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是近年来国务院推行的一种新型医学生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的高素质临床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其临床实践能力是培养重点。在专业型研究生教学中引入"PBL、标准化病人、SBM"三维一体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增加医患关系沟通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2.
1989年4月,在和硕县选8个点进行现场调查,对310条犬进行了槟榔碱测试,以评价该县包虫病防治的近期效果。结果表明,该县犬群的登记管理比例由1988年的95%降至1989年的61.98%。1988、1989两年驱虫强度的各项指标分别为:平均驱虫次数2.85和0.85次;平均驱虫密度为35.63%和28.6%;驱虫效率为0.99和0.64。这种驱虫强度在16个月间使全县犬群Eg感染率由30%降至10.4%,但仍维持在全疆农区较高水平。驱虫1~2次的犬与未驱虫犬对Eg感染无显著性差异,阳性犬所占比例随驱虫次数增加而减小。驱虫频率在50天间隔内,犬阳性率可为零。未驱虫犬的相对感染风险是驱虫犬的2.53倍。犬主的民族、职业和犬的用途在犬的Eg感染中有显著差异。 本研究有力地支持了犬6周驱虫的防治对策,证实强化驱虫完全可以抵消社会因素和犬主行为对犬感染的影响,并发现犬同时感染Eg和大绦虫的机会比单独感染Eg的机会高4.99倍。 对以阳性犬来衡量人、畜感染潜在风险的观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3.
[目的]对髓内固定与髓外钉板固定治疗成人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按照Cochrane图书馆提供的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802013年10月)、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10期)、Embase(19802013年10月)、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10期)、Embase(19802013年10月)以及CNKI、CBM等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关于髓内固定与髓外钉板固定比较治疗成人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文献。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5进行Meta分析,以比较髓内固定与髓外钉板固定术后疗效及安全性相关指标有无差异。[结果]共纳入5个研究,其中4篇RCTs,1篇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共计241例,其中140例行髓内钉固定,101例行髓外钉板固定。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髓外钉板固定相比,髓内钉固定组可降低术后内固定失败率[RR=0.25,95%CI(0.10,0.67),P=0.005]和骨折不愈合率[RR=0.17,95%CI(0.04,0.74),P=0.02],并且可提高早期下床活动率,两者在感染发生率、股骨骨折发生率及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上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能降低内固定失败率及骨不愈合率,可早期下床活动。  相似文献   
74.
目的了解城乡维吾尔族青少年身体形态发展状况,城乡之间存在的差异及其原因,为改善维吾尔族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于2010年和2012年对新疆和田地区14 400名维吾尔族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维吾尔族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趋势;2012年与2010年相比,身高、体重和胸围指标继续呈现增长趋势;城市与乡村相比,总体水平城市男女生高于乡村,仍然存在城乡差距,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7~18岁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生长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存在城乡差异,城市男女生身体形态指标均高于乡村,建议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改善生活方式,增加体育锻炼,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治疗股骨远端SeinsheimerⅠ-Ⅳ型骨折的效果。方法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对27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C形臂X线机下逆行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治疗,并早期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27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2个月),全部骨性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周。据AK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本组中优23例、良3例、一般1例。优良率96_3%。结论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能提供坚强内固定,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骨折愈合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6.
总结了内分泌科近8年全英语留学生内分泌学理论及见习的教学方法。通过认真把握留学生特点、努力提高英语交流能力、课前充分准备、灵活多样的授课方法、注重见习课、医德教育及灵活管理等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留学生内分泌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泌乳素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泌乳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泌乳素瘤患者的常见症状、治疗前血清泌乳素、垂体腺瘤类型.研究垂体腺瘤类型与血清泌乳素的相关性.探讨女性月经异常与血清泌乳素升高幅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女性泌乳素瘤患者常见症状为闭经和溢乳;男性患者常见症状为头痛.男性和女性患者血清泌乳素>200 μg/L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19比45.71%(16/35),P<0.01].54例患者中14例男性和31例女性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具体报告了垂体腺瘤的大小及类型,男性和女性患者在就诊时垂体大腺瘤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4比48.39%(15/31),P<0.01].垂体大腺瘤患者和垂体微腺瘤患者血清泌乳素>200μg/L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21%(25/29)比2/16,P<0.01].女性患者血清泌乳素<100μg/L时常表现为月经紊乱,血清泌乳素>100 μg/L时常表现为闭经.结论 泌乳素瘤患者就诊时的常见症状有性别差异.男性患者就诊时泌乳素水平更高,以垂体大腺瘤更多见.垂体大腺瘤患者血清泌乳素高于垂体微腺瘤患者.女性泌乳素瘤患者血清泌乳素升高幅度不同,可出现月经紊乱或闭经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78.
背景:长骨硬化性骨髓炎治疗时,大切口硬化骨切除可能做到病灶彻底清除,但引起骨不连对慢性硬化性骨髓炎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目的:探索应用外固定支架并微创扩髓钻孔减压修复15例股骨慢性硬化性骨髓炎,在坚强固定及有效减压双重作用下的骨愈合。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标准的股骨慢性硬化性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在2010年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5例股骨慢性硬化性骨髓炎患者,依据X射线判定的病灶范围和位置,设计好外固定支架。将髓腔向远近端打通,同时病骨表面闭合用小电钻多处开洞,股骨前外侧,长轴钻孔两排,行距约1.0 cm,孔距0.5 cm,深度约相当于髓腔中心略深,长度为病变的长度,扩髓切口处局部用敏感抗生素浸泡及骨髓腔闭式引流5 min,膝关节屈曲90°位,股骨前外侧病灶两端用单臂外固定支架平行固定。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28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10例患者治愈,4例显效,1例无效。显效患者固定后患肢疼痛,窦道口流脓症状明显好转,外固定架取出后6周出现肢体原切口周围疼痛症状,抗菌药物静点2周症状消失;无效患者膝关节屈曲活动轻度受限。与固定前相比,股骨慢性硬化性骨髓炎患者固定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红细胞沉降率、全血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说明应用外固定支架并微创扩髓钻孔减压修复股骨慢性硬化性骨髓炎可以取得固定坚强减压有效的作用,有利于骨愈合。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分析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1998~2003年收治的41例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21例,行神经内外松解术者12例,直接缝合者8例,手术无效的4例行肌腱移位术。结果:经6个月~5年的随访,非手术治疗组痊愈20例,好转1例。神经内外松解者中,痊愈8例,好转2例,无效2例。直接缝合组痊愈6例,无效2例。结论: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为:局部解剖不熟悉,技术操作不规范。杜绝上述原因,桡神经损伤是可以避免的;桡神经损伤后如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其预后多良好。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联合胃袖状切除术(LFDSG)治疗肥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分析自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腹腔镜、腹壁疝外科收治的60例符合减重手术适应证的肥胖病人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LSG组(30例)和LFDSG组(30例)。两组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病人术后减重和抗反流效果。结果 两组术后12个月的BMI和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EW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LSG组相比,LFDSG组GERD症状缓解评分(8~13分及14~18分)分布以及术后12个月酸反流(pH≤4)次数、食管近端酸反流(%)、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段括约肌残余压、食管远端收缩积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FDSG组治疗后抗反流有效率显著高于LSG组[28例(93.3%) vs. 21例(70.0%),P<0.05]。LFDSG组病人无并发症发生,LSG组病人住院期间1例发生并发症,出院后3例发生并发症。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 LFDSG治疗肥胖合并GERD的效果较好,可达到抗反流与减重的双重目的,有效防治GERD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