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567篇 |
免费 | 1212篇 |
国内免费 | 70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02篇 |
儿科学 | 331篇 |
妇产科学 | 98篇 |
基础医学 | 1097篇 |
口腔科学 | 194篇 |
临床医学 | 2812篇 |
内科学 | 1551篇 |
皮肤病学 | 494篇 |
神经病学 | 428篇 |
特种医学 | 100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14篇 |
外科学 | 2335篇 |
综合类 | 6588篇 |
预防医学 | 2633篇 |
眼科学 | 293篇 |
药学 | 2286篇 |
30篇 | |
中国医学 | 3123篇 |
肿瘤学 | 9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0篇 |
2023年 | 350篇 |
2022年 | 475篇 |
2021年 | 570篇 |
2020年 | 387篇 |
2019年 | 377篇 |
2018年 | 393篇 |
2017年 | 250篇 |
2016年 | 334篇 |
2015年 | 454篇 |
2014年 | 1082篇 |
2013年 | 906篇 |
2012年 | 1098篇 |
2011年 | 1255篇 |
2010年 | 1130篇 |
2009年 | 1133篇 |
2008年 | 1122篇 |
2007年 | 1175篇 |
2006年 | 1257篇 |
2005年 | 1343篇 |
2004年 | 1214篇 |
2003年 | 1059篇 |
2002年 | 857篇 |
2001年 | 971篇 |
2000年 | 950篇 |
1999年 | 768篇 |
1998年 | 726篇 |
1997年 | 657篇 |
1996年 | 631篇 |
1995年 | 559篇 |
1994年 | 515篇 |
1993年 | 408篇 |
1992年 | 312篇 |
1991年 | 291篇 |
1990年 | 248篇 |
1989年 | 236篇 |
1988年 | 157篇 |
1987年 | 144篇 |
1986年 | 118篇 |
1985年 | 92篇 |
1984年 | 62篇 |
1983年 | 80篇 |
1982年 | 51篇 |
1981年 | 45篇 |
1980年 | 32篇 |
1979年 | 16篇 |
1978年 | 10篇 |
1965年 | 14篇 |
1960年 | 11篇 |
1959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生物体内的一氧化氮 (NO)作为一种反应极强的效应分子 ,不仅参与免疫调控 ,而且也是造血祖细胞生长和分化不可缺少的调节因子 [1 ]。本文通过对再生障碍性贫血 (AA)患者血清 NO与白细胞介素 - 2 (IL- 2 )、肿瘤坏死子 (TNF)、血小板生成素 (TPO)、红细胞生成素 (EPO)、GM- CSF、5种细胞因子水平测定 ,分析其与外周血象及各细胞因子间的相互关系 ,并探讨 NO及 IL- 2等细胞因子在 AA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1.1.1 标本来源 AA患者 5 0例 ,以 2 0 0 2年 3月至 2 0 0 4年4月我院确诊为 A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72.
Mg2SiO4(Tb)热释光探测器某些特性的探讨李连波甲斐伦明*草间朋子*(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济南250014)*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部放射线健康管理学Mg2SiO4(Tb)作为一种热释光剂量计(TLD)已开发多年,因其敏感度高,现已广泛应用于辐射剂量特... 相似文献
73.
74.
面部毛囊虫皮炎的防治文/佐义面部皮肤病是美容的大敌,毛囊虫皮炎就是其中之一。毛囊虫皮炎是一种人体蠕行螨的小虫子寄生在面部皮肤引起的。毛囊虫比细菌稍大,肉眼看不见,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虫体分长短两种,即毛囊蠕行螨和皮脂蠕行螨,且有雌雄异体之分。因... 相似文献
75.
本研究用细胞外记录方法研究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特点。共记录了194个多巴胺能神经元。其中,大多数神经元(78%)可被尾部强电刺激(15mA,1.0ms)所抑制,15%被兴奋。兴奋和抑制反应均依赖于刺激强度。当刺激强度变化于0~20mA时,伤害性反应强度与刺激强度的对数显著相关。来自不同部位的刺激可会聚于同一神经元。反应潜伏期和阈值提示Aδ纤维参与伤害性信息传入黑质的过程。本文还讨论了多巴胺能神经元系统在痛觉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77.
78.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在急性胰腺炎(AP)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东安县人民医院2001年11月~2005年06月住院的AP患者36例,根据疗效分为两组,其中临床有效组30例,临床无效组6例,以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用激光散射比浊法及ELL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其入院第1、4天C-RP、TNF—a、IL-6。结果AP临床有效组入院第4天较入院第1天血液中C—RP、TNF—a、IL-6显著降低(P〈0.01);临床无效组入院第1、4天血液中C—RP、TNF—a、IL-6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入院第1天3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RP、TNF—a、IL-6检测是AP治疗效果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9.
此3例中晚期瘤型麻风,病程14~18年,虽多次求治,但长期误诊,以致病人没有得到早期正确治疗,造成终身残废。例1:女,40岁,汉族,职工。原籍江苏泰兴,59年支边来疆,66年开始手足麻木,诊末梢神经炎,但长期治疗无效。70年开始手、足烂,面部肿胀,团医院怀疑麻风,但外出会诊排除麻风,诊末梢神经炎、骨髓炎。75年去内地会诊,仍排除麻风,诊骨髓炎并于76年行左下肢部分截肢。后一直间断住院, 相似文献
80.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发生于中老年时期,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姿势异常为主要特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的外科治疗手段主要有立体定向损毁术和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术。立体定向损毁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传统手术方式,它虽然可以改善PD运动症状但却是以核团毁损为代价的。随着人们对PD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的深入,丘脑底核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它与基底节的许多核团都有广泛的神经纤维联系,被称为基底节活动的动力"源泉"。在PD动物试验和PD患者临床治疗中,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但是其作用机制至今仍然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本文就最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