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61.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小肠移行性复合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移行性复合运动(MMC)与健康人相比是否有差异及IBS患者离散性丛集波(DCC)与腹痛是否有关.同时改进目前胃肠运动的监测方法 .方法 采用16导水灌注测压导管对16例便秘型IBS(IBS-C)患者、18例腹泻型IBS(IBS-D)患者、1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MMC的监测.结果 IBS-C[(127.5±25.5)min]及IBS-D患者[(74.5±18.7)min]MMC周期持续时间与健康对照组[(87.5±24.2)min]相比存在显著不同(P值均<0.001).与健康对照者相比,IBS-C患者MMC Ⅲ相波幅及传播速度显著降低[(39.8±11.7)mm Hg比(61.1±14.1)mm Hg,P<0.001,1 mm Hg=0.133 kPa;(1.8±0.9)cm/min比(2.6±0.8)cm/min,P<0.01];而IBS-D患者MMC Ⅲ相波幅[(69.7±20.5)mm Hg]升高,MMC Ⅲ相传播速度[(4.1±2.5)cm/min]显著加快.IBS-C、IBS-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MMC Ⅱ相DCC发生率分别为87.5%,88.8%,83.3%,各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BS-C及IBS-D患者MMC Ⅲ相波中断、传导障碍等异常现象发生率分别为68.8%、66.7%,且只在空肠部位观察到,而健康人中未见到该异常.结论 (1)IBS-C、IBS-D患者的MMC与健康人相比有明显差异,提示MMC运动异常是IBS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而且IBS患者空肠部位MMCⅢ相波的变化可能是IBS重要的胃肠道运动异常.(2)DCC与IBS患者腹痛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经颈部纵隔镜检查术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2008年9月施行281例经颈部纵隔镜检查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经气管前间隙向下方探查气管周围肿物和淋巴结,并进行活检。结果268例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确诊率95.4%(268/281)。术前诊断不明23例全部获得明确病理诊断,恶性肿瘤术前诊断病理符合率56.9%(41/72),良性病变术前诊断病理符合率87.4%(104/119)。结论经颈部纵隔镜检查术对单独或伴有纵隔内肿块的胸部疾病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诊断不明的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者尤其适合,对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或纵隔肿瘤者可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63.
亚硝酸盐急性中毒是一种较常见的急症 ,如及时救治可迅速痊愈 ,反之可危及生命。 1996年 3月至 1999年 11月我们收治 17例亚硝酸盐中毒病人 ,现回顾性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8例 ,女 9例 ,年龄 7~ 48岁。将硝酸盐当食盐误服8例 ,硝酸盐污染食品 3例 ,食用变质陈腐蔬菜或腌菜 6例。口唇指趾紫绀 17例 ,胸闷气急 11例 ,呼吸困难 3例 ,头晕头痛 5例 ,恶心呕吐 6例 ,腹胀腹痛 3例 ,口干口苦 2例 ,昏迷 1例。全部病人均有服毒或进可疑食物史 ,同食者有紫绀等类似症状。静脉血呈巧克力褐色 ,空气中摇动 15分钟不变为鲜红色。短时间 (<6小时…  相似文献   
64.
<正> 盲探气管插管为临床上遇到困难插管时又提供了一种简捷而安全的插管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手术患者27例,男19例,女8例,年龄在20~42岁。插管前检查和Mallampati分级等各项评估后均显  相似文献   
65.
背景: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不同分型FC患者结肠传输功能、胃肠激素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方法:56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C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本研究。采用不透X线标记物法行结肠传输试验.放射免疫法测定降结肠、直肠黏膜促胃动素(MTL)、P物质(SP)、生长抑素(SS)、血管活性肠肽(VIP)和NOS水平。结果:56例FC患者中,传输时间正常者19例,传输时间延长者37例,其中结肠慢传输型(STC)21例,出口梗阻型(OOC)9例,混合型(MC)7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传输时间正常组降结肠、直肠黏膜MTL、SP、SS、VIP和NOS水平无明显差异;STC组降结肠、直肠黏膜MTL水平显著降低(P〈0.05):STC、MC组降结肠、直肠黏膜SP水平显著降低而NOS水平显著升高(P〈0.05);STC、MC组降结肠黏膜SS水平显著升高(P〈0.05);STC、OOC组降结肠、直肠黏膜VIP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各型FC降结肠、直肠黏膜胃肠激素和NOS水平改变不同.其异常导致胃肠平滑肌功能紊乱.可能与FC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6.
197例前纵隔畸胎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5 7年至 1998年 ,我们手术治疗 197例前纵隔畸胎瘤 ,占同期前纵隔肿瘤手术的 38 0 % (197 5 19例 ) ,原发性纵隔肿瘤的 2 5 2 % (197 783)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 85例 ,女 112例 ;年龄 8月龄至 6 6岁 ,平均 31 4岁。病人多无症状 ,为偶然Х线胸部检查时发现 ;少数有症状者表现为胸部不适、胸闷、胸痛 ,或与畸胎瘤感染、穿破毗邻组织器官相关的症状。 197例病人中 49例畸胎瘤侵犯、穿破邻近脏器 ,占 2 4 9%。其中侵犯、穿破右肺上叶 (S1 - 3)者 9例、中叶 4例 ,左肺上叶 (S1 - 3) 15例、舌叶 3例 ,右侧心包 4例、左侧 6例 ,…  相似文献   
67.
68.
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浸润近端支气管壁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的病理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p53蛋白表达对癌细胞浸润近端支气管壁长度的影响,为术式的选择提供临床病理依据.方法:收集86例原发性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标本,对肿瘤至支气管切缘的管壁进行连续取材,观察组织学类型,测量癌细胞浸润近端支气管的长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检测p53蛋白表达.结果:Ⅲa期腺癌最长(1.9l±0.36cm),I b期鳞癌最短(0.39±0.15cm).p53蛋白阳性表达者浸润长度(0.87±0.49cm)大于表达阴性者(0.53±0.32cm),(t=3.82,P<0.01),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在原发性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中,病理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及p53蛋白表达与癌细胞浸润近端支气管壁的长度有关,可作为选择术式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9.
目的 通过对早期食管癌X线钡剂造影与CT、MRI及内镜检查的对比研究,探讨X线钡剂造影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50例患者,行X线、CT、MRI和电子胃镜检查,总结出早期食管癌的X线特征性表现,并对不同影像学技术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对50例患者的对比研究,4种检查方法对早期食管癌检出率分别为80.0%、48.0%、54.0%和92.0%,即X线造影及电子胃镜检查优于CT、MRI检查,对平坦型病变,4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分别为80.0%、0、0、60,0%,即在观察细小黏膜改变和动态观察管壁方面X线造影检查有明显优势。结论 X造影检查在观察黏膜和管壁方面的优势以及无创性的特点,使其成为早期食管癌的最适宜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0.
MARS-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护理配合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2002年8月-2003年8月,我院应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106例,均采用MARS-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德国新型人工肝)治疗,经精心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