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11篇
  免费   1311篇
  国内免费   606篇
耳鼻咽喉   99篇
儿科学   215篇
妇产科学   125篇
基础医学   1033篇
口腔科学   335篇
临床医学   2592篇
内科学   2471篇
皮肤病学   183篇
神经病学   378篇
特种医学   80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2篇
外科学   1682篇
综合类   8980篇
预防医学   3006篇
眼科学   174篇
药学   2219篇
  47篇
中国医学   3567篇
肿瘤学   783篇
  2024年   287篇
  2023年   965篇
  2022年   951篇
  2021年   844篇
  2020年   686篇
  2019年   907篇
  2018年   1118篇
  2017年   385篇
  2016年   630篇
  2015年   667篇
  2014年   1550篇
  2013年   1466篇
  2012年   1835篇
  2011年   2079篇
  2010年   1490篇
  2009年   1421篇
  2008年   1370篇
  2007年   1295篇
  2006年   1162篇
  2005年   971篇
  2004年   855篇
  2003年   733篇
  2002年   588篇
  2001年   565篇
  2000年   478篇
  1999年   408篇
  1998年   348篇
  1997年   323篇
  1996年   282篇
  1995年   297篇
  1994年   279篇
  1993年   203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37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74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37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6篇
  1962年   17篇
  1959年   19篇
  1957年   16篇
  1955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背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方式多样,疗效不一,Ilizarov延长技术适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延长技术关节外截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的疗效。方法:我院从2011年8月至2019年8月,应用Ilizarov延长技术关节外截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左7例,右4例;年龄14~36岁,平均(24.5±7.8)岁。根据Ilizarov外固定穿针原则,安装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0 mm处截骨,手术后7 d以0.75 mm/d速度旋转螺母,分4次延长桡骨,逐渐恢复桡骨的高度,调整铰链矫正尺偏角及掌倾角。结果:11例患者随访8~33个月,平均(20.0±11.9)个月;带外固定时间为(5.0±1.9)个月。拍摄双侧尺桡骨正侧位片(包括腕、肘关节),以肱骨外髁、桡骨茎突为两点连线,对比测量出桡骨短缩长度。术前桡骨平均短缩-31.5(-37.0,-30.0)mm,术后长度恢复32.0(30.0,38.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桡骨长度恢复要求。术后桡骨掌倾角和尺偏角大于术前[12.0°(10.0°,13.0°)vs.-10.0°(-17.0°,-4.0°);21.5°(20.0°,24.0°)vs.-18.5°(-26.0°,-10.0°)];术后腕关节背伸和掌屈大于术前[(50.0°±4.9°)vs.(45.0°±7.1°);(55.0°±4.0°)vs.(50.0°±5.3°)];术后前臂旋前活动度和旋后活动度大于术前[(68.0°±7.2°)vs.(65.0°±8.3°);(66.0°±6.5°)vs.(60.0°±9.1°)];Quick-DASH上肢功能障碍量表评分,术后为2.3(0.0,4.5)分,小于术前29.5(22.7,52.3)分(P均<0.05),符合矫形恢复要求。根据Lidstrom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Ilizarov延长技术关节外截骨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短缩畸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92.
