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制造免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模型;验证PTS与ANFH的密切关系,并探讨尿激酶与阿司匹林联合预防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日本大耳白免36只,随机均分为3组。第1组为模型组:先分2次间隔2周分别按10ml/kg量静脉注射马血清,第2次注射马血清2周后,再连续肌注甲基强的松龙10mg/kg·d,共7天,之后口服强的松1.25mg/kg·d至实验完。第Ⅱ组为治疗组(马血清和激素加药物预防):按第1纽方法用马血清和激素;另外,第-个月每周2次静脉注射尿激酶8万U/kg/d,之后灌服阿司匹林5mg/kg·d至实验结束。第Ⅲ组为对照组,每日于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分期分批取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ET-1)、免疫比浊法测定抗凝血酶-Ⅲ(A-Ⅲ)和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股骨头组织取样石蜡切片作HE染色;冰冻切片Sudan染色。结果3个月时,模型组AT-Ⅲ[(61.44±5.05)mg/L]较治疗组和对照组降低;D-dimer[(0.53±0.19)μg/ml]和ET-1[(47.84±12.09)μg/L]较治疗组和对照组升高。模型组骨坏死的发生率100%,治疗组骨坏死的发生率25%,显著低于模型组。对照组未见骨坏死。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与高凝状态有关,联合应用尿激酶与阿司匹林能有效预防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带线缝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腓骨小头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Twin-fix带线锚钉治疗腓骨小头新鲜撕脱骨折18例,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Lysholm评分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2~24个月随访后未见骨折移位、关节不稳及伸屈膝关节受限,术后12个月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缝合锚钉治疗腓骨小头撕脱骨折具有不破坏周围韧带肌腱,可最大程度恢复解剖结构及提供生物力学支持,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行低浓度布比卡因+甲磺酸罗哌卡因+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镇痛148例,与同期未使用镇痛药物单胎头位足月临产孕妇115例进行对比,观察其镇痛效果,及其对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分娩镇痛组镇痛有效率达99.32%,分娩镇痛组总产程(493.74±150.88分钟)与对照组(381.42±134.97分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6,P<0.01),其中分娩镇痛可引起第一产程时间延长(t=-4.572,P<0.01).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14.86%和3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84,P<0.01).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0.68%和0.87%)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1.35%和0.87%)相比无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0.000、0.000,均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镇痛用于分娩镇痛效果可靠,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虽可使产程时间延长,但未出现产程延长超过正常者,且对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软骨终板通透性对兔退变腰椎间盘Ⅱ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4只,建立退变腰椎间盘模型后饲养8周。8周后处死并手术切取腰段椎间盘每只6个,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B组骨蜡封闭上下软骨终板。两组兔退变椎间盘在体外进行整体器官培养。在培养前以及培养7 d和14 d时分别用Mitotracker Green荧光探针、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方法对椎间盘中髓核的细胞活力、Ⅱ型胶原及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过7 d的体外培养之后,两组的荧光强度、Ⅱ型胶原的灰度值与培养前比较降低不显著(P0.05),而椎间盘髓核Ⅱ型胶原的mRNA表达与与培养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间荧光强度、Ⅱ型胶原的灰度值及椎间盘髓核Ⅱ型胶原的mRNA表达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4 d的培养,两组的荧光强度分别降低了18.6%与31.3%,与培养之前的荧光强度相比以及两组之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Ⅱ型胶原的灰度值均有提升,与培养之前的Ⅱ型胶原的灰度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Ⅱ型胶原的灰度值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Ⅱ型胶原mRNA的表达比培养前以及培养7 d时明显下降(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软骨终板的通透性可以在短时间内(14 d)降低细胞活力和Ⅱ型胶原及其mRNA的表达,加速兔腰椎间盘的退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腰间盘信号改变与间盘组织TNF-α表达的关系,分析研究HIZ在椎间盘内破裂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8例经椎间盘造影诊断为IDD的患者,行腰椎MRI检查和Pfirrmann分级及VAS评分,根据VAS评分结果分为轻度疼痛A组、中度疼痛B组及重度疼痛C组;根据Pfirrmann分级标准将Ⅲ级归入轻度退变D组,Ⅳ级为中重度退变F组。取手术切除的HIZ及非HIZ间盘组织行TNF-α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和TNF-α含量检测,同时以5例脊柱骨折患者手术时取出的间盘组织作为对照。结果:(1)间盘信号与年龄间的直线相关系数R值0.6111,信号与年龄呈负相关;信号与间盘内TNF-α表达量呈负相关,R值为-0.8710。(2)随着疼痛症状加重,间盘信号逐渐减弱,A、B、C组间盘信号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间盘退变程度与间盘信号改变及TNF-α表达量相关,D组、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IDD患者HIZ间盘组织局部炎性反应明显,TNF-α免疫组化染色阳性;HIZ组TNF-α表达量明显强于非HIZ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1)间盘信号与年龄、TNF-α表达量及VAS评分负相关。(2)IDD患者HIZ中TNF-α阳性表达明显,表明HIZ可作为IDD诊断的一个特异性影像改变。  相似文献   
16.
