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4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150篇
耳鼻咽喉   16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103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692篇
内科学   601篇
皮肤病学   29篇
神经病学   70篇
特种医学   338篇
外科学   341篇
综合类   1142篇
预防医学   817篇
眼科学   63篇
药学   551篇
  3篇
中国医学   473篇
肿瘤学   19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256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301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326篇
  2007年   325篇
  2006年   310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51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率及其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收集662例T2DM患者资料,统计MS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并按是否合并MS分组,比较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结果662倒中495例(74.8%)合并MS,女性明显高于男性(X2=5.56,P〈20.05)。MS组糖尿病肾病(DN,X2=4.408,P〈0.05)和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X2=8.011,P〈0.01)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无MS组。结论合并MS组较无MS组DN和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992.
<正>患者女,43岁,腹胀15天,无腹痛及腹泻;既往孕4产2,10个月前无诱因阴道出血并排出血块及烂肉样组织。查体:贫血貌,腹膨隆,腹围122cm,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肝脾触诊不满意;阴道通畅,宫颈质硬,呈桶状,活动度欠佳,触之出血,无触痛,穹窿处组织质硬、挛缩;TCT示非典型腺细胞。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6g/L,CA125 159.8U/ml,HE4 38.6pmol/L,绝经后罗马指数35.97%,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0.5ng/ml。  相似文献   
993.
994.
目的分析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spinocerebellar ataxia type 3,SCA3)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收集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3型2家系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对其进行总结,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2个家系中共发现14例SCA3患者,1例症状前患者。现存的6例患者均成年发病,其中1例以双下肢痉挛性疼痛起病,其他5例以行走不稳起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共济失调症状,4例伴言语含糊,3例伴吞咽困难,3例伴头晕,2例伴眼震。3例患者行头颅MRI检查,2例患者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脑干、小脑萎缩。2家族中共6人经过基因检测,其中包括4例患者,1例症状前患者,及1例正常受检者。4例患者的致病基因ATXN3基因三核苷酸(CAG)重复数目均大于50,1例症状前患者,其致病基因重复数分别为25和64。结论依据患者成年缓慢起病、家族遗传、共济失调的典型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不同程度的脑干、小脑萎缩,可临床诊断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经基因检测,CAG重复数目大于50,可确诊为SCA3;对于单纯表现为肌肉痉挛性疼痛,或虽有共济失调症状但影像学不支持者,当其有阳性家族史,也应考虑SCA3的诊断。  相似文献   
995.
正我院近期收治了1例首次发病表现为左侧脊髓半切综合征(BSS),复发为右侧BSS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现报道如下。1病例女,66岁,以"左侧肢体无力2周,右侧下肢麻木3d"于2016年5月23日第1次入院。患者入院前2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无力,能行走,无大小便障碍。3 d前无力加重,不能握物,行走不稳,伴右下肢麻木。查体:神清,颅神  相似文献   
996.
正长期以来,胰岛素以卓越的降糖疗效,在各种降糖药物中稳坐头把交椅。然而在实际临床中,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不足1/3,许多患者一提到打胰岛素心里就打退堂鼓。究其原因,除了认识观念上的问题,更多的是出于对注射胰岛素的恐惧和误解。下面,我们就来科普一下胰岛素注射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对策,以期扫除患者对注射胰岛素的恐惧和抵触。第一道坎:注射疼痛许多病人害怕扎针疼,一看到针头,心里就犯怵。事实上,如今注射胰岛素用的都是专用注射笔,与之配  相似文献   
997.
由于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一生要经历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等特殊的生理阶段,使得女性患者会出现一些有别于男性患者的特殊症状,其血糖波动往往比男性更明显,特别是在妊娠期以及进入更年期以后,女性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往往比男性患者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DNA损伤修复抑制剂Veliparib联合青蒿琥酯体外对细粒棘球蚴活性的影响,分析Veliparib联合青蒿琥酯抗囊型包虫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细粒棘球蚴分为空白组,DMSO组,Veliparib(10μmol/L)组,硝唑尼特(nitazoxanide,NTZ)组,H2O2组,青蒿琥酯低(65μmol/L)、中(130μmol/L)、高(325μmol/L)剂量组,H2O2+Veliparib组,青蒿琥酯低剂量+Veliparib组,青蒿琥酯中剂量+Veliparib组、青蒿琥酯高剂量+Veliparib组,共12组。采用1%伊红染色法检测药物干预2、3、4d细粒棘球蚴的活性,计算虫体死亡率。给药组干预细粒棘球蚴4d后,观察虫体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变化;通过彗星试验评价DNA损伤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虫体内DNA损伤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xo-dG)的变化。结果与DMSO组和青蒿琥酯各剂量组相比,青蒿琥酯低、中、高剂量联合Veliparib组细粒棘球蚴死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组织病理学观察青蒿琥酯各剂量联合Veliparib组细粒棘球蚴虫体损坏情况较青蒿琥酯各剂量组严重且明显固缩,着色加深,并有空泡形成;超微结构观察青蒿琥酯各剂量联合Veliparib组的细粒棘球蚴合胞体带混沌,细胞结构破坏,异染色质边际化,出现脂滴、空泡样结构,微绒毛明显破坏或减少;彗星试验显示青蒿琥酯各剂量联合Veliparib组细粒棘球蚴彗星拖尾较低、中、高青蒿琥酯组明显加长,Olive尾矩(OTM)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358,2.482和4.224,P0.05)。免疫荧光显示青蒿琥酯高剂量+Veliparib组8-oxo-dG的阳性核数较青蒿琥酯高剂量组增多。结论 DNA损伤修复抑制剂Veliparib增强青蒿琥酯抗囊型包虫病作用,其作用机制是使虫体的DNA损伤更严重,从而导致棘球蚴死亡,为开发新的抗包虫病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唑来磷酸钠联合骨化三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10月至2017年10月天津市泰达医院收治的203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唑来磷酸钠组(A组)和唑来磷酸钠联合骨化三醇(B组),A组102例,B组10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变化、骨代谢情况、不良反应等情况。 结果203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3~5年,平均(3.9±0.5)年。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髋部骨密度[A组(0.557±0.052)g/cm3,B组(0.554±0.056)g/cm3]、腰椎骨密度[A组(0.669±0.047)g/cm3,B组(0.670±0.047)g/cm3]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腰椎骨密度水平[A组(0.863±0.023)g/cm3,B组(0.870±0.021)g/cm3]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661,t=38.152,P<0.05),髋部骨密度水平均有改善[A组(0.720±0.023)g/cm3,B组(0.750±0.044)g/cm3],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653,t=32.533,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1,t=5.92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钙指标[A组(2.200±0.059)mmol/L,B组(2.201±0.054)mmol/L]无明显差异,治疗后[A组(2.211±0.060)mmol/L,B组(2.323±0.044)mmol/L]B组血钙变化明显,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15.8%)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33.3%),两组患者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唑来磷酸钠联合骨化三醇可提高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改善骨代谢状态,并且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5-2017)》作为医院发展的行动纲领,对照检查,分解目标,明确责任,对存在问题持续整改。实施尊重患者权益,保障患者安全,优化患者就医流程,建立患者健康教育 体系及公开诊疗项目及收费制度等一系列改进措施,使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得到大幅度改进,满意度排名从2016年的第12位,上升至2017年的第6位,年门诊量、年手术台次、年出院人次均有所增长。认为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 量,可提升医院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