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对7例疑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患者,做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AD的价值。结果表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AD诊断可靠,能准确观察到内膜层及真假血管腔、AD的附壁血栓等,重复性好。但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系介入性检查,危重患者难以耐受。磁共振能准确地探查出AD的部位及范围,更详细地观察内膜层和血管壁等结构,但其费用偏高,且因有强大的磁场,携带起搏器及其他金属装置的患者不能接受此项检查。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采用二维超声对40名正常人、32名缺血性心脏病(ICM)患者和46名高血压性心脏病(HCM)患者进行心脏形态学和心功能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均扩大,ICM组左心室内径大于正常,HCM组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增厚;两组患者舒张功能均见减退,但HCM组比ICM组更为明显;HCM组还伴有收缩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运用分体重建技术,构建眶颧上颌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灶内的眶下神经血管的三维图像,与头颅三维图像配比,显示其在病灶内的走行、位置,为手术切除、整形提供参考。方法:将患者的CT数据导入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对病灶区眶下神经血管进行提取、三维分体重建,与整个头颅骨性三维影像进行配比、显示、定位。参考该重建影像进行术中操作,运用病灶的部分切除整形及颧骨"L"形截骨降低术矫正患者面部对称性。结果:病灶区眶下神经血管的三维立体影像显示清晰,其三维走行、位置明确,以此为依据,术中操作准确顺利,在病灶切除、整形过程中眶下神经血管得以完整保留。结论:眶下神经血管的三维分体重建技术对眶颧上颌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手术设计、操作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4.
李晓云  王世玉 《重庆医学》2018,(21):2844-2845,2849
维生素D(VitD)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钙平衡的最重要生物调节因子之一.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体VitD水平的不足已成为全球问题.VitD不仅可以调节钙、磷的代谢,还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在许多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研究发现:VitD水平与免疫功能、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肝脏疾病、妇科疾病等密切相关,VitD缺乏或不足,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于包虫病诊断,为国内第一篇报道。以粗制人棘球蚴液抗原,对37例手术证实、4例临床诊断的包虫病人,36例其它疾病,20例血吸虫病,7例囊虫病和绦虫病,以及34例正常人血清进行ELISA。正常人的消光值范围为0.15~0.49;包虫病者0.33~4.44,其它疾病者0.10~0.77,血吸虫病者  相似文献   
46.
(一)用人肝棘球蚴液抗原致敏羊红血球,对87例包虫病和255例其它疾病患者和健康人进行了间接血凝试验(IHA),87例包虫病患者中,阳性75例,阳性率86.2%。阳性率随棘球蚴部位而异,多发包虫(100%)和肝包虫(93.2%)敏感性较高,腹腔包虫(67%)最低,肺包虫为70%。25非包虫病例中,阳性9例,假阳性率为3.5%。假阳性率随所选择的血清组而异:其它寄生虫病为7.1%,其中猪肉绦虫病和囊虫病高达60%;非寄生虫病3.2%,其中结核病为13.3%,其它疾病1.2%;76名健康人无一例阳性。  相似文献   
47.
用 SE-30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棕榈酸为内标物,硅烷化后测定合成主浆酸(E-10-羟基-2-癸烯酸)的含量,该法简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