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解剖观察踝关节外侧各韧带的形态特点,并与低场MR扫描测量数据进行对比,为临床提高MR诊断踝关节韧带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将10例正常成人尸体足踝关节标本(每例取一侧)进行解剖观察并测量踝外侧各韧带的长、宽、厚度值,与自然位(跖屈约20。)MR扫描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然位MR检查能较好地显示各韧带的解剖形态,MR测量距腓前韧带(ATFL)及跟腓韧带(CFL)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4.190±0.595)mm和(23.46±1.578)mm,宽度(8.76±0.883)mm和(5.700±0.442)mm,厚度(1.840±0.190)mm和(2.110±0.296)mm。解剖测量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4.128±0.610)mm和(23.452±1.506)mm,宽度(8.782±0.916)mm和(5.704±0.453)mm,厚度(1.882±0.224)mm和(2.106±0.313)mm,解剖和MR各测量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位是MR检查踝关节韧带损伤的较理想体位,解剖与MR测量值基本一致,低场MRI能较准确显示踝外侧副韧带的形态。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通讯渐弱剂18α-甘草次酸(GA)对脂肪细胞向成骨细胞横向分化及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方法选取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腹股沟处脂肪组织,分离提取成熟脂肪细胞,使其去分化得到去分化脂肪细胞,取第三代去分化的脂肪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加入GJIC渐弱剂18α-GA设为减弱组,并设立对照组,MTT法观察18α-GA对细胞倍增是否有影响,进行茜素红钙结节染色和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对成骨细胞定性检测,Western blot技术和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法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18α-GA对细胞生长增殖无显著影响。茜素红染色显示均发现紫红色结节。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减弱组I型胶原表达减弱,SLDT法显示减弱组荧光染料扩散低于对照组,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结果显示减弱组Cx43蛋白的表达下降。结论 18α-GA可以减弱缝隙连接通讯以降低脂肪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93.
患者男,85岁,外院诊断“左拇甲沟炎”7个月,经拔甲及抗感染治疗。甲床愈合后,疼痛未缓解,静息痛明显。有时甲床溃破、渗出,继而红肿疼痛,应用抗生素效果不佳。入院查体:左趾远节趾甲缺如,甲床有直径0.2cm破溃口,有少许渗出。远节红肿、压痛。皮温较健侧稍高,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初步研究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在股骨头缺血后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中断家兔股骨头血供致股骨头缺血,应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来观测正常兔、股骨头缺血后1.5、3、6、12、24 h兔股骨头内HO-1的表达及含量变化。结果正常兔股骨头内HO-1的表达较少;缺血后3、6 h,HO-1在股骨头内的表达增加,主要在成骨细胞和骨细胞中,骨髓细胞中也有表达,缺血后3、6 h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和光密度分别为(80.09±9.92)和(1.16±0.11)、(56.74±11.38)和(1.54±0.17);缺血后12 h HO-1表达强度开始下降,但是下降不明显,阳性细胞平均灰度值和光密度值分别为(93.50±18.36)和(1.21±0.19);缺血24 h表达减弱至近正常对照组。结论兔严重股骨头缺血后引起HO-1表达增加,说明HO-1参与股骨头缺血后股骨头的坏死过程,其可能是机体对股骨头缺血的一种自身恢复机制。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锁定重建钛板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外伤性耻骨联合分离的疗效. 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共收治14例耻骨联合分离患者,男13例,女1例;年龄18~46岁,平均32.4岁;骨折按Tile分型:B1型11例,B2.1型1例,C1.1型2例.损伤类型:新鲜损伤11例,陈旧性损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d至6周,平均16 d.14例患者均采用Pfannenstiel入路横弧形切口解剖复位分离的耻骨联合、上缘锁定重建钛板并前方经闭孔钛缆内固定治疗.结果 14例患者术后获12 ~24个月(平均16.8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显示11例新鲜损伤患者耻骨联合分离均恢复至正常间隙;3例陈旧性损伤患者中,2例耻骨联合分离恢复至8 mm内,1例恢复至10mm内.随访期内患者切口均获愈合,耻骨联合分离解剖复位且在术后10~ 18周(平均13.8周)获愈合,无钛板断裂、螺钉松动、钛缆松开及断裂、精索及闭孔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Matta标准评定疗效:优9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5.7%. 