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4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目的回顾性分析深低温停循环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索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围术期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分析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的临床数据,使用RIFLE标准定义急性肾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将患者分为非急件肾损伤组(肾功能止常组)和急性肾损伤组(包括风险期、损伤期、衰竭期),比较两组患者闻术期各项临床指标,计算患者深低温停循环下令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并通过Logistir回归分析找出急性肾损伤的围术期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130例患者,男性94例(723%),年龄(488±10.0)岁。术后有67例(51.5%)的患者处于损伤期或衰竭期,其中共17例(131%)患者行术后血液透析治疗。多因素Logisl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OR=1.055,95% CI=1.003-1.110,P=0.039)、术前诊断为手动脉夹层(OR=21.770,95%CI=1.888-251.050,P=0014)及刚术期红细胞输入总量(OR=1.108,95%CI=1.002-1.225,P=0046)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发牛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其中需要临床干预的发牛率为51.5%(包括损伤期和衰竭期)。患者年龄、术前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及围术期红细胞输入总量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2.
23.
一、首创我国麻醉科 ,推动西北地区麻醉专业发展尚德延 ,字叔明 ,男 ,我国著名的麻醉学家 ,我国现代麻醉学的奠基人之一。 1918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37年高中毕业后随父母举家迁移至兰州并考入甘肃学院 (现兰州大学前身 )医学系。 194 2年底毕业后 ,尚德延在国民党第 6 8军任上尉军医 (外科 ) 3年 ,194 5年3月后在国民党兰州中央医院做外科住院医生及住院总医生 ,工作中尚德延兢兢业业 ,打下了坚实的外科学基础并深得院长张查理的赏识 (张查理为我国外科学家 ,曾是吴英凯教授大学时的外科启蒙教师 )。由于当是中国麻醉事业处于空白状态 ,1…  相似文献   
24.
随着舒适化医疗新理念的提出,以加速康复外科(ERAS)为导向的围手术期管理新模式越来越被关注,这就要求麻醉学向围手术期医学转变,从而实现精准麻醉。如何实现这一转变,改变传统的麻醉学管理实践方法,对于麻醉医生而言是巨大的挑战。麻醉学科的发展对医学事业的进步及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分析和评价程序化镇静镇痛中病人脑电疼痛指数(pain index,PI)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择期在程序化镇静镇痛下施行整形外科手术的病人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级或Ⅱ级,年龄18~53岁。麻醉开始给予所有病人静脉单次输注咪达唑仑0.04 mg/kg,同时静脉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 μg/kg,后以0.4~0.7 μg·kg-1·h-1静脉持续输注)和瑞芬太尼0.1 μg·kg-1·min-1。待BIS值维持在60~80后,手术部位注射膨胀液局部麻醉。使用BIS VISTA监护仪和HXD-I多功能组合式监护仪分别测量和记录病人在局麻开始(T1)、手术开始(T2)、麻醉后30 min(T3)、麻醉后60 min(T4)、停止输注右美托咪定即刻(T5)、手术结束(T6)各时间点的BIS值和PI值。分析各时间点PI值与BIS的相关性。结果在T1~T6各时点,PI值与BIS值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33~0.798,P < 0.05)。结论在程序化镇静镇痛中,PI值与BIS值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I值随着BIS值(镇静的减浅或加深)而上升或下降,表明PI值可作为评估程序化镇静镇痛有效性的良好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新型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麻醉诱导期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 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10年6月11日~7月30日30例择期CABG(年龄50~70岁,ASA ...  相似文献   
27.
