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上表现为腰部反复酸胀疼痛,并沿大小腿至脚趾部放射痛,当腰椎间盘突出严重压迫神经时,可产生下肢麻痹,肌肉萎缩甚至瘫痪而丧失劳动能力。腰椎问盘突出症一旦确诊,就需选取用适当方法进行治疗。我院1994~1999年采用双向牵引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2.
袁时芳  师长宏  姚青  李南林  王廷  王岭  张英起 《医学争鸣》2007,28(17):1537-1540
目的:观察MUC1基因疫苗和GM-CSF共免疫对小鼠特异性细胞免疫和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股四头肌肌肉注射,将构建的MUC1基因疫苗pcDNA3.1-MUC1免疫雌性Balb/c小鼠,每3 wk 1次,共3次.MUC1基因加GM-CSF组于每次基因免疫后1,3,5 d,皮下注射GM-CSF 100 μL.最后1次基因免疫后第3周接种表达MUC1的EMT6小鼠乳腺癌细胞.2 wk后观察、记录肿瘤的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 和CD8 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和比值.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MUC1特异性抗体的水平.4 h 51Cr释放法检测小鼠脾特异性CTL的杀伤活性.结果:淋巴细胞亚群:与pcDNA3.1对照组相比,MUC1基因疫苗预防组的CD8 T淋巴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 T淋巴细胞升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加GM-CSF佐剂预防组与单独MUC1疫苗预防组相比,CD4 T淋巴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 T淋巴细胞升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小鼠血清MUC1抗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MUC1基因疫苗预防组抗体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佐剂组与预防组相比,抗体水平升高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效靶比时, MUC1基因疫苗加GM-CSF组与单独MUC1基因免疫组相比较,特异性CTL对EMT6靶细胞的杀伤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MUC1基因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CD8 T淋巴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 GM-CSF对小鼠CD4 T淋巴细胞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应用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 ,总结其手术体会。方法 自体阔筋膜片或人造血管片对 47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施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包窄术。结果  47例手术效果均满意 ,其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 ,近期随访无复发。结论 瓣膜包窄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4.
常见小肠出血的原因分析及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总结常见小肠出血病因及诊治经验。方法 对1990-2004年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普三科诊治的7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肠出血发生原因依次分别为肿瘤(41.9%)、小肠憩室(25.7%)、血管病变(23.0%)及炎性肠病(9.5%)。>45岁病人以肿瘤(55.6%)、血管病变(27.8%)为主,≤45岁以小肠憩室(42.1%)和肿瘤(28.9%)为主。全组病人均经手术治疗。结论 肿瘤是引起小肠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小肠憩室、炎性肠病及血管病变。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核素扫描和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是小肠出血的主要诊断方法,对怀疑小肠出血,辅助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剖腹探查是主要诊断方法。针对不同原因的小肠出血可以选择药物、内镜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5.
精氨酸对大肠癌病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精氨酸(arginine,Arg)对大肠癌病人的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大肠癌病人4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每日静脉输注Arg25g、连续3d。免疫组化方法(S-P法)观察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周期各时相百分比。结果:实验组PCNA表达显著下降,由55.3%降至43.9%(P<0.01),S期%及(S+G2+M)期%亦显著降低,而对照组各指标均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短期应用药理剂量的Arg可以抑制大肠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提示Arg在大肠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6.
本文前瞻性对照观察了 IgA 肾病患者扁桃体淋巴细胞亚群、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及各种免疫球蛋白变化。结果表明,IgA 肾病患者扁桃体中 CD_4细胞、IL-2及 IgA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 IgA 肾病肉眼血尿发作与呼吸道粘膜免疫异常有关,感染可以触发或放大这种免疫反应;对于 IgA 肾病合并扁桃体炎的患者,应尽可能切除扁桃体,减少这一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87.
回顾了建构主义的由来,比较了和普外传统教学模式的异同,介绍了建构主义在普外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又不忽视自身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温故知新,借助多种手段主动学习,使知识构架不断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88.
为探讨P波离散度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关系及 胺碘酮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我们测量了126例阵发 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12导联心电图的P_(max)及 P波离散度(Pdisp),用胺碘酮后再次测量P_(max)及 Pdisp。结果证明,Pdisp是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体 表心电图的可靠指标,胺碘酮可降低P波离散度,可 预防心房颤动发作。  相似文献   
89.
在儿科颅内病变诊断方面 ,CT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 ,准确性高 ,是新生儿及婴儿首选的检查方法。由于小儿病人的特殊性 ,CT扫描技术直接影响诊断质量。一张高质量的CT片 ,能清楚的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 ,能给诊断治疗带来极大的益处 ,如照片质量不佳 ,除诊断上带来困难之外 ,还会遗漏病变或得到错误结论 ,给患儿造成不良后果 ,结合我们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 ,就小儿头颅CT扫描技术几点体会。1 小儿的解剖生理特点1 1 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反应。在南方 ,特别是夏季室内、外温差较大 (CT室内空调 ,温度一般在 2 2~ 2 4度 )对…  相似文献   
90.
核仁组成区(NOR)存在于细胞核内某些染色体上,与核仁的形成密切相关,它包含着合成 rRNA 的基因。嗜银染色技术可以显示与 NOR 相关的酸性非组蛋白,即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近来,国外有人将此种染色应用于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以区分良、恶性病变,对肿瘤的分级、分型具有一定价值。我们对耳鼻咽喉部位38例鳞状细胞性肿瘤观察 AgNOR 数目及形态变化,探讨AgNOR 在耳鼻咽喉良、恶性鳞状细胞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择耳鼻咽喉科近年的38例活检标本,其中鳞状细胞癌(包括乳头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