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周锐峰  王印  刘霞  毕雷  杨彤彤  何盛华   《四川医学》2019,40(6):562-566
目的总结四川地区艾滋病(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不同颅内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治疗的105例AIDS并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入院时监测的颅内压分为中-重度颅高压组和非中-重度颅高压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实验室特点、影像学特点以及出院时结局。结果中-重度颅高压组中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发生比例明显高于非中重度颅高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比较头部影像学异常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是存在CT和MRI检查结果不一致;中-重度颅高压组中采用和未采用腰大池引流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应加强中-重度颅高压患者管理以减少住院期间病死率。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尽可能行头部MRI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博韦泰(ABT)联合核苷类(2NRTI)和整合酶(INSTI)抗病毒治疗(ART)方案治疗初治重症艾滋病(AIDS)患者30例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接受两组不同ABT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患者疗效有无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19年7月住院并接受ABT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案治疗6周的初治重症AIDS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A组为使用ABT+2个核苷类(2NRTI)+整合酶(INSTI)方案治疗的患者18例,B组为ABT+2NRTI方案治疗的患者12例; A组ABT使用方法为320 mg每周1次,B组ABT使用方法为320 mg第1天、2天、3天、8天及以后每周1次。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男性为主,平均年龄(47. 23±15. 21)岁,基线HIV RNA(5. 33±0. 62) Log10copies/ml,基线CD4 56个/μL(14. 5~132个/μl),CD8 381. 5个/μl(223. 75~834. 75个/μl),CD4/CD8 0. 13(0. 05~0. 29)。疗效分析显示:ART 2周30例患者检测HIV RNA(2. 93±0. 88) Log10copies/ml,较基线下降(2. 41±0. 86) Log10copies/ml(P <0. 01);治疗6周,26例患者检测HIV RNA(2. 38±1. 05) Log10copies/ml,较基线下降(2. 97±1. 18) Log10copies/ml(P <0. 01),病毒较基线下降A组优于B组(P <0. 05); CD4较基线平均增长(112. 63±97. 65)个/μl,CD8平均增长(434. 90±512. 57)个/μl,CD4/CD8平均增长(0. 07±0. 15)。两组基线水平及治疗后免疫水平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30例患者均未发现有注射位点反应及与ABT直接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初治重症AIDS患者使用ABT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案可在短期内快速降低HIV RNA水平,改善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1月某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7例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结果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7例(100%),咳嗽12例(70.6%),贫血13例(76.5%),消瘦11例(64.7%),皮疹10例(58.8%);16例(94.1%)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50cells/μl;所有病例血液中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在沙保罗琼脂培养基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呈酵母相(37℃)或菌丝相(25℃);使用氟康唑、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治疗,8例治愈,2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以两性霉素B疗效最好,氟康唑疗效差。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当HIV阳性患者出现发热、咳嗽、贫血、消瘦、皮疹,CD4+T淋巴细胞﹤50cells/μl,应高度怀疑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确诊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依赖病原学检查;治疗上建议首选两性霉素B。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用药特点与合理用药的方法。方法:从用药的剂量、种类、次数、停药和用药时饮食的选择上,对老年人的用药问题提出策略。结果:老年人应合理用药,并了解常用药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结论: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用药必须从整体观念出发,做到科学、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5.
刘洁  王印  刘辉 《药物分析杂志》2012,(6):1096-1100,1068
目的:考察不同厂家生产的氨茶碱片体外实时溶出曲线,比较各厂家之间及与日本橙皮书中氨茶碱片溶出曲线之间的差异,分析现行溶出度方法的质量可控性及各厂家处方设计合理性,为进一步加强"治疗窗"狭窄类药物的质量控制及处方设计提供思路及有效手段,也为合理制定氨茶碱片溶出度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光纤药物溶出度实时测定仪,测定各厂家氨茶碱片在水、pH 1.2、pH 4.0和pH 6.8缓冲溶液这4种溶出介质中的实时溶出曲线。结果:31家企业的氨茶碱片在5 min时的溶出量均大于40%,均产生突释;部分厂家的氨茶碱片在4种溶出介质中实时溶出行为差异较大,内在质量存在较大差异,且部分生产企业生产的氨茶碱片批内均一性较差,工艺不稳定,产品质量不均一。结论:对于氨茶碱片这类"治疗窗"狭窄类药物,溶出度单点控制法不能满足要求,不能有效地监控产品质量。国内绝大部分氨茶碱片生产企业在处方工艺设计时未考虑本品属于"治疗窗"狭窄药物,处方设计不合理。对于"治疗窗"狭窄类药物质量及安全性应进行再评价,以保证此类药物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感染小鼠后的临床、病理变化,为将小鼠作为实验室研究猪链球菌的实验动物提供依据。方法用猪链球菌活菌经腹腔注射感染小白鼠,并做阴性对照,观察其临床症状,剖解病死小鼠,制作病理切片观察病理变化。并对病死小鼠做病原分离,通过培养特性鉴定、生化试验以及PCR鉴定确定其为猪链球菌。结果小鼠确由感染猪链球菌而致死,体内各组织、器官均产生典型的败血症病变。结论小鼠对猪链球菌易感,能够作为实验室研究猪链球菌良好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7.
滇重楼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滇重楼根茎的HPLC指纹图谱,控制其质量。方法 采用HPLC法,Eclipse XDB C18(1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 ℃,体积流量1.0 mL/min。通过外标法对各批次样品中的重楼皂苷I、H、甾体皂苷II、V、VI、VII、薯蓣皂苷、纤细薯蓣皂苷进行测定。结果 18批滇重楼相似度小于0.9,说明不同批次样品差异较大。同时确定了6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对其进行了归属。甾体皂苷II在S8、S9批次中的量最高,重楼皂苷I在S7批次中的量最高,甾体皂苷VI只在4个批次中检测出。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可用于滇重楼的质量控制及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阵发性房颤复律后患者66例,分为治疗组(Ⅱ组)32例和对照组(Ⅰ组)34例。Ⅰ组常规口服胺碘酮,Ⅱ组口服胺碘酮加贝那普利,观察12个月。结果Ⅱ组治疗后复发率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左房内径亦有显著性缩小。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胺碘酮能更有效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  相似文献   
19.
张锐  王印 《医疗装备》2012,25(4):7-8
在网络规划中,通过使用防火墙划分DMZ区、trust区和untrust区极大增强了内网的安全性。通过ACL、地址转换、MAC与IP地址绑定等一系列措施也使得网络管理更加容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四川省某规模化养猪场病死猪肝脏分离到一株奇异变形杆菌,分析其生物学特性,为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分离株进行革兰氏染色、培养特性观察、毒力试验、生化试验、药敏试验以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且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分离株16SrRNA测序结果经BLAST对比分析,其与各株奇异变形杆菌同源性均为98%以上,将分离株与GenBank中其他6株不同来源的变形杆菌与3株不同来源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序列对比分析并且构建系统进化树,证明分离株与猪源奇异变形杆菌(HQ259935.1)的同源性最高,为99.8%;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的同源性仅为92.1%~93.2%。致病性试验表明分离株对小鼠LD50为1.86×106 CFU/只。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中度敏感,对其他种类药物敏感性较低。结论分离株经鉴定为猪源奇异变形杆菌,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和致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