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3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们自1991年~1997年,采用综合治疗加生大黄粉口服治疗重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的108例疗效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108例亚急性重型肝炎均为住院患者,按1995年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病毒性肝炎诊断分型标准选择病例,男101例,女7例,年龄64岁~16岁,平均45岁。 二、治疗方法 108例分成两组,综合治疗组40例,给予高糖、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胸腺肽、鲜血或白  相似文献   
12.
13项血清蛋白的检测在肝病患者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3项血清蛋白的检测在肝病患者中的意义庄岳鹏,王崇国,周才仁,张纯瑜,缪松毅,庄正祥,张启华(解放军第180医院,福建泉州362000)血清蛋白成分在肝病中的变化近年来已报道甚多,但只是单项或几项的变化情况,且报道尚不完全一致。为了较全面地探讨各种肝...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拉米夫定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 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 ( 5 0例 )用拉米夫定 10 0mg/日 ,加用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每 4周 1次 ,疗程为 48周 ;对照组为拉米夫定单一治疗 ( 5 0例 ) ,用拉米夫定 10 0mg/日 ,口服。结果 联合治疗组HBsAg阴转率 ( 18%) ,抗 HBs阳转率为 6%,而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组分别为 4%和 0 %,P <0 .0 0 1;联合治疗组HBeAg阴转率 40 %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 (HBeAg消失、抗 HBe阳转 )率为 3 0 %,均高于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组 ,P <0 .0 5。结论 拉米夫定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的疗效优于单一口服拉米夫定疗法  相似文献   
14.
肝内HBVcccDNA被认为在乙肝病毒持续感染中是停药反跳和病毒耐药的关键因素.本文就肝内HBVcccDNA的产生、属性、检测方法、清除机制,及与现有抗病毒治疗的关系,作了综述.期望为终结乙肝病毒持续感染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附65例临床分析)许正锯,王崇国,李旭红我院自1993年10月~1994年8月间共收集了甲、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患者65例,通过检测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来分析HBVM的阴转关系。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  相似文献   
16.
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与门静脉内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肝炎肝硬变常见的并发症。出血率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成正比。早期判断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用B超来判断门静脉的曲张程度,并与胃镜检查结果比较。  相似文献   
17.
大黄在亚急性重症肝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大黄对慢性肝炎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黄不仅具有利胆退黄、抗炎抑菌、抗病毒、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近年来实验研究还发现,大黄中的大黄素、大黄酸等成分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1,2 ] 。有关大黄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为此我们观察了37例应用大黄治疗慢性肝炎患者,从肝组织学、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及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V型胶原(IVC)、Ⅲ型前胶原(PCⅢ)等方面来探讨大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73例均为我院2 0 0 1年1月~2 0 0 3年6月门诊及住院的慢性肝炎患者,男6 7例,女6例,年龄2 1~4 5岁,平均年龄35 .3岁;慢性乙…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前S_2抗原(Pre-S_2 Ag)与病毒的感染性和活动性复制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判断HBV感染者是否有病毒活动性和传染性的标志。我们对Pre-S_2Ag与HBV DNA及其它HBV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OCE+GS)、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术(PEI)和门静脉介入治疗术(PVE)即三介入治疗,联合特异性肿瘤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的综合序贯疗法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 127例中晚期肝癌(Ⅱ~Ⅲ期,巨块型或结节型。肝功ChildA或B级)患者随机分A、B、C三组,其中A组52例为治疗组,予综合序贯治疗,B组(45例)、C组(30例)为对照组,分别予TOCE+GS联合CTLs治疗和单纯TOCE+GS治疗,疗程均为2~4个月。结果A、B、C三组的缓解率(%)分别为:76.9、68.9、46.7(P<0.05);12、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1.2、60.0、43.3和57.7、37.8、30.0(P<0.05);中位生存期(月)分别为21.19、14.81、9.83(P<0.05);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功能变化,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B,C三组治疗前后AFP(ng/ml)水平分别为550.45±123.21vs 202.11±131.45、572.86±134.22 vs 236.61±152.32、532.71±154.67 vs 333.54±109.83,其中A、B组与C组比较下降差异显著(p<0.05);治疗1年后肝外转移(%),A、B、C分别为25.0,26.7、46.7,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A、B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期间Karnofsky评分变化三组间无显著差异,但A组恢复时间短于B、C组。结论 三介入联合肿瘤特异性CTLs的综合序贯疗法,能提高中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