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2篇 |
免费 | 18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168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5篇 |
综合类 | 25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40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2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751例次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总结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经验.方法分析1995年2月至2001年6月连续751例次住院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资料.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115例(包括合并心源性休克25例),多支病变占63.2%,复杂病变占83.3%.共对1218处靶病变实施PTCA、冠状动脉支架、旋磨、切割等治疗.结果病例成功率97.6%,病变成功率96.4%.年度开展例数从1995年的18例增加至2001年上半年的208例,老年病人比例亦从34.0%提高到54.7%.总的住院病死率2.4%(术中0.27%,术后2.13%).结论在技术成熟的心脏中心,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可取得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42.
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冠状静脉解剖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冠状静脉解剖形态,为心脏再同步治疗中成功植入左室电极提供依据。方法住院患者113例,男93例,女20例,平均年龄63.5±10.6岁。所有患者均行冠状静脉造影。结果113例中有1支以上血管异常者为97例(85.84%);静脉缺如25例(22.13%),静脉细小36例(31.86%),静脉扭曲19例(16.81%),静脉狭窄5例(4.42%),冠状静脉窦肌桥9例(7.96%)。2例心侧静脉近段发出二级分支,5例心后侧静脉近段发出二级分支。冠状静脉变异与性别无明显关系。非缺血性心肌病心侧静脉和心后侧静脉异常总数明显多于缺血性心肌病(91.25%比72.72%,P〈0.05)。冠状静脉窦肌桥均发生在非缺血性心肌病,占11.2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冠状静脉解剖具有很大变异性。冠状静脉一级和二级分支的位置、大小等解剖差异与性别、冠状动脉病变或心肌梗死区域无关,非缺血性心肌病的血管变异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 回顾性分析长闭塞时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6月入院行冠脉造影检查发现有CTO病变并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358例患者。分组标准:病变闭塞时间≤12个月组(135例),病变闭塞时间>12个月组(223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PCI结果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病变闭塞时间≤12个月比较,闭塞时间>12个月组的CTO患者老年患者(≥60岁)、糖尿病患者比例高(P<0.01),女性患者、高血压患者比例也高于闭塞时间≤12个月组(P<0.05)。闭塞时间>12个月组的CTO病变绝对性闭塞比例高(P<0.01),刀切状病变、长度≥15 mm或并发桥状侧支循环形成的CTO比例也均高于闭塞时间≤12个月组(均P<0.05)。两组病变和病例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1% vs 95%, 93% vs 97%)。两组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期间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无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MACE发生率1年随访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CI治疗闭塞时间较长的CTO病变也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好的近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外周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peripheral intervention,PPI)联合应用的策略、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月接受联合介入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住院患者141例,根据患者临床和病变严重程度及耐受程度同次或分次完成PCI和PPI。术前、术后常规用抗血小板药、控制糖尿病药、抗高血压药并常规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结果141例患者中多支冠状动脉病变90例(占63.8%);共对225支靶冠状动脉的264处靶病变行PCI,冠状动脉靶病变狭窄88%±11%,共植入冠状动脉支架289枚,每例1~4枚。PCI即刻成功率100%,术后心绞痛完全缓解率98.6%(139/141,仅2例术后有轻微心绞痛)。合并2~3处外周动脉粥样硬化靶病变45例(占31.9%),外周动脉靶病变狭窄85%±10%。PPI共治疗靶血管189支,共植入189枚外周动脉支架,每例1~2枚。54例与PCI同台完成PPI(占38.3%),PPI即刻成功率为100%,外周动脉病变患者术前存在的相关缺血临床表现完全缓解。介入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8%(4/141,PCI术中冠状动脉螺旋撕裂1例、股动脉穿刺局部较大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1例、肾周围血肿1例,均处理成功);术后一过性肾功能改变3例,经治疗恢复正常。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发生。结论冠心病合并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其病变以多支、多处居多,提示其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性和不良的预后,单行PCI或PPI不能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联合行PCI和PPI安全可行,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PCI和PPI可同次或分次完成,但首次介入治疗应完成主要罪犯冠状动脉的PCI,以保证患者安全并提高对PPI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估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导管室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VT/VF)的发生率、预测因子和预后。