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4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半量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STEMI行急诊PCI老年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56例和半量组58例。标准剂量组给予替罗非班0.100.15μg/(kg·min)静脉滴注48h,半量组给予0.050.15μg/(kg·min)静脉滴注48h,半量组给予0.050.075μg/(kg·min)静脉滴注24h。比较2组TIMI及心肌染色分级(MBG)20.075μg/(kg·min)静脉滴注24h。比较2组TIMI及心肌染色分级(MBG)23级血流率,术后90min的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LVEF、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变化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血、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标准剂量组TIMI及MBG 23级血流率,术后90min的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LVEF、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变化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血、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标准剂量组TIMI及MBG 23级血流率较半量组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90min的sumSTR>50%比例及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量组出血发生率低于标准剂量组(3.45%vs 16.07%,P<0.05)。结论半量替罗非班在预防缺血方面的疗效与标准剂量相当,但在出血风险方面的安全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低剂量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75岁)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选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因STEMI行急诊PCI的老年患者172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对照组。标准剂量组术前给予替罗非班10μg/kg在3 min内静脉推注,然后以0.10~0.15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48 h。低剂量组术前给予负荷量(5μg/kg)在3 min内静脉推注后以0.05~0.075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24 h。对照组术前仅应用基础用药:阿司匹林300 mg和氯吡格雷300 mg顿服。比较3组患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及心肌再灌注(MBG)2~3级血流率,术后90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死亡、再梗死、靶血管重建和脑卒中)及出血、消化道不良症状的发生率。结果标准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TIMI及MBG 2~3级血流率较对照组高(P0.05),标准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术后90 min sumSTR50%比例较对照组高,标准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无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低剂量组的出血发生率低于标准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78%比21.05%,P0.05),低剂量组和对照组的出血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在老年STEMI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中,低剂量替罗非班在预防缺血方面的疗效与标准剂量替罗非班相当,但在出血风险方面的安全性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3.
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主动脉夹层都形成动脉瘤,所以又称主动脉内膜剥离症。以往认为是少见病,近年来明显增多。我院近10年来收治20例,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4.
持续性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 (permanentjunctionalreciprocatingtachycardia ,PJRT)是一种少见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其房室旁路具有递减传导特性 ,并且通常位于后间隔部位。本文报道一例希氏束旁房室旁路所致的PJRT。患者女性 ,2 6岁。可追溯并经心电图证实的持续性心动过速病史 3年 ,心室率波动于 12 0~ 15 0次 /min ,伴有心悸、箭头所指为P波图 1 心动过速时的体表心电图希氏束部位的心房激动领先 ,RS2 刺激使心房激动延迟。HRA =高位右心房电图 ;HBE =希氏束电图 ;CS5……CS1 =冠状静脉窦近端至远端电图 ;H =希氏束电位图 …  相似文献   
35.
本文采用Wagner简化后的心电图QRS记分法对260例初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符合分析标准者205例,最高积分29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天的QRS积分与严重并发症无关;第三天和第七天的QRS积分与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显著相关,记分>3者预后不良,积分越高预后越差。认为此法简便、无创,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心肌梗死后频发心绞痛且不能行急诊介入治疗患者的凝血功能、炎症因子的影响,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入院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后频繁发作心绞痛,且并发心力衰竭(Killip分级Ⅱ、Ⅲ级)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未行介入治疗。将120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抗血小板、抗凝及他汀类药物等治疗。而治疗组除上述治疗外,予以丹参多酚酸盐200mg,每日1次静脉滴注,疗程7d。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PAG)、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肌钙蛋白I(TNI)、血浆脑钠肽(BNP)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凝血功能、炎症因子及心肌酶的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PAG(22.32±17.61)%、FIB(3.58±0.74)g/L、CRP(9.34±1.82)mg/L、ESR(10.1±4.6)mm/1h、TNI(4.51±1.89)μg/L);对照组:PAG(31.32±21.62)%、FIB(3.84±0.62)g/L、CRP(14.32±1.79)mg/L、ESR(13.2±5.4)mm/1h、TNI(5.32±2.31)μg/L)较治疗前[治疗组:PAG(88.87±18.21)%、FIB(4.78±0.97)g/L、CRP(32.13±11.59)mg/L、ESR(28.5±6.1)mm/1h、TNI(56:43±21.87)μg/L);对照组:PAG(89.53±19.35)%、FIB(4.66±0.78)g/L、CRP(29.06±12.47)ms/L、ESR(29.3±3.2)mm/1h、TNI(53.69±18.76)μg/L)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或P〈0.01)。(2)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BNP、LVEF及CO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对BNP、LVEF及CO的影响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有效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及炎症因子,更好地控制心绞痛发作,进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7.
<正> 临床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塞(AMI)后梗死心肌内的肌红蛋白(Mb)释放入血明显早于CK及CPK-Mb,因而认为Mb是AMI早期诊断敏感的生化指标.近年来国外学者研究表明Mb也是快速诊断梗塞冠脉再通最可靠的生化指标之一,但国内尚无有关报道,本文测定了我院AMI住院患者应用尿激酶  相似文献   
38.
急性肺栓塞2例治疗及再发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例均是 2 0 0 0 - 12~ 2 0 0 1- 0 3在我院住院患者 ,均在劳力性呼吸困难基础上伴有晕厥发作。例 1于入院前 3d内发作晕厥 4次 ,例 2下肢肿胀、压痛 ,于入院前 12h发作晕厥 1次。心动图、血气分析、心脏超声均有典型肺栓塞改变。多普勒超声均提示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入院后除予卧床、吸氧、抗凝、维持血压等一般治疗外 ,均置入下腔静脉滤器 ,之后尿激酶 5 0× 10 4U ,下肢静脉注射每日 1次 ,3d ,继之以肝素、法华令治疗。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方法 :2例均采用德国贝朗公司IGM VenaTech永久性腔静脉滤器。股静脉径路 ,将滤…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索在旋转生物反应器内应用微载体技术快速扩增兔脂肪干细胞的方法。方法:比较应用微载体结合旋转生物反应器(RCSS)进行动态培养与平皿静态培养两种方法中,脂肪干细胞生长曲线、倍增时间和生长周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RCSS法培养中脂肪干细胞密度可达最初接种的19倍左右,而对照组平皿静态培养仅为6倍余。实验组倍增时间短于对照组,且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2-M期+S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微载体细胞培养技术可快速地在体外扩增脂肪干细胞。  相似文献   
40.
替罗非班是目前国内现有的一种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确切,但其潜在的血小板减少及出血风险较高.目前,对于替罗非班所致的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GIT)患者是否发生严重致命性出血、是否需要输注血小板,尚无可靠的预测方法.我们应用血栓弹力图(TCG)及血小板参数检测1例替罗非班所致的极重度GIT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