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Ⅱ、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收治并经根治术治疗的78例Ⅱ、Ⅲ期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患者的随访资料对其转移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并对经单因素分析后有意义的因素进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术后转移复发与吸烟情况、原发部位、是否为双原发癌、淋巴结转移、癌结节、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形态、脉管瘤栓、TMN分期、T分期、化疗方案、术前CEAb、术后CEAb、术前CA19-9b、术后CA19-9b有密切的关系(P<0.05);经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部位、淋巴结转移、肿瘤形态、TMN分期、化疗方案、术前CEAb、术前CA19-9b是转移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Ⅱ、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的复发转移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以淋巴结转移、TMN分期以及组织学类型等密切相关,临床对患者预后的判断需结合各种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症状程度及前列腺液(EPS)内微生物检出情况。方法:用症状指数(NIH-CPSI)对21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评估,同时进行EPS标本内常规细菌培养和人型支原体、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测定。结果:慢性前列腺炎症状中以疼痛不适最常见;46例患者EPS内检出病原微生物62株,其中混合感染12例。症状轻重患者EPS内病原体检出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可有多种微生物,其检出情况与症状严重程度无项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HBsAg/抗-HBs、HBeAg/抗一HBe、抗一HBc)不同模式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HBVpreSl)、HBVDNA,探讨HBV—LP与HBVDNA及HBVM模式间的关系,研究HBV—LP用于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治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HBV—LP、HBVpreS1和HBVM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HBVDNA进行检测。结果乙型肝炎患者大蛋白检测结果与HBVDNA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7,P〉0.05)。HBV—LPA值随HBVDNA拷贝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二者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r=0.565,P〈0.01),在不同HBVDNA拷贝数组别间,HBV—LP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3,P〈0.01)。结论HBV—LP是反应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程度的良好的血清免疫学指标,血清中的HBV—LP与HBVDN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特别是可作为HBeAg阴性患者体内监测病毒复制及预后判断的良好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五项标志物定量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用1235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和FQ-PCR方法分别检测526例乙型肝炎患者和4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中乙肝五项标志物及HBV-DNA的含量。结果 HbsAg、HbeAg两项阳性,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HBsAg、HBeAg、HBeAb、HBcAb四项阳性,HBsAg、HBeAb、HBcAb三项阳性,HBsAb、HBeAb、HBcAb三项阳性的标本。其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93.16%、92.1%、39.2%、9.09%。结论 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和FQ-PCR方法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传染性的判断、抗病毒药物的疗效观察在临床上有非常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拉米夫定抗病毒效果显著,而长期应用易发生病毒YMDD变异问题也备受关注[1],常见拉米夫定突变位点为rtM204V/I,突变株病毒因具备一定的复制能力而且对拉米夫定不敏感,从而逐渐取代野生株成为优势株,导致患者对拉米夫定耐药,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反跳,丙氨酸氨基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89年丙型肝炎病毒(HCV)正式命名以来,HCV研究即成为病毒性肝炎的热点之一.丙型肝炎呈全球分布,我国整体人群的流行率约为3%,而其慢性化率高达85%,其中20%患者易发展为肝硬化,且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五项标志物定量与HBV-DNA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肝五项标志物定量与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用1235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和FQ-PCR方法分别检测526例乙型肝炎患者和4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中乙肝五项标志物及HBV-DNA的含量。结果HbsAg、HbeAg两项阳性,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HBsAg、HBeAg、HBeAb、HBcAb四项阳性,HBsAg、HBeAb、HBcAb三项阳性,HBsAb、HBeAb、HBcAb三项阳性的标本,其中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100%、93.16%、92.1%、39.2%、9.09%。结论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和FQ-PCR方法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传染性的判断、抗病毒药物的疗效观察在临床上有非常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兴亮 《中国保健》2010,(3):126-126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临床常见,为了探讨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采用咪唑斯汀联合雷公藤多甙对54例CIU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Cys C在肝硬化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18例肝硬化、48例CHB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Cys C、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同时采用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Urea)水平。对各组血清Cys C、Scr、Urea及β2-MG水平差异、相关性及异常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CHB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ys C水平分别为(1.29±0.33)mg/L、(0.98±0.21)mg/L和(0.92±0.15)mg/L,肝硬化组显著高于CHB组(P〈0.05)和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Scr、Urea和β2-MG水平分别为(69.22±21.21)μmol/L、(5.47±2.16)mmol/L和(2.58±0.88)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血清Cys C与Scr均呈正相关,肝硬化组(r=0.502,P〈0.01),CHB组(r=0.485,P〈0.01),对照组(r=0.494,P〈0.01)。肝硬化组血清Cys C异常率(75.4%)显著高于Scr(5.9%)、Urea(17.8%)和β2-MG(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ys C可以作为评价肝硬化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标志物,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