方法调查了1136例症状发生后12h内行急诊PCI的急性STEMI患者,评估其VT/VF的发生率、预测因子和对患者住院期间及1年预后的影响。研究根据PCI术中发生VT/VF与否分为VT/VF组和无VT/VF组。结果1136例急性STEMI患者中在导管室PCI术中发生VT/VF62例(5.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下列为发生VT/VF的预测因子:吸烟[相对危险度(OR)1.89,95%可信区间(CI)1.19-2.96],缺乏应用β受体阻滞剂(OR2.54,95% CI 1.45-4.27),从胸痛症状发生至入急诊室的时间〈180min(OR2.83,95% CI 1.62-5.37),术前造影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0级(OR2.44,95% CI 1.45-3.89)和右冠状动脉作为梗死相关动脉(OR2.11,95% CI 1.35-3.02)。随着危险因子的增加VT/VF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从没有危险因子的0发生率到具有全部5个危险因子的14.0%发生率。VT/VF组与无VT/VF组患者住院期间和1年的预后相似(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在导管室急诊PCI中VT/VF发生率低、治愈率高,对PCI成功率及住院期间和1年的临床结果无明显影响。本研究有助于发现存在发生VT/VF危险的患者,并强烈提示术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这些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7.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老年CTO病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入选1989年6月至2005年12月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入院后行常规实验室生化检查及X线胸片、心脏超声等临床辅助检查,并行冠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检查。分组标准:≥60岁CTO患者作为老年组,同期〈60岁CTO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经冠脉造影证实有一支以上的CTO病变者共1716例。其中老年组971例,对照组745例。本组老年CTO患者中女性患者占27.4%,而对照组为9.1%;老年CTO患者的吸烟(57.2%)和患高血压比例(61.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7%和48.5%),P〈0.05。老年组有陈旧心肌梗死病史的比例(46.3%)低于对照组(54.5%),P〈0.05;而老年组合并心律失常(10.4%)、心力衰竭(27.3%)、脑血管病史(6.4%)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8%、18.7%和2.7%),P〈0.05。老年组的肾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组人均CTO支数(1.44±0.35)高于对照组(1.39±0.98),P〈0.05。老年组合并多支病变的比例(83.9%)高于对照组(71.0%),P〈0.05。老年患者CTO特征中绝对性(93.9%)、刀切状(37.4%)、长度≥15mm(72.4%)、直径≤2.5mm(13.3%)及桥侧支CTO比例(23.4%)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5%、24.4%、36.9%、9.3%和14.9%),P〈0.05。结论老年CTO病变患者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程度较非老年CTO患者高,且老年CTO病变复杂程度高、多支病变比例高,增加了介入治疗的难度。 相似文献
48.
患者男性,23岁,因"发作性心悸11年,加重1年"就诊.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内电生理检查为隐匿性右前游离壁慢旁道介导的房室折返性性心动过速,采用Carto 3三维标测系统激动标测逆传A波最提前处,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80岁以上患者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80岁以上心脏首次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125例(高龄组)。与同期首次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570例65~79岁的患者(老年组)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的临床资料、手术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高龄组患者多种心脏疾病(除手术适应证疾病外)并存及合并心脏外疾病较老年组均明显增多。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高龄组125例患者共植入单腔起搏器69台、双腔起搏器50台、三腔起搏器4台、双腔ICD2台。高龄组患者手术耐受性差,与老年组比较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手术操作引起的围术期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经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后,并发症均好转。所有患者均存活出院。结论充分考虑80岁以上老年患者心脏疾病的特点,并加强围术期管理,可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血浆中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的时间变化规律及与心肌梗死(MI)后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 成功随访12个月的早期行PCI的NSTEMI患者126例,于入院即刻、发病后2 d、4 d、2周、4周抽取外周静脉血,ELISA检测血浆中MMP-2和MMP-9的浓度。PCI术后患者临床随访12个月,对比入院时及术后12个月心脏超声图,分析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及与MMPs的相关关系。结果: ① MI后2周的时间内,血浆中MMP-2的浓度随着MI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升高,其后MMP-2的浓度开始下降;MMP-9的浓度在MI后4 d时达到最高,其后MMP-9浓度开始明显下降。②同入院时相比,MI后12个月后LVEDV明显扩大,完成随访的患者LVEDV扩大(11±4) ml。LVEF明显降低,降低(9±3)%。 MI后2 d时的MMP-9的浓度与ΔLVEDV呈正相关,与ΔLVEF的相关关系不明显。4 d时的MMP-9值与12个月后的ΔLVEDV和ΔLVEF呈正相关;MI后2周和4周MMP-2的浓度与12个月后的ΔLVEDV和ΔLVEF呈正相关。结论: NSTEMI患者MI后4 d的MMP-9和2周的MMP-2浓度与短期内左心室重构及左心室功能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