者有贫血(Hb≤100 g/L),40 %患者处于Durie分期Ⅲa期,骨髓中瘤细胞比例中位值0.38(0.005 ~ 0.970)。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及肾功能不全的比例分别为9.1 %、39.4 %和21.1 %。分型以IgG型为主(48.1 %)。72.1 %患者β2蛳MG 升高(>3 mg/L),多数患者伴有TNF、IL蛳6或IL蛳2水平升高。70例中有4例检测到13号染色体异常。80.8 %患者骨骼有X线异常改变。中位生存期为27月。结论:中国MM患者与欧美国家相比,发病年龄偏低;大多数就诊时已处于Durie分期Ⅲ期;生存期较欧美国家短。  相似文献   
70.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分型历经多年的发展,从单纯的形态学分型,逐步发展为集形态学、免疫学、细胞及分子遗传学、临床特征为一体的分型体系,尤其是以遗传学为驱动,认知出许多疾病类型,并得到临床应用。本文将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分型的发展演变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