目的采用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评价氨甲环酸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血液保护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EMBASE数据库,将行OPCAB术患者,分为氯甲环酸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报道了至少一项明确临床结果的所有随机临床试验均纳入本Meta分析,日期截止至2012年1月。使用Review Manager 5.1统计学软件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计算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连续变量计算加权均数差(WMD)和95%CI。结果共10项随机临床试验中的849例病人纳入该Meta分析。在OPCAB术中,同对照组相比,氨甲环酸可明显减少病人24h的胸腔引流量(WMD-209ml,95%CI:-310ml--107ml,p〈0.001),并显著降低异体红细胞(OR 0.46,95%CI:0.33~0.63,p〈0.001)和新鲜冰冻血浆(OR 0.30,95%CI:018~0.51,p〈0.001)的使用率。两组病人术后严重栓塞并发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中风和肺栓塞)和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以及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别。结论现有证据表明OPCAB术应用氨甲坏酸可减少术后出血量,减低异体血使用率,有明确的血液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尽管迷你体外循环(MECC)技术在欧洲的临床使用已经超过十年,与常规体外循环相比其在临床上的优势仍存在一定争议,就此问题我们针对过往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和在未来体外循环中应用的前景。方法我们对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进行了相关文献的检索。使用Stata12.0软件进行了合并效应量的计算,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和meta回归进行了异质性来源的分析。进行累计性分析,观察合并效应量随时间的变化。观察漏斗图,并对研究进行Begg’s和Egger’s检验,以评估文献是否存在发表偏倚。结果通过数据库检索共纳入41项研究,共计3202名进行心脏手术的成年患者。MECC可以显著降低输血率(RR,0.5;95%CI,0.3~0.84;P=0.009;I2=68.6%),房颤率(RR,0.71;95%CI,0.58~0.86;P=0.001;I2=0%),和心梗率(RR,0.458;95%CI,0.26~0.806;P=0.007;I2=0%)。此外,MECC组的出血量、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输注量、ICU时间和肌钙蛋白T均显著低于常规体外循环组。Meta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术区左室射血分数较低或有较高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的患者中,MECC的优势更为明显。结论 MECC可以保护血液,减少血制品的输入,并能降低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Meta回归分析的结果提示我们术前状况较差的患者,MECC降低输血率的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估三种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减少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置换术出血和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择期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置换术患者共150例,随机分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各50例。氨甲环酸采用负荷量加维持量的给药方式,负荷量在低、中、高三个剂量组中分别为10 mg/kg、20 mg/kg和30 mg/kg,维持量分别为10 mg.kg-1.min-1、15mg.kg-1.min-1、20 mg.kg-1.min-1。记录术后引流量、异体血输注量和输注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三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在0~8h、9~16h、17~24h、25~48h、48h后至拔除引流管五个时间段以及总引流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低剂量和中剂量相比,高剂量能够进一步减少术后引流量。三个剂量组的异体血输注量和输注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三个剂量组的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剂量氨甲环酸可减少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置换术术后出血量,但并不减少异体血输注量和输注率。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评价氨甲环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 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人2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体重指数16~22 kg/m2,ASA分级Ⅰ~Ⅲ级,NYH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n=130):对照组(C组)和氨甲环酸组(T组).麻醉诱导后T组经30 min静脉输注氨甲环酸1 g,然后以400 mg/h的速率持续输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和术后24 h时,取中心静脉血样,测定Hb、Plt、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于术后6和24 h时记录胸管引流量.记录术后异体红细胞和血浆的使用情况.记录住院期间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各时点Hb、Plt、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T组术后胸管引流量、异体红细胞和血浆的使用率均降低(P<0.05或0.01).两组未见住院期间死亡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氨甲环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具有血液保护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lood-saving effect of tranexamic acid in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OPCAB).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sixty ASA Ⅰ- Ⅲ and NYHA Ⅰ- Ⅲ patients of both sexes,aged 18-64 yr, with body mass index 16-22 kg/m2 , undergoing OPCAB,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n = 130 each): control group (group C) and tranexamic acid group (group T) . Anesthesia was induced with iv injection of midazolam 0.1 mg/kg, fentanyl 5-10μg/kg and pipecuronium 0.1 mg/kg. The patients were tracheal intubated and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Er CO2 was maintained at 35-45 mm Hg. A bolus of tranexamic acid 1 g was infused intravenously within 30 min after indution followed by continuous infusion at 400 mg/h until the end of operation in group T. While equal volume of normal saline was given in control group. Anesthesia was maintained with inhalation of isoflurane and intermittent iv injection of fentanyl and pipecuronium. Venous blood samples were taken before induction, at the end of operation and at 24 h after operation for determination of Hb, platelet count (P1t), prothrombin time (PT) and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The volume of chest tube drainage was collected and recorded at 6 and 24 h after operation. The requirement for transfusion of allogeneic red blood cells and fresh frozen plasma was also recorded. 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b, Plt, PTand INR at each time poi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P > 0.05). The requirement for transfusion of allogeneic red blood cells and fresh frozen plasma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group T as compared with group C ( P < 0.05 or 0.01 ). No deaths and complications occurred during hospital stay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ranexamic acid exerts the blood-saving effect in OPC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