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糖尿病肾病行腹膜透析患者的饮食及营养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行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问题比较突出,它不仅影响腹透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是并发症如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饮食和营养指导内容:(1)指导患者进低盐低粮饮食;(2)优质高蛋白饮食;(3)低磷、适量含钾食物;(4)水的摄入根据每日腹透出量和尿量来决定;(5)每日口服10~20g蒜泥,保持肠道菌群平衡;(6)每月一次人血白蛋白10g静滴,预防低蛋白血症,由静脉给予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22.
大黄联合熊去氧胆酸对黄疸型肝炎退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治疗黄疸型肝炎保肝、消退黄疸 (简称退黄 )疗效。我院于 2 0 0 0年 2月~ 2 0 0 3年 3月用大黄联合熊去氧胆酸 (UDCA)治疗黄疸型肝炎 2 9例 ,观察其降酶、退黄、改善肝组织的疗效 ,并从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的变化 ,来阐明其保肝、抗炎、退黄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 0 0 0年 2月~ 2 0 0 3年 3月 ,5 4例住院患者 ,随机分成2组 ,治疗组 2 9例 ,男 2 4例 ,女 5例 ,年龄 2 1~ 6 0岁 ,平均4 2 .5岁 ,病程为 8.3个月~ 4年 ,平均 2 .8年。按临床分型 :慢性肝炎 2 5例 (轻度 5例 ,中度 17…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造影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子宫动脉栓塞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灌注化疗的115例患者子宫动脉造影资料,观察子宫动脉的起源、走行及分支等影像学解剖特点。结果:收集115例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资料,其中产后出血25例,异位妊娠73例,其他诊断类型17例。子宫动脉在髂内动脉有前干、后干、主干3处起始部位;子宫动脉起始段可呈锐角、直角、钝角3种方式发出;子宫动脉的主要分支包括卵巢支、子宫圆韧带支、子宫颈支、输卵管支、阴道支;子宫动脉起始处左侧横径为(2.77±0.96)mm,右侧横径为(2.74±0.92)mm;子宫动脉起始处至同侧髂总动脉分叉处距离左侧为(73.06±25.14)mm,右侧为(77.67±34.62)mm;产后出血病例中,子宫动脉起始处横径为(2.37±0.64)mm;异位妊娠病例中,子宫动脉起始处横径为(2.89±1.00)mm。异位妊娠,产后出血两种病例间双侧子宫动脉起始处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子宫动脉起始处至同侧髂总动脉分叉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子宫动脉起始处横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熟悉子宫动脉造影的解剖学特点,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正确选择栓塞方法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改良颞肌筋膜瓣转移术治疗晚期面瘫的疗效。方法:采用颞肌联合颞肌筋膜瓣,动态恢复患侧面部表情肌功能,对19例晚期面瘫患者(手术组)进行手术治疗。同时选取内科非手术治疗面瘫患者22例为对照组。随访6~18月。结果:对照组和手术组治疗后的改良Portmann量表评分分别为(11.2±4.1)分、(15.1±3.3)分,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2.23%、84.17%,手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颞肌筋膜瓣转移术是一种治疗面瘫的良好手术方式,尤其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晚期面瘫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蛋白p27表达,促进脂肪干细胞(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具体机制.方法 酶消化法获得大鼠ADSCs,观察PRP对大鼠AD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PRP作用与ADSCs对细胞周期和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PRP干预组ADSCs增殖率为41.0%,空白对照组增殖率为7.4%.S期ADSCs的比例由诱导前的26.5%提高到67.9%.结论 PRP通过下调细胞周期抑制蛋白,提高ADSCs的增殖和分化率,促进ADSCs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平卧位与俯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Pubmed、Embase、Cochrane协作网肾脏病组专业试验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全文数据库,收集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关于平卧位与俯卧位行PONL治疗肾结石的对照研究,提取纳入研究中关于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输血率、术后发热情况、肾集合系统穿孔的数据,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获得5个符合标准的研究,Meta分析显示平卧位组PCNL的手术时间与俯卧位组有统计学差异(CI:-27.98,-17.72,P〈0.00001),平卧位组PCNL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俯卧位组。而在结石清除率、输血率、术后发热情况、肾集合系统穿孔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平卧位Pc札与俯卧位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而在结石清除率及手术安全性方面与俯卧位相当。  相似文献   
27.
目的 为内镜诊治十二指肠降部疾病及减少医源性损伤提供应用解剖学。 方法 40例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体标本,解剖观测十二指肠降部的外形、长度,大乳头的形状、位置以及上曲、下曲、大乳头处的内周径、外周径、肠壁厚度。 结果 十二指肠降部的外形有竖直形、弧形和不规则形,多为上细下粗,且大部分标本有狭窄,狭窄处肠腔内黏膜为纵形皱襞、稀疏低矮环形皱襞或平坦无皱襞。十二指肠降部长度为(8.2±1.9)cm;上曲、下曲、大乳头处的肠腔内周径分别为(4.8±1.7)cm、(5.8±1.3)cm、(6.9±2.3)cm;肠管外周径分别为(7.0±1.3)cm、(8.8±1.2)cm、(9.2±1.6)cm;内侧肠壁厚度分别为(2.29±0.63)mm、(1.91±0.49) mm、(1.75±0.73)mm;外侧肠壁厚度分别为(1.63±0.53) mm、(1.42±0.37)mm、(1.54±0.40) mm。十二指肠大乳头的形状多变,与上曲的距离为(4.3±1.9)cm。 结论 行内镜检查和治疗十二指肠降部疾病时,掌握和认真观察其解剖学特点,对寻找病变部位及减少医源性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输尿管夹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6年5月至2008年8月,我们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应用输尿管夹技术防止结石滑动和尿液溢出,提高了手术效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经腹途径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下段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9至2012年12月,经腹途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5例复杂性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其中2例术前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1例行输尿管镜取石术失败。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无结石残留和中转开腹病例,结石大小1.6~2.5cm(平均2.12cm),清石率100%。手术时间75,120mim(平均97min),术中出血量10—50ml(平均32m1),引流管拔除时间2.5d(平均2.8d),住院时间6-14d(平均8.6d),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7.8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结石复发及输尿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腹途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安全有效,但腹腔镜存在学习曲线,建议临床选择该手术方式时审慎。  相似文献   
30.
2型糖尿病(T2DM)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进展性慢性疾病,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如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并发多种疾病,危害患者健康.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对常规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疗效显著.达格列净为我国首个上市的SGLT-2抑制剂,不仅可以控制血糖水平,对降低患者体重、心血管获益、保护肾脏等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