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5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口腔科学 | 31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111篇 |
预防医学 | 49篇 |
药学 | 42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74年 | 4篇 |
1973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92.
培养青年博士教学能力不断改进教学王宇王光华肖明振郭敬俊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710032)牙体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每年学科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教学组担任组织和完成整个学年的教学工作,因此,教学组长的职能非常重要。近年来有计划地启用博士... 相似文献
93.
94.
硫代硫酸钠减轻肝动脉栓塞化疗的胃肠道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硫代硫酸钠(STS)对20例肝动脉导管介入化疗病人的止呕辅助作用。通过体外琥珀酸脱氢酶抑制法(MTT)研究STS(500μg/ml)辅助阿霉素(ADM)、丝裂霉素C(MMC)、顺铂(CDDP)等7种抗癌药的抗肿瘤敏感试验,STS辅佐抗癌药的抗肿瘤活性无明显降低(P>0·05),CDDP除外。临床上,对肝癌病人经皮肝动脉插管化疗前30min静脉注射STS(1.25~2.50g/m2)或肌内注射灭吐灵(0.4mg/kg)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病人呕吐的程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TS比灭吐灵更能降低呕吐发生率而不影HCC的化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STS辅佐其它化疗药的抗肿瘤作用,以及它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5.
96.
为观察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在牙髓病学教学中的作用,本教学组先后在1992级~1997级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学员的牙髓病学教学中引入此模式,并采用病例面试考核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评价教学效果.通过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对学员基本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积极性都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对培养自学和综合分析能力、启发思维以及促进临床思维的形成效果显著,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7.
98.
目的研究miR-613靶向调控高尔基体磷蛋白3(GOLPH3)基因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用脂质体技术分别将miR-NC、miR-613 mimic、anti-miR-NC、anti-miR-613、si-NC、si-GOLPH3、miR-613 mimic与pcDNA、miR-613mimic与pcDNA-GOLPH3转染至MCF-7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613和GOLPH3 mRNA的表达,用噻唑蓝法、Transwell法检测MCF-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结果 HBL-100组和MCF-7组的miR-613表达量分别为1.03±0.09和0.37±0.04,GOLPH3 mRNA表达量分别为1.07±0.11和3.25±0.26,GOLPH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4±0.05和0.75±0.08,MCF-7组的上述指标与HBL-100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iR-NC组和miR-613组72 h时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97±0.09)%和(0.63±0.06)%,迁移细胞数分别为(86.79±8.1...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探讨异丙酚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病人术后恶心呕吐(踟)发生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四组:C组(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n=40)、P0.5组(异丙酚0.5mg·Kg^-1·h^-1,n=40)、P1.0组(异丙酚1.0mg·Kg^-1·h^-1,n=40)和P1.5组(异丙酚1.5mg·Kg^-1·h^-1,n=40)。所有药物在病人麻醉诱导后开始输注。记录术后24小时病人PONV发生率。结果:C组、P0.5组、P1.0组和P1.5;组四组患者术后24h内PONV总发生率分别为65%、60%、20%和15%,在24h观察期内,P1.0组和P1.5组患者PONV预防明显好于C组、P0.5组(P〈0.05),而P1.0组和P1.5组间术后24h内PONV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异丙酚1.0和1.5mg·K^-1·h^-1输注都能明显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的发生率,但增加剂量至1.5mg·Kg^-1·h^-1并不会增加镇吐效能,因此异丙酚1.5mg·Kg^-1·h^-1输注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病人恶心呕吐发生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