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4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48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28篇
临床医学   531篇
内科学   179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114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951篇
预防医学   367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378篇
  2篇
中国医学   250篇
肿瘤学   7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96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对照研究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肝胆专科门诊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298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统计检测数据,评价不同检测方法对于诊断乙肝的有效性。结果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26.17%,乙肝e抗原的阳性率为7.38%,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为52.01%,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的阳性率为29.17%,乙肝核心抗体的阳性率为35.23%,诊断符合率达到97.98%;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阳性率为24.49%,乙肝e抗原的阳性率为6.37%,乙肝表面抗体的阳性率为46.31%,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的阳性率为23.82%,乙肝核心抗体的阳性率为28.18%,诊断符合率为78.52%,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相较于酶联免疫吸附法更加敏感准确,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非生物型人工肝与中药结肠透析优化治疗肝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103例肝衰竭应用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与中药结肠透析优化治疗的患者和100例仅行人工肝浆置换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的比较分析.结果血浆置换联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对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细胞因子指标的改善优于单纯的血浆置换(P<0.05);同时,在减少人工肝治疗频次、血浆用量比较优于单纯的血浆置换(P<0.05),从而降低患者住院总费用(P<0.05),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结论非生物型人工肝血浆置换与中药结肠透析优化治疗肝衰竭优于单独的人工肝治疗。  相似文献   
93.
94.
95.
96.
目的:分析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的患者98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生活护理,药物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2组手术指标及2组的VAS评分.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的时间、引流管拔除的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2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能够降低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效果较好,建议应用.  相似文献   
97.
洛沙坦是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治疗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临床实践发现不同个体对洛沙坦的反应差异大,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是导致洛沙坦疗效产生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对洛沙坦基因遗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8.
王丽萍  董进中  王志宇 《浙江医学》2020,42(12):1259-1263
目的对肝星状细胞(HSC)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及功能分析,为肝纤维化发病机制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及药物靶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中选取GSE11954,利用GEO2R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利用DAVID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差异表达基因对应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MCC算法获取具有高度连接性的关键基因。结果对HSC活化组与抑制组数据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共获得1176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上调基因616个、下调基因560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细胞周期、p53信号通路及黏着斑等信号通路,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和Cytoscape软件筛选出10个具有高度连接性的关键基因,包括有丝分裂检查点丝氨酸/苏氨酸激酶B(BUB1B)、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1(CDKl)、细胞周期蛋白A2(CCNA2)、有丝分裂阻滞缺陷2样蛋白1(MAD2L1)、细胞周期蛋白B2(CCNB2)、有丝分裂检查点丝氨酸/苏氨酸激酶(BUB1)、细胞分裂周期蛋白8(CDCA8)、Aurora激酶B(AURKB)、Ndc80复合体(NUF2)、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C(KIF2C)。结论HSC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主要通过ECM受体相互作用通路、黏着斑信号通路、细胞周期通路、p53信号通路来调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9.
氯氮平是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的代表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疾病中起到重要作用,临床实践发现,不同个体对氯氮平的反应有较大差异,研究表明,遗传因素是导致氯氮平疗效产生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氯氮平的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0.
目的了解非内分泌专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现状。方法收集249例非内分泌专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入院后首次空腹静脉血糖、餐后2h静脉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情况及结果、血糖管理情况。结果非内分泌专科糖尿病患者空腹静脉血糖、餐后2h静脉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率分别为100%、90.4%、89.6%,达标率分别为50.2%、42.5%、49.3%。空腹静脉血糖水平未达标组在住院期间调整降糖方案、接受内分泌专科会诊以及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比例显著高于达标组(P0.05,P0.01)。结论非内分泌专科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不足,应建立糖尿病多学科管理团队,加强专科间合作,对患者实施有个体化的血糖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