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3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了解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两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异同。方法对715例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这两组患者肝功能、诊断构成、HBV DNA定量以及免疫学检查、病理等指标的差异。结果HBeAg阴性组年龄较大,HBV DNA含量较低,慢性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构成比高。结论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近来发病率增高,患者年龄大,预后差,是今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12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应用恩替卡韦0.5mg/d联合扶正化瘀胶囊1.5g/d治疗12个月;对照组应用恩替卡韦0.5g/d治疗12个月。结果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96.8%(62/64)和96.5%(56/58);治疗组26例血清HBeAg阳性患者中8例阴转,对照组18例HBeAg阳性患者中6例转阴,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Child-Pugh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8.9±4.7和9.0±2.8降至治疗后的5.0±0.2和7.4±1.4(P≤0.01);治疗后治疗组门静脉内径和脾厚度缩小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血清HA、LN、PC-Ⅲ和IV-C下降与对照组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恩替卡韦治疗者。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HBV对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从成人骨髓分离纯化MSCs并体外培养至第3代,将MSCs与含高浓度HBV的人血清共培养作为实验组,并用不含HBV的健康人血清作为对照。采用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计算细胞倍增时间。分别应用细胞克隆形成试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的克隆形成能力和细胞增殖指数。结果实验组的生长曲线发生右移,其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倍增时间较对照组延长(t=2.453,P<0.05)。体外培养10 d后,实验组的细胞克隆形成率和增殖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488,P<0.05;t=2.798,P<0.05)。结论 HBV可抑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104.
肝硬变是一种常见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疾病。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可出现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和多系统受累的各种表现。现将我院1987~1997年收治的164例肝硬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164例均为住院患者,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北京,1995年)肝硬变的诊断标准。男118例,女46例;年龄16~81岁,其中40~60岁102  相似文献   
105.
患者女,30岁,因上腹部剧痛伴恶心、呕吐20天,加重伴巩膜、皮肤黄染5天于1999年4月28日入院。发病前无暴饮暴食及饮酒史,无胆道疾病史。体检:体温37.8℃,脉搏132次/分、呼吸20次份、血压14/9Kpa(105/68mmHg),神志清楚,痛苦面容,扶入病房。皮肤巩膜中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无肝掌,未见蜘蛛痣及出血点。双肺听诊未见异常,心率132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中上腹弥漫性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莫菲氏征阴性,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区轻叩痛,移  相似文献   
106.
茵枝汤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8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茵枝汤治疗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12 0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分治疗组(80例 )和对照组 (4 0例 ) ,在同样的对症治疗基础上 ,80例治疗组中用茵枝汤 (赤芍 6 0克 ,绵茵陈、紫丹各 30克 ,山枝、石菖蒲、郁金、木通各 15克 ,厚朴、枳实各 10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分二次内服 ,疗程一个月。治疗组治愈、显效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的降黄效果亦好于对照组 (P <0 0 5 )。茵枝汤对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7.
我们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山莨菪硷治疗黄疸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 425例均为我院1995年2月~1998年10月收治的黄疸型肝炎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北京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分型  相似文献   
108.
TNF-α、IL-6与ET-1对肝坏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肿瘤坏死因子(rTNFα)、重组白细胞介素-6(rIL-6)、内皮素-(Endothelin-1、ET-1)在肝坏死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 雄性Spalgue Dawleg大鼠,体重140~200g,由上海西普尔地凯实验动物有限公司供给。  相似文献   
109.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HBV DNA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与血清HBVDNA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核酸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以及荧光定量PCR技术 ,分别对 12 3例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进行HBVDNA基因分型和血清HBVDNA水平的测定。结果 泉州地区CHB患者的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 ,其次为C型 ,部分以D型和混合型存在 ,分别占 74 80 %、17 0 7%、3 2 5 %和 5 69% ,无A、E、F型。C基因型的HBVDNA水平 (log值 )为 7 0 5± 1 3 5 ,显著高于B基因型的 6 3 2± 1 0 6,P <0 0 1;而C基因型的HBeAg含量为5 3 62± 2 5 3 2 ,亦显著高于B基因型的 40 1l± 15 17,P <0 0 1。C基因型患者的TBIL、ALT、AST均显著高于B基因型 ,而白蛋白水平则显著低于B基因型 ,P <0 0 1。结论 泉州地区CHB患者以B基因型为主 ,部分以C型、D型和混合型存在。C基因型的血清HBVDNA水平显著高于B型 ,其肝损伤程度亦显著高于B型  相似文献   
110.
患者 ,男 ,4 0岁 ,因发现肝内占位 2年余 ,腹胀无尿 4个月于 2 0 0 3年 8月 12日入院。 2 0 0 1年 6月因“多囊肾、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行右肾切除 ,术中探查肝脏发现右肝肿物 ,病理活检提示 :肝细胞癌。逐行肝瘤内无水酒精注射 ,术后多次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及肝癌伽玛刀治疗。此后被多家医院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原发性肝癌Ⅲ期、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多囊肝、多囊肾” ,于 2 0 0 3年 5月因无法控制血尿行左肾动脉栓塞术。术后无尿 ,定期每周两次血液透析治疗。入院后患者每次血透后均发热 ,体温 38°C ,未经处理热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