引流管被常规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它可以引流出关节内积血,减轻关节肿胀,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等。然而,近年来随着加速康复医学的发展,很多学者对引流管的常规应用提出质疑。初次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长、早期康复等得到广大骨科医师的重视。本文就引流管在初次关节置换术后的最新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捆绑带结合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后外侧手术入路,股骨双动头置换结合空心螺钉及捆绑带重建股骨大粗隆的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股骨外侧壁破坏较为严重的高龄患者。术后第1天、第1、3、6个月及1年复查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常规以及X线片,观察术后X线片是否达到骨性愈合,捆绑带及空心螺钉是否松动,股骨柄假体有无松动及下沉,使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利用直立行走试验(TUG)评估关节活动。 结果15例患者术后1年的X线片均可见大转子骨折实现了骨性愈合,空心螺钉及捆绑带未见松动,骨水泥长柄稳定,未见明显松动及下沉,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常规均正常,伤口局部无红肿,无感染征象。Harris评分:末次随访的HHS评分为(76±17)分。末次随访TUG为(17±9)s。术后2例患者出现大粗隆外侧活动后出现轻度疼痛,休息可缓解。末次随访,臀中肌外展肌力达到5级的共5例,4级共4例,3级的共3例。残留轻度跛行的3例,均为臀中肌外展肌力3级(2例)者。1例对手术疗效较不满意,跛行(1例),其余14例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 d内下地行走。 结论采用股骨双动头置换,结合空心螺钉及捆绑带重建股骨大粗隆的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获得早期初始稳定性,帮助患者早日下床活动,近期疗效较好,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探讨僵直髋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THA治疗16例僵直髋患者(21髋),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被动屈曲度、Harris评分。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未出现术后切口感染、脂肪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被动屈曲度由术前0°提高至62°~96°(76.5°±8.3°)(P<0.01);Harris评分由术前14~38(27.2±2.8)分提高至67~92(84.1±6.5)分(P<0.01);髋关节功能:优8髋,良9髋,可3髋,差1髋,优良率17/21。结论THA治疗僵直髋,能够减轻髋关节疼痛,增加髋关节活动度,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前的充分准备及丰富的手术经验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在已行根管治疗(Root canal treatment,RCT)的缺损磨牙修复中,桩核固位和髓腔固位两种固位修复方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12月来笔者医院修复科因磨牙牙体缺损RCT后需行冠修复的患者30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行桩核冠修复(3M纤维桩+铸瓷冠);实验组:行髓腔固位冠修复(铸瓷材料)。采用美国公共卫生署修正标准对两种不同固位修复方式的修复体在修复后6个月、12个月进行临床修复效果综合评价。结果:实验组髓腔固位冠在随访第12个月时有1例修复体脱落,在冠边缘密合性、邻接关系、牙龈及牙周等方面尚好;对照组在随访第3个月时有1例患牙牙龈退缩,在随访第12个月时1例患牙冠邻接关系略松,2例患牙有1例牙龈探诊轻度出血,1例牙龈退缩。不良结局发生率对照组高于实验组,但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腔固位冠与桩核冠相比在适应证范围内是临床上比较可行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997.
998.
脊柱结核是发病率最高的肺外结核,约占总结核病的1%~3%。具有难治性和易复发性,疗程长达1.5~2年,且手术治疗后仍有1.28%~25%的复发率。脊柱结核术后再手术的患者与初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有许多差异。我院5年内收治62例脊柱结核再手术的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肥胖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重度肥胖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30~55岁,BMI 40~45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和常规液体治疗组(C组)。G组采用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监测每搏量(SV)、每搏量变异度(SVV),维持每搏变异度(SVV)≤13%。C组维持HR及MAP波动幅度不超过术前20%,尿量>0.5 ml·kg^-1·h^-1。记录术中出血量、输注晶体液量、胶体液量及总输液量、尿量以及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术后拔管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后心血管并发症、肺部并发症和肾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采用GIQLI量表评定术前及术后2、5、10、16周的生存质量。结果与C组比较,G组术中输注晶体液量、总输液量和尿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心血管并发症、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2、5、10周G组GIQLI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输注胶体液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术后拔管时间、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FloTrac/Vigileo监测系统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促进肥胖患者术后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分析与评价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a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代谢综合征病人52例,均接受LSG并完成定期随访,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的体重、体质指数(BMI)、额外体重减轻率、腰围、颈围、血脂代谢、血糖代谢、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代谢合并症的改善情况。结果 52例病人均完成12个月的定期随访,术后12个月体重、BMI分别由(123.92±21.03)kg、(42.98±6.70)kg/m~2、降到(80.13±10.35) kg、(27.66±3.30)kg/m~2;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由(6.64±1.95)mmol/L、(6.67±1.55)%降到(4.17±0.56)mmol/L、(1.07±0.30)、(5.15±0.21)%;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由(2.47±0.72)mmol/L、(3.03±0.71)mmol/L降到(1.20±0.18)mmol/L、(2.05±0.48)mmol/L,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大部分病人的代谢综合征及其合并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或)治愈。结论 LSG治疗代谢综合征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不仅明显减轻体重而且还能改善或治愈其合并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