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目的测定分析人工繁育幼年猕猴的生长指标,建立人工繁育猕猴生物学特性数据。方法对20只幼年猕猴(雌雄性各10只)测量其3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体重、躯干长、后肢全长、前肢全长和尾长。结果从3~24月龄猕猴的体重绝对增长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相对生长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从初生~3月龄为体重增长最快时期;从3~24月龄前肢全长生长速度较后肢全长慢些,躯干长生长速度较前肢全长和后肢全长慢些。在所测定的3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中,公猴体重、后肢全长、前肢全长和尾长均大于母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月龄、12月龄、24月龄雌雄猕猴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雌雄猕猴躯干长、后肢全长、前肢全长和尾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椎间盘突出介入治疗疗效。方法: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腔用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CT引导介入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无死亡病例发生,治疗组优良率为87.5%,对照组优良率为59.4%,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VA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都有明显降低(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CT引导下椎间盘突出介入治疗应用日趋广泛,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好与缓解疼痛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PCR方法检测猕猴奇异变形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PCR检测猕猴奇异变形杆菌,为该病菌的鉴定、临床诊断、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等提供参考。方法 从猕猴粪便中分离奇异变形杆菌并进行鉴定,纯培养后提取基因组DNA,经PCR扩增、凝胶电泳检测、基因序列测序后,序列提交BLAST比对分析。用该菌株检验PCR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度,利用PCR方法和传统分离培养法同时对80只猕猴进行检测。结果 在分离得到的猕猴奇异变形杆菌中扩增出225 bp的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Q040548,其与GenBank中奇异变形杆菌AM942759的同源性为98.2%),而其它5株非奇异变形杆菌的PCR扩增结果为阴性,表现出极好的特异性。纯化培养的奇异变形杆菌利用PCR方法检测灵敏性,其敏感度达80 cfu/mL。在80只猕猴中,共检测出了2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2.5%,检测结果与传统培养方法一致。结论 该PCR方法能迅速、准确地检测猕猴奇异变形杆菌,在临床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对红外线耳温计与水银体温计测量猕猴体温差异性进行比较,为临床、动物实验等开展体温测量提供一种简单、快速、损伤小的方法.方法 选人工繁育3~4岁猕猴共80只,分为麻醉组和非麻醉组,同时采用两种测量仪对猕猴进行体温测量,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麻醉组:在性别上两种测量仪器所测量的结果都无差异(P>0.05),耳温比直肠温低1.49±0.55℃,耳温与直肠温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非麻醉组:在性别上两种测量仪器所测量的结果都无差异(P>0.05),耳温比直肠温低2.19±0.53℃,耳温与直肠温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麻醉组与非麻醉组比较,耳温不存在差异(P>0.05),直肠温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红外线耳温计所测量的温度明显低于水银体温计测量的直肠温度,在麻醉状态下实际温度应为所测耳温加1.49℃,而在非麻醉状态下加2.19℃.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发病开始就可能存在微转移,前移全身性治疗时间是必然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neo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NAET)是指对乳腺癌患者在应用局部治疗前进行的全身性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联合顺铂(DDP)治疗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方法:对28例紫杉类化疗后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采用NVB+DDP方案治疗,NVB 25 mg/m2,d1、d8;DDP 25 mg/m2,d1~d3;21天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10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为46.4%。1个部位转移者治疗有效率为50.0%,2个或2个以上部位转移者治疗有效率为43.8%。结论:NVB联合DDP治疗紫杉类化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乳腺癌具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90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284例经病理科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应用统计学软件回顾性分析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情况及肿瘤复发转移的方式。结果:284例乳腺癌患者中90例为TNBC,随访时间13~84个月。TNBC确诊时年龄比非TNBC(n-TNBC)患者小(P<0.01),TNBC患者确诊时肿瘤长径较n-TNBC患者肿瘤大(P<0.01)。手术时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1);TNBC中复发或转移82例,比n-TNBC患者更容易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P<0.01)。TNBC比n-TNBC患者更容易发生肝、肺和脑转移(P<0.01)。TNBC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3.3%和71.1%,n-TNBC组分别为4.6%和84.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家族史、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数、辅助放疗及辅助内分泌治疗情况是影响TNBC与n-TNBC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诊断为乳腺癌时年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均是影响TNBC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与n-TNBC患者比较,TNBC发病年龄较轻,确诊时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多见于肺、肝和脑及5年总生存及无病生存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猕猴脱毛的相关营养学指标的比较分析,为改善人工饲养猕猴脱毛状况及其防治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根据被毛状况分组A、B、C,采集试验猴被毛和血清,测定其微量元素和氨基酸以及血清矿物元素,对各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组试验猴被毛Cu、Fe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Mn、Zn、Pb、As则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被毛脯氨酸、缬氨酸、氨和精氨酸的含量A组和B组极显著低于C组(P<0.01),酪氨酸含量则是A显著低于B组(P<0.05),且极显著低于C组(P<0.01),B组又显著低于C组(P<0.05);胱氨酸含量C组高于A组和B组(P<0.01);苯丙氨酸含量是B组高于C组(P<0.05),且高于A组(P<0.01),C组又高于A组(P<0.05);赖氨酸、组氨酸和氨基酸总量含量是C组高于A组(P<0.05)和高于B组(P<0.01),A组高于B组(P<0.05),其余氨基酸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的血清Mg、P、Cu和Ca的含量高于C组,其余矿物元素的含量基本一致.结论 Mn过量、Zn的供给不足可能是影响人工饲养猕猴被毛质量的因素;胱氨酸对改善猕猴被毛品质、提高被毛质量应该有一定作用;高营养水平的Ca、Mg、P和Cu可能会影响人工饲养的猕猴的被毛质量.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