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2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氯乙烯致肢端溶骨症雷诺氏现象伴硬皮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例接触氯乙烯的工人,发生典型的肢端溶骨症,雷诺氏现象和硬皮病样改变。赵××,女,38岁。树脂厂聚合工段操作工。接触氯乙烯5年半。以面、颈、双前臂皮肤发硬,  相似文献   
102.
我院自 1 997年 5月至 2 0 0 0年 1 0月 ,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 dosemethotrexate ,HDMTX)与吡喃阿霉素 (Pirarubicin ,THP)、长春新碱 (Vincristine ,VCR)、环磷酰胺 (Cytoxanendoxan ,CTX)、强的松 (Prednison ,Pred)组成联合化疗方案HDMTX +CTOP(环磷酰胺、吡喃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 )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急淋 ) 3 2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  病例选择 :3 2例住院病人 ,均符合急淋诊断标准[1] 。…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TGFR1,TGFR2)对白血病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TGF-β1及TGFR1,TGFR2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表达情况,并用ELISA法测定白血病患者血清及骨髓TGF-β1水平.结果白血病细胞TGF-β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诊患者的TGFR1及TGFR2表达水平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急性非淋巴白血病(ANLLL)和急性淋巴白血病(ALL)之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经治疗达完全缓解(CR)后,这2型受体的表达水平上升至接近正常,病情复发时则又降低.结论 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水平的测定有助于判断白血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4.
Sweet 综合征(sweet′s syndrome,SS)又称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其病因不明,常与恶性肿瘤有关.血液系统肿瘤,尤其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亦是构成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但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相关的SS国内外报道的病例资料较少.本文报道1例成人APL相关的SS,并做本病相关的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评价以米托蒽醌(MIT)和足叶乙甙(VP-16)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对104例成人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ME/MOEP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采用ME方案(MIT 10 mg/m2×3 d, VP-16 100 mg/m2×3~5 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采用MOEP方案[MIT 10 mg/m2×3 d, VP-16 100 mg/m2×3~5 d,长春新碱(VCR)2 mg/m2第1天,泼尼松(Pred)60~80 mg/m2×7 d];每4周重复,化疗2~3次.结果 难治性急性白血病患者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84.6%,完全缓解(CR)率为53.8%,部分缓解(PR)率30.8%.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分别在化疗后第4~9天、第5~14天降到最低值,外周血象一般在第11~15天恢复正常.其余毒副作用不明显,无1例患者因化疗毒副作用死亡.结论 MIT和VP-16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是治疗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106.
近年来,随着左氧氟沙星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关于其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也日渐增多,特别是近年来对左氧氟沙星致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左氧氟沙星致锥体  相似文献   
107.
<正>《伤寒论》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对这条原文的理解,古今一直有争议,四逆症出现在少阴病中通常表现为脉沉微细,但欲寐、四肢厥逆等,此属肾阳衰微、阴寒内盛,非姜附之类急温之不能救其逆。而四逆散的组成是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课题组前期实验发现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CBDSC)体外具有促进造血细胞集落扩增的能力,文中拟采用CM-DiI荧光标记技术,观察hUCBDSC移植后的归巢、定位和增殖情况. 方法:传代培养hUCBDSC,CM-DiI荧光染料预染后经尾静脉输入BALB/c-nu/nu裸鼠体内,分别于移植后1、7、14、21 d取裸鼠骨髓、脾脏、肝脏、肺脏组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CM-DiI标记hUCBDSC体内分布情况. 结果:传代培养hUCBDSC呈成纤维样,CM-DiI染色后胞膜呈红色.经尾静脉移植至裸鼠体内,移植后1 d,hUCBDSC广泛分布在骨髓、脾脏、肝脏、肺脏等组织中,移植7 d以后,hUCBDSC主要分布在骨髓,在骨髓中增殖、分化;脾脏、肝脏、肺脏等组织中的hUCBDSC明显减少. 结论:人脐血源基质细胞经尾静脉输注可"归巢"至骨髓,并在骨髓中增殖、分化,重建受损造血微环境.  相似文献   
109.
110.
孙爱华  朱莉  陈幸华  喻新容  张曦  张颖  王庆余 《重庆医学》2007,36(17):1732-1733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对患者进行根治剂量的放疗或化疗,大限度地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同时抑制或摧毁免疫系统功能,再输入正常的造血干细胞并植活,达到免疫系统的重建和恢复.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的开展与完善,使更多的血液病患者获得了新生.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凝血机制均低下,导管的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本院283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