<正> 济宁市郊区是一个农业县级区,农村卫生防保体制改革起步较早,通过学习外地经验和结合自己本区的实际情况,于1987年正式成立了12个乡镇卫生防保站,方式为完全独立的形式,现已初具规模,经过两年的工作实践,已大见成效。 1 防保站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充分行使人权、财权、管理权,大大减少了工作层次和环节,较好地解决了防治一体的固有矛  相似文献   
17.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经皮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于受累椎体内进行止痛治疗,同时进行肿瘤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共22例26个受累椎体,其中胸椎11例,腰椎8例,胸腰椎两个椎体受累共有2例,胸腰椎3个椎体受累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及较重难以忍受的腰背部疼痛,2例有轻度神经根症状.对治疗后1周,3月,6月,12月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cores,VAS)进行评估,观察对比手术前后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及病椎的形态学变化和骨密度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26个椎体全部穿刺成功,骨水泥渗透4例,椎间盘及椎体前缘渗漏3例,椎管内渗漏1例,未出现神经根症状.患者PVP手术后1周,3月,6月,12月各时间点VAS评分疼痛缓解率均大于80%,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改善,随访12个月内生存患者有19例,胸腰椎疼痛未见加重,病椎高度未见明显压缩,亦未见肿瘤浸润加重.骨质疏松程度未见加重,5例由OP好转为骨量减少.结论 PVP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具有对患者机体干扰小,止痛效果显著,手术简单,相对安全,可以预防病椎的进一步骨折和塌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疗效满意,是综合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一种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股骨髁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治疗后常出现膝关节功能受限,但对其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也各说不一。目的:筛选分析股骨髁部复杂骨折内固定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21例股骨髁部复杂骨折患治疗后6及12个月回访信息,依Merchan标准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合并伤情况、皮肤软组织损伤情况、骨折类型、固定方式、手术时机、内固定后石膏固定情况、切口愈合情况、骨愈合情况及功能锻炼情况等12项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总结出影响因素。结果与结论:以内固定后是否发生膝关节功能受限作为因变量 Y,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X,选择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统计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性别(X1)、是否合并伤(X3)和软组织损伤情况(X4)及手术时机(X6)共4个因素不能引入模型,说明上述4个因素与内固定后是否发生膝关节功能受限无显著相关。其他8个因素则进入多因素分析模型,表明患者内固定前致伤原因(X2)、内固定前骨折类型(X5)、内固定方式的选择(X7)和植骨与否(X8)、内固定后石膏固定与否(X9)、内固定后膝关节功能锻炼与否(X10)及伤口愈合情况(X11)、骨愈合程度(X12)等8个危险因素与股骨髁部复杂骨折内固定后膝关节功能受限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背景:股骨髁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治疗后常出现膝关节功能受限,但对其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也各说不一。 目的:筛选分析股骨髁部复杂骨折内固定后膝关节功能受限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总结121例股骨髁部复杂骨折患治疗后6及12个月回访信息,依Merchan标准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对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合并伤情况、皮肤软组织损伤情况、骨折类型、固定方式、手术时机、内固定后石膏固定情况、切口愈合情况、骨愈合情况及功能锻炼情况等12项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总结出影响因素。 结果与结论:以内固定后是否发生膝关节功能受限作为因变量Y,将上述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X,选择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统计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的性别(X1)、是否合并伤(X3)和软组织损伤情况(X4)及手术时机(X6)共4个因素不能引入模型,说明上述4个因素与内固定后是否发生膝关节功能受限无显著相关。其他8个因素则进入多因素分析模型,表明患者内固定前致伤原因(X2)、内固定前骨折类型(X5)、内固定方式的选择(X7)和植骨与否(X8)、内固定后石膏固定与否(X9)、内固定后膝关节功能锻炼与否(X10)及伤口愈合情况(X11)、骨愈合程度(X12)等8个危险因素与股骨髁部复杂骨折内固定后膝关节功能受限有较密切的关系。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用新型DR数字化分析方法进行骨质疏松研究的可行性.方法:1.回顾分析本院在一年之内接受两次DR检查的289例正常成人的影像资料,应用后处理软件对两次DR影像分别进行感兴趣区的像素值测量,同时选取特定区域作为校正区并测量像素值,两次像素值的比值称为像素校正值,观察两组像素校正值有无差异.2.选取本院25例对髋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