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1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36篇 |
内科学 | 21篇 |
特种医学 | 11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130篇 |
预防医学 | 8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2篇 |
肿瘤学 | 7篇 |
出版年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32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再障)患者2年后并发急性白血病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45岁。因“进行性头昏、乏力、心悸4个月”于1993年2月13日第1次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皮肤无紫癜,胸骨无压痛,肝、脾、淋巴结不大。血象:WBC1.4×109/L,Hb58g/L,PLT40×109/L,Ret1.2%。骨髓象:外观油滴(),增生明显减低,粒系增生不良(10.5%),只见晚、杆、分叶,形态正常,红系增生相对尚可(36.5%),形态、比例基本正常,巨核细胞全片未见,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龄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患者分为移植组与非移植组,其中移植组的34例高龄恶性血液病患者首次缓解并经3~4个周期强化治疗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MAC、M及CY TBI,造血重建后予以大剂量IL-2行生物治疗4个疗程,之后每3~4个月予以长间歇维持化疗1次,常用方案包括TA、MA、MP、CTOD等;非移植组的26例患者采用常规的化疗治疗。结果34例患者移植后均成功重建造血,无一例移植相关死亡。移植后维持化疗满2年的患者有20例,有10例复发(50%),其中6例死亡。34例患者中16例复发(47.1%),其中死亡8例。3年无病生存率为(43.0±7.1)%。26例常规化疗的患者中20例复发(76.9%),其中有12例死亡,3年无病生存率为(19.2±6.2)%。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生物治疗、长间歇维持化疗序贯治疗高龄恶性血液病,治疗相关死亡率低,无病生存率较高,可作为改善高龄恶性血液病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3.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及骨髓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TGFR1,TGFR2)对白血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TGF-β1及TGFR1,TGFR2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表达情况,并用ELISA法测定白血病患者血清及骨髓TGF-β1水平.结果白血病细胞TGF-β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诊患者的TGFR1及TGFR2表达水平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急性非淋巴白血病(ANLLL)和急性淋巴白血病(ALL)之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经治疗达完全缓解(CR)后,这2型受体的表达水平上升至接近正常,病情复发时则又降低.结论 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水平的测定有助于判断白血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4.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的初期疗效。方法 自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 ,用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及实体瘤患者共 2 1例 (含儿童患者 10例 ) ,其中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8例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1例 ;非霍奇金淋巴病 (NHL) 8例 ;霍奇金淋巴瘤 (HD) 2例 ;多发性骨髓瘤 (MM ) 1例 ;小细胞肿癌 (SCLC) 1例。除 1例异基因和 1例同基因移植患者采用G CSF对供者进行动员外 ,其他病例均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动员方案为化疗 +G CSF。经 2~ 4次采集 ,获得MNC中位数为 5 2× 10 8 kg ,CD3 4+ 细胞为 6 4× 10 6 kg ,CFU GM为 3 6× 10 5 kg。预处理方案 :17例患者采用Cy TBI,4例患者采用高剂量化疗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外周血WBC于移植后 4 4± 2 5d降至 0。PLT于 7 6±2 2d降至 10× 10 9 L以下。WBC >1 0× 10 9 L、中性粒细胞 >0 5× 10 9 L、PLT >2 0× 10 9 L ,分别为 10± 3d、11± 3d、15± 7d。 5例患者于移植后 1~ 6个月死于感染或病情复发 ,其余患者均无病存活 2~ 11个月 ,疗效仍在近一步随访中。结论 PBSCT对儿童及成人恶性血液病、实体肿瘤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比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各型治疗方法。方法我们把65例MDS患者分成四组,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治疗3月观察疗效。结果1常规治疗组完全缓解及进步共8例,有效率47.1%,无效9例,占53.9%;2环孢菌素组完全缓解及进步共7例,有效率为58.3%,无效5例占41.6%;3维生素B6组6例均无效;4化疗组完全缓解及进步共11例(36.7%),无效19例占63.3%。在11例需4周输血的患者中,6例贫血情况得到改善,输血间隔时间延长至6~8周。51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中,14例血小板计数增加了50%以上。9例脾大者均有缩小,5例缩小50%以上。老年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结论本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均不很理想,老年患者在治疗中药物毒副作用较明显,支持治疗和对伴发病的处理更重要。 相似文献
126.
127.
128.
目的 观察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治疗血液肿瘤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1年3月~2007年4月,对283例血液肿瘤患者施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其中自体移植231例,异基因移植52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除1例ALL外,230例患者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异基因移植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23.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21.2%,其中局限型占15.4%;9例患者于移植后1 ~16个月分别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和疾病复发或进展,35例患者已无病存活3~46个月.结论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肿瘤的有效方法,依据患者疾病诊断、年龄、身体状况、供者情况选择移植方式. 相似文献
129.
我院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nonlymphocyleukemia,ANLL)患者在化疗联合G-CSF动员自体外周血血干细胞失败后,分别于2004年11月和2005年7月采单一细胞因子(G-CSF)动员,获得足够数量造血干细胞,植后成功重建造血,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患者女性,60岁,于2004年6月29日血象三减少,骨髓象原幼单核细胞占54.8%,诊断为ANLL-M5。予HI方案(H2mg×5d,IDA10mg×2d)联合化疗2个期,复查骨髓象提示:原幼单核细胞比例明显下降。8月日予以IA方案(IDA10mg×2d,Ara-C1.0g×4d)化疗个周期,复查骨髓象:ANLL-M5(CR)。9月17日再次予IA方… 相似文献
130.
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分离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OSCs)的分离扩增条件,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取产科胎儿脐带血,比较不同的分离方法、首次换液时间及培养体系对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倒置显微镜动态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并采用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获得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明胶沉淀法优于其他分离方法,首次换液时间为第4天、改良Dexter培养体系培养效果最好。原代培养9~14d(平均12.1d)时贴壁细胞开始形成集落,15~21d(平均19.4d)时集落数量最多,培养28d贴壁细胞铺满培养皿底,细胞类型以"成纤维样"细胞、"巨噬样"细胞、"小圆"类细胞为主。细胞化学染色显示非特异性酯酶(NSE)染色阳性率100%,糖原染色(PAS)阳性率为100%,碱性磷酸酶(ALP)染色阳性率26%,过氧化物酶(POX)染色阴性;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CD31阳性率96%,CD68阳性率95%,Fn阳性率94%,CD45阴性。结论在体外可以成功培养人脐血源基质细胞,为进一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