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9篇 |
外科学 | 10篇 |
综合类 | 18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3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10年 | 1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3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狼疮性肾炎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疾病,临床诊断有狼疮性肾炎者约占50~70%,严格地说几乎所有SLE 皆累及肾脏,肾功能衰竭也是其两大死因之一。所以山田明提出:肾脏病变是SLE 病态的集中表现,分析狼疮性肾炎有助于阐 相似文献
42.
43.
厄贝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κB的调节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目的 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对该模型大鼠肾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高糖高脂饮食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肾小球中NFκB及单核/巨噬细胞(ED-1)的表达水平。结果 (1)高糖高脂饮食加低剂量STZ使大鼠血糖升高(22.48±6.54 vs 4.71±0.34,P<0.01),并出现胰岛素抵抗。继续喂养6周后,模型成功动物具有血胰岛素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尿微量白蛋白、肾重/体重增加等特征。(2)糖尿病组大鼠肾组织中NF-κB、ED-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厄贝沙坦治疗6周后,NF-κB活性降低(5.10±1.80 vs 8.45±1.09,P<0.01),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减轻,肾功能指标及组织病理学损害得以改善。结论 (1)通过饮食加小剂量STZ的方法,成功复制了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该模型在6周后已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早期改变。(2)上述大鼠肾组织中NF-κB活性增加,厄贝沙坦的肾脏保护作用至少部分与减少肾组织中激活的NF-κB表达,减轻肾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44.
血管紧张素Ⅱ通过抑制AKT/蛋白激酶B磷酸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是否有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系统的参与,及该系统在诱导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分别与终浓度为0(对照组)、10-9mol/L、10-8mol/L、10-7mol/L、10-5mol/LAngⅡ共培养24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PI3K及磷酸化AKT和总AKT蛋白表达,AKT的磷酸化水平用473位丝氨酸磷酸化AKT(AKT-ser473)水平与总AKT水平的比值表示。结果随着AngⅡ浓度的增加,10-6mol/LAngⅡ组与对照组相比,凋亡指数显著增加[(22.7±1.41)%比(3.0±0.75)%,P<0.01]。而10-9mol/LAngⅡ组与对照组相比,PCNA指数显著增强[(47.54±2.6)%比(22.63±2.5)%,P<0.01]。与对照组相比,PI3K-p85蛋白的表达随AngⅡ浓度增加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AKT的磷酸化具有明显的AngⅡ浓度依赖性,随AngⅡ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受到抑制,并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90,P<0.01)。结论AngⅡ可以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的增殖,可能部分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传导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45.
46.
47.
多发性骨髓瘤(以下简称MM)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肾脏病变垦其常见表现,易误诊为原发性肾脏病而延误治疗。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就我院17例多发性骨髓瘤性肾病(以下简称MMN)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8.
尿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狼疮肾炎复发的诊断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成功的泼尼松和环磷酰胺诱导治疗后,引起弥漫增生型(Ⅳ型)狼疮肾炎复发的预测指标。方法收集弥漫增生型狼疮肾炎病例,将泼尼松和环磷酰胺诱导治疗成功的病例纳入研究对象。记录临床和实验室资料,于治疗开始后6个月时检测患者尿巨噬细胞趋化蛋白(MCP)-1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追踪治疗后的复发情况。结果共收集到64例诱导治疗成功的病例,经平均(27±3)个月随访,18例(28%)患者发生至少一次肾性复发,其复发的平均时间为(14±4)个月。复发组患者尿MCP-1和M-CSF水平明显高于缓解维持组。尿MCP-1和M-CSF升高,及血C3降低和抗dsDNA抗体阳性均是Ⅳ型狼疮肾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有7例患者出现血肌酐倍增(CRX2),肾性复发是CRX2的惟一预测因子。结论尿MCP-1和M-CSF持续升高是Ⅳ型狼疮肾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该研究提示监测诱导缓解患者肾组织炎症指标可有利于指导狼疮肾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49.
1986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霉菌性腹膜炎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3例均为住院尿毒症患者,男7例,女6例;年龄32~55岁。霉菌性腹膜炎诊断依据:有腹膜炎症状及体征,腹膜透析排出液(简称透出液)培养霉菌阳性。全部患者均有持续性发热、腹痛、触痛、恶心呕吐(100%),反跳痛7例(53.85%),腹泻6例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以及与核转录因子κB(NF -KappaB) p6 5和NF -κB依赖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 9)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肾组织中表达的关系。方法 :将 14只SHR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以WKR为正常对照。治疗组以厄贝沙坦 5 0mg·kg-1·d-1灌胃 12周 ,观察大鼠的血压、尿蛋白及肾组织病理改变 ;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肾皮质核转录因子κB及MMP - 9的表达 ;MMP - 9mRNA由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治疗组血压显著下降、尿蛋白显著减少(P <0 .0 1) ;NF -κBp6 5蛋白表达水平下调 (P <0 .0 1) ;MMP - 9的表达同时下降 ,以肾小管 -间质最为显著 (P <0 .0 1)。对照组大鼠肾小动脉壁显著增生肥厚 ,甚至可见纤维素性坏死 ,肾小球血管腔狭小 ,个别肾小球硬化 ,肾小管 -间质有淋巴细胞浸润 ;治疗组的肾小动脉结构基本正常 ,未见肾小球硬化。结论 :厄贝沙坦能显著减少尿蛋白 ,缓解SHR肾小动脉硬化改变 ,保护肾功能 ;NF -κB参与SHR疾病的进展 ,其过程可能与MMP - 9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