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77篇 |
免费 | 156篇 |
国内免费 | 1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儿科学 | 83篇 |
妇产科学 | 26篇 |
基础医学 | 132篇 |
口腔科学 | 21篇 |
临床医学 | 312篇 |
内科学 | 209篇 |
皮肤病学 | 23篇 |
神经病学 | 11篇 |
特种医学 | 94篇 |
外科学 | 40篇 |
综合类 | 609篇 |
预防医学 | 214篇 |
眼科学 | 32篇 |
药学 | 252篇 |
10篇 | |
中国医学 | 218篇 |
肿瘤学 | 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篇 |
2023年 | 77篇 |
2022年 | 83篇 |
2021年 | 94篇 |
2020年 | 70篇 |
2019年 | 88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77篇 |
2015年 | 55篇 |
2014年 | 92篇 |
2013年 | 124篇 |
2012年 | 122篇 |
2011年 | 137篇 |
2010年 | 147篇 |
2009年 | 136篇 |
2008年 | 90篇 |
2007年 | 121篇 |
2006年 | 118篇 |
2005年 | 124篇 |
2004年 | 95篇 |
2003年 | 97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49篇 |
2000年 | 35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单独或合并锌转运体8自身抗体(ZnT8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及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阳性患者的1型糖尿病(T1DM)患者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放射配体检测法检测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999—2009年收治的539例T1DM患者的ZnT8A、GADA及IA-2A,并将其分成三个亚组进行比较。结果(1)单一ZnT8A阳性组较抗体阴性组病程更长,胰岛素用量更大,收缩压更低,合并代谢综合征比例更少。单一ZnT8A阳性组较单一GADA阳性组BMI、WHR及空腹C肽值更高(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更低(P<0.05);(2)多个抗体阳性组起病年龄显著低于抗体阴性组(P<0.05);1个抗体阳性患者的空腹C肽及餐后2 h C肽显著低于抗体阴性组(P<0.05);3个抗体阳性患者较1个抗体阳性患者的起病年龄更小(P<0.01),BMI更低(P<0.05),病程更短(P<0.05)。(3)合并任意两种抗体阳性中"GADA阳性与IA-2A阳性"组餐后C肽最低(P<0.01),空腹C肽也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或合并ZnT8A,GADA及IA-2A的T1DM临床特征分析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贝伐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C)中高血压的发生情况,评价其对贝伐单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使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的MCC患者中,不良反应高血压的发生、治疗及转归.根据是否发生贝伐单抗相关性高血压把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结果:40例MCC患者使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高血压发生的中位时间为38d,发生率为17.5%(7/40),3级高血压发生率为5.0%(2/40),无4-5级高血压发生,降压治疗后血压均可控制.与未发生高血压患者比较,发生高血压患者的DCR更高(85.8% vs 60.1%,P=0.439),PFS(13 mo vs 8 mo,P=0.191)更长但未达统计学差异.结论:高血压为贝伐单抗治疗MCC中常见不良反应,大多为轻-中度,降压治疗效果好,但高血压未能显示出对贝伐单抗疗效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3.
目的:了解运动与心血管危险因素之间的联系。方法:选择在广州疗养院疗养的750名军队在职或离退休干部作为调查对象,区分为运动组(488名)和非运动组(262名)。测量其血压、人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B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其运动方式、运动频率、每次运动时间及一日累计运动时间。结果:1.非运动组的收缩压、舒张压、BMI、FBS、TC、TG水平均显著高于运动组(P均〈0.05),两组间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2.(1)两组每次运动时间(≥30min、〈30min)、运动方式(步行、太极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异常率(简称危险率)无显著差异;(2)一日活动时间大于60min的危险率明显低于活动时间≤60min的(29.41%比45.59%,P〈0.05);自感运动强度在11~15之间的危险率明显低于运动强度小于11级的(33.67%比44.64%,P〈0.05);(3)运动频率≥3次/周的危险率显著低于运动频率〈3次/周的(31.47%比48.43%)、运动坚持时间10~19年的心血管危险率显著低于运动坚持时间〈10年的(28.83%比39.89%),P均〈0.05。结论:1.运动组的心血管危险程度较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叠加作用;2.中老年患者每日运动60min,自感运动强度11~15,运动频率≥3次/周,长期坚持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友病A的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6年2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11例新生儿血友病A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新生儿血友病患儿均为男性,3例有明确血友病家族史。2例无出血表现,2例仅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7例有出血表现。出血部位包括硬膜下、颅内、皮下、消化道。11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均延长,均为凝血因子Ⅷ缺乏,中间型9例,重型和轻型各1例。5例行基因检测者证实FⅧ基因突变,缺失2例,点突变3例。血友病A确诊后予静脉输注Ⅷ因子。随访至2019年6月9~10日,1例失访,4例无出血表现,1例有踝关节自发出血表现,5例表现为外伤后皮肤瘀点/皮下血肿。结论 新生儿期多次凝血功能异常,以APTT延长为主,特别是延长>3倍者有或无出血表现均应考虑血友病可能,应行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测定及基因检测及早确诊,早期诊断和预防性输注凝血因子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5.
病区护士长是医院管理中最基层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病房临床护理和行政工作中具有明确授权的临床管理者,不仅要保证日常工作的正确性、有效性同时还要创造愉快而专业的护理环境,改善住院质量也是护士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工作中,护士长的工作涉及到领导能力、沟通能力、护理团队的建设以及护理流程技能与专业护理技能的发展、教育等诸多方面。病房护士长在实际工作中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6.
介绍原位凝胶这种新型的药物传递系统及注射用凝胶缓释植入剂的原理。原位凝胶系统按其形成机制可分为温度敏感型、pH敏感型以及离子敏感型等。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系统,可注射原位凝胶虽然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但却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药物传递体系。 相似文献
87.
对现代医院文化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医学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今天,现代化医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创新和发展医院文化已成为医院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科学认识和运用医院文化这一现代化管理理念,是医院在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动力。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研究肾炎安胶囊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来氟米特片,2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肾炎安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肾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9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肌酐(Scr)和24 h尿蛋白(24 h Upro)水平均显著降低,血浆白蛋白(Alb)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Scr、Alb和24 h Upro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CRP、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炎安胶囊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肾病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肾功能指标,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活跃期分娩镇痛,对产力,产程及母儿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230例正常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于活跃期施行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其他产科处理措施同于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阴道助产率,催产素使用率等情况。结果:镇痛组与对照组相比,阵育强度有显著差异(P<0.01),除第2产程时间稍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阴道助产率,催产素使用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活跃期分娩镇痛,镇痛效果确定,不影响产程进展,同时不增加产后出血,阴道助产及催产素的使用,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