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呼吸系统深部真菌感染发病率逐渐上升,曲霉菌感染已位于深部真菌感染的第2位,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呼吸系统曲霉菌感染大多为烟曲霉,少数为黄曲霉、黑曲霉、小巢曲霉等.现今临床使用的药物多系化学合成,如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等,对曲霉菌的抑制作用较差,对脏器损害毒副作用较大,临床治疗曲霉菌深部感染多不理想.寻找和开发高效无毒的抗致病性曲霉菌深部感染的中药制剂是我国中医药研究的方向.为此,我们对肉桂油进行了体外抗曲霉菌活性实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1 临床资料病例为1996年7月至1998年7月我科门诊病人,按自愿原则分为复方藿香喷散剂治疗组66例及达克宁霜对照组40例。治疗组66例中,男37例,女29例;年龄9~60岁,平均42岁;病程4个月~32年,平均12年。对照组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2~65岁,平均46.7岁;病程2个月~26年,平均1.3~4年,两组情况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治疗组66例中,双侧趾间54例,单侧趾间12例。对照组40例中,双侧趾间34例,单侧趾间6例,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痒、痛感觉。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3种植物药单体有效活性成分的抗真菌作用,对肺曲霉进行体外生物活性的MIC和MFC实验。方法:采用试管药基法,将桂皮醛、丁香酚、藿香酮倍比稀释成2.5~0.0098μg/mL的浓度,对致病性肺曲霉(烟曲霉、黄曲霉)进行MIC和MFC实验观察。结果:桂皮醛对烟曲霉MIC均值为0.0391μg/mL,黄曲霉MIC均值为0.0781μg/mL,MFC均为0.0781μg/mL;丁香酚对烟曲霉、黄曲霉MIC均值为0.0781μg/mL,MFC0.1562μg/mL;藿香酮对烟曲霉、黄曲霉MIC均值为0.1562μg/mL,MFC0.3125μg/mL;对照组氟康唑对烟曲霉、黄曲霉MIC和MFC均〉2.5mg/mL。结论:3种植物药单体对烟曲霉、黄曲霉均显示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其生物活性依次为桂皮醛、丁香酚、藿香酮。氟康唑对烟曲霉、黄曲霉均显示耐药。  相似文献   
44.
山苍子油对皮肤癣菌的药物敏感性及临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发现山苍子油是一种广谱的抗真菌药物。本试验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山苍子油对4种皮肤癣菌的最低抑菌浓度(NIC)。并参照NIC值将山苍子油制成3%霜剂,临床应用于浅部真菌病的治疗,观察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5.
提高泌尿系曲菌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993年以来诊治的5例泌尿系曲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6.
47.
中药打碗花(Calystegia Hedsracea Wall),又叫面根藤、小旋花、常春藤、叶天剑等,为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我国多数地区均有生长。我们于1985~1988年用新鲜打碗花叶外敷治疗蹠疣及手足部寻常疣共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 40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9~42岁,平均年龄27岁。病期最短1个月,最长2年。发病部位;蹠疣22例,寻常疣18例(其中手指及手背13例,足趾及足背5例)。皮损表现;表面粗糙、角化明显,触之坚硬,呈灰褐或污黄色乳头状增生物(简称疣体)。踺疣用小刀削掉表面角质可见角质软芯或针尖大小的黑色瘀点。40例中疣体最小直径约0.5cm,最大直径约3.0cm,数目不定,80%的病例为多发。治疗方法摘新鲜打碗花叶茎适量,用清水冲洗干净,捣烂或取其叶茎中乳白色液体浸透3~5层纱布,加压敷贴疣体表面,最外层及周围用胶布密封固  相似文献   
48.
霉变甘蔗中毒临床及实验研究(附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变甘蔗中毒在我国北方地区常有发生,其中河北省发病数居全国之首。1985年2~3月,本院儿科共收治24例,现将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及分析一、流行病学情况:24例均来自河北省中南部农村,涉及13个县乡,呈散在性发病。其中1月1例,2月2例,3月21例。年龄2~11岁,2/3病例为3~5岁。男17例,女7例。所食甘蔗均买自当地商贩,食入甘蔗量最短约10cm,最长约60cm,有2例为三人同食一根甘蔗而其他小儿未发病。食甘蔗后发病时间为15分钟~8小时,2/3病例为3小时发病。其中表现重症者22  相似文献   
49.
50.
我国真菌性角膜病高发区致病真菌种类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国真菌性角膜病高发区的致病真菌种类以及致病菌种在各地区间的差异。方法:对我国华中的郑州地区、华北的石家庄地区以及华南的广州地区1975年1月至1997年6月间615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致病菌进行分析并分类到种。结果:615例菌分为18属47种。华北及华中地区的主要致病菌属基本相同,依次为镰孢菌属、曲霉属、青霉属,但主要致病菌种两地区略有差异。广州地区1975年1月至1986年12月的资料显示主要致病菌依次为曲霉属、镰孢菌属、青霉属,近8年则依次为镰抱菌属、曲霉属、弯孢霉属。结论:我国真菌性角膜炎的首位致病菌为镰抱菌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