结论 锁定重建钛板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外伤性耻骨联合分离可恢复骨盆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兔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两者横向分化的能力和方法.方法 选取3个月龄新西兰大白兔,获取、分离培养脂肪细胞,天花板贴壁法使其去分化,去分化脂肪细胞进行成骨诱导3周后行茜素红、碱性磷酸酶(ALP)和Ⅰ型胶原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另选取出生7d内的乳兔,取颅骨骨块利用酶消-组织块培养法培养成骨细胞并传代培养,对其进行成脂诱导3周后行油红O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mRNA的表达.结果 提取的成熟脂肪细胞去分化后为长梭形成纤维细胞状;成骨诱导后,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细胞内表达出Ⅰ型胶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细胞第3天、第7天、第14天不同时段的ALP活性实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分别为0.165±0.007、0.253±0.005、0.345±0.007和0.067±0.004、0.076±0.006、0.082±0.003,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实验组ALP活性逐渐增强(组内比较P<0.05);提取的乳兔颅骨成骨细胞呈短梭形,成脂诱导3周后油红O染色阳性,PPARγmRNA表达阳性,对照组为阴性,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熟脂肪细胞可以通过体外培养实现去分化,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腰间盘信号改变与间盘组织TNF-α表达的关系,分析研究HIZ在椎间盘内破裂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8例经椎间盘造影诊断为IDD的患者,行腰椎MRI检查和Pfirrmann分级及VAS评分,根据VAS评分结果分为轻度疼痛A组、中度疼痛B组及重度疼痛C组;根据Pfirrmann分级标准将Ⅲ级归入轻度退变D组,Ⅳ级为中重度退变F组。取手术切除的HIZ及非HIZ间盘组织行TNF-α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和TNF-α含量检测,同时以5例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时取出的间盘组织作为对照。结果:(1)间盘信号与年龄间的直线相关系数R值0.6111,信号与年龄呈负相关;信号与间盘内TNF-α表达量呈负相关,R值为-0.8710。(2)随着疼痛症状加重,间盘信号逐渐减弱,A、B、C组间盘信号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间盘退变程度与间盘信号改变及TNF-α表达量相关,D组、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IDD患者HIZ间盘组织局部炎性反应明显,TNF-α免疫组化染色阳性;HIZ组TNF-α表达量明显强于非HIZ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1)间盘信号与年龄、TNF-α表达量及VAS评分负相关。(2)IDD患者HIZ中TNF-α阳性表达明显,表明HIZ可作为IDD诊断的一个特异性影像改变。  相似文献   
99.
陈德聪  王兆杰  王义生 《广东医学》2006,27(7):1043-1044
目的 回顾与分析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效果。方法 总结获得随诊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治疗后髋关节功能,骨折后1年病死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治疗后并发症出现率及出院后平均每天卧床时间。结果 人工关节处理患者治疗后髋关节功能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治疗后并发症率及出院后平均每天卧床时间,出院后1年病死率,均优于非手术疗法处理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高龄患者中,出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缩减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与伤后1年病死率的考虑,使用髋关节置换治疗是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
肩胛盂骨折后方手术入路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为肩胛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提供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并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利用20具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对肩关节后方的有关解剖结构。即三角肌后部、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的形态、比邻及其间的神经界面等进行了观测,临床应用4例。结果:三角肌和冈下肌与小圆肌之间存在神经界面。沿小圆肌上缘与冈下肌之间进入。可避免损伤腋神经和旋肱后、旋肩胛血管。结论:后方入路对肩胛盂横行、纵行和粉碎骨折都适合,是肩胛盂骨折的最好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