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05篇 |
免费 | 56篇 |
国内免费 | 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2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69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06篇 |
内科学 | 96篇 |
皮肤病学 | 5篇 |
神经病学 | 22篇 |
特种医学 | 57篇 |
外科学 | 57篇 |
综合类 | 270篇 |
预防医学 | 157篇 |
眼科学 | 12篇 |
药学 | 152篇 |
7篇 | |
中国医学 | 85篇 |
肿瘤学 | 7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59篇 |
2011年 | 61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46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47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77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的探讨对单纯性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伴有差异性发绀的青少年患者在联合靶向降肺压治疗下实施封堵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和差异性发绀、接受经导管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并联合靶向降肺压药物治疗患者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前、后的肺动脉压力、肺循环阻力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封堵术后3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102±21)mmHg/)S.(124+11)mmHg,P=0.125]、肺总阻力[(17.35±4.79)Wood US.(21.31±3.41)Wood,P=0.125]、肺小动脉阻力[(15.61±4.77)Wood US.(19.39±3.18)Wood,P=0.125]及超声估测肺动脉收缩压[(102+37)mmHgm(111±34)mmHg,P=0.750]与封堵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患者中1例术前行肺活检,提示为肺动脉高压Heath-EdwardsI-Ⅱ级病理改变。3例封堵术后血氧饱和度均上升至正常,治疗后短期内生活质量提高,术后1年后起则频繁出现右心功能衰竭或因肺血管梗阻性病变引起频繁咯血,2例在术后3年余死亡。结论当动脉导管未闭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出现差异性发绀时,在联合靶向降肺压治疗的前提下,实施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短期内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并不能改善生存时间及预后。进行肺活检了解肺血管病变程度时.建议多点取材,结合右心导管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对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治疗后应该长期随访,客观评价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3.
非缺碘性因素对儿童甲状腺容积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 探讨非缺碘性因素对学龄儿童甲状腺容积的影响。方法 检查8~10岁儿童甲头腺容积,比较身高、体重、年龄对甲状腺容积的影响。结果 不同年龄组的儿童甲状腺容积有显著性差异;高组、胖组儿童的甲状腺容积明显高于矮组、瘦组;不同性别儿童的甲状腺容积无显著性差异;偏相关系数表明体重、年龄是影响甲状腺容积的本质因素;身高、年龄、体重三者的标准偏回归系数之比为1:1.2:3.1,体重对甲状腺容积的作用是身高的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室重构及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26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14例和观察组11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和卡维地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重构指标[左心室厚壁厚度(LVPET)、左心室内径缩短率(LVFS)、室间隔收缩末期厚度(IVSS)、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能量代谢指标[左心室收缩末周向室壁应力(cESS)、心肌能量消耗(MEE)]、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VEDd、LVESd、LVPWT、IVSS、LVMI、cESS、MEE、CK、CK-MB、LDH、CI、SV及PCWP均低于同组治疗前,LVEF和LVFS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Dd、LVESd、LVPWT、IVSS、LVMI、cESS、MEE、CK、CK-MB、LDH、CI、SV及PCWP均低于对照组,LVEF和LVFS均高于对照组(P<0.001或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可改善CHF患者的心肌酶谱和血流动力学,抑制心室重构和能量代谢进程,从而改善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应用压力-容积环评价曲美他嗪对大鼠心肌顿抑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成3组:对照组、心肌顿抑组(生理盐水2 mL)和曲美他嗪组(曲美他嗪片3 mg/kg)。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20 min再灌注120 min,制作大鼠心肌顿抑模型(对照组只穿线不结扎)。用压力-容积系统动态观察心率、左心室收缩期末压、收缩期末压力容积、左心室舒张期末压及舒张期末压力容积等血流动力学变量以及压力-容积环变化,并应用软件PowerLab系统离线分析;再灌注结束后测定大鼠心肌组织中ATP含量、ATP酶活性及磷酸果糖激酶活性,并应用体视学方法定量分析大鼠心肌线粒体的变化。结果与心肌顿抑组相比,曲美他嗪组舒张期末压、收缩期末容积、前负荷补充搏功均显著降低(P<0.01),舒张期末压力-容积也降低(P<0.05);舒张期末容积、收缩期末压力容积均显著升高(P<0.01),ATP含量及ATP酶(Ca2+-Mg2+ATPase和Na+-K+ATPase)活性增加(P<0.05);磷酸果糖激酶活性显著增加(P<0.01);心肌线粒体损伤显著减轻(P<0.01)。结论曲美他嗪可以通过改善能量代谢降低心肌顿抑的发生,压力-容积环能准确敏感地评价心功能。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集仕港中心卫生院就诊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8例,根据血糖情况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空腹血糖为7.0~11.1mmol·L^-1(26例),给以二甲双胍缓释片1.5/天,睡前顿服,吡格列酮15mg/天,早晨顿服。乙组患者空腹血糖≥11.1mmol·L^-1(22例),并查尿酮体阴性,给以预混重组人胰岛素(诺和灵30R),皮下注射,1日2次,二甲双胍缓释片1日1.5g,睡前顿服。两组患者均控制饮食及运动锻炼,观察用药前后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甲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998.
导管原位癌中粉刺型坏死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粉刺型坏死是导管原位癌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是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本研究拟分析乳腺导管原位中粉刺型坏死与侵袭转移指标间的关系,探讨前者是否与导管原位癌侵袭转移有关。方法:按照WHO标准将导管原位癌分成粉刺型和非粉刺型两组,对两组间ER、PR、HER-2、Cathepsin—D、P53蛋白的表达以及癌细胞微浸润、淋巴结受累等指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在粉刺型和非粉刺型导管原位癌中,ER表达分别为45.3%和63.0%,(P:0.002);PR表达分别为43.6%和55.6%,(P=0.04);HER2(-)、HER2(+)、HER2(++)、HER2(+++)表达分别为15.6%、42.2%、27.9%和28.1%,33.5%、19.3%、19.0%和10.4%(P=0.001);Cathepsin—D表达分别为73.2%和57.8%(P=0.005);P53表达分别为50.8%和43.7%(P=0.254);癌细胞微浸润率分别为46.9%和31.2%(P=0.008);淋巴结受累率分别为10.6%和3.7%(P=0.03)。结论:粉刺型坏死与多种侵袭转移因素相关,提示粉刺型导管原位癌相对容易发生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