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评价芬太尼、舒芬太尼应用于胆总管探查术的麻醉效应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胆总管探查术的患者,随机为舒芬太尼组(SF组,n=20)和芬太尼组(F组,n=20)。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术中、术后病人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术后病人气管拔管时间,与两者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诱导期间F组HR减慢发生率高于SF组(P<0.05),围术期SF组血液动力学较F组稳定。术后气管拔管时间两组无明显区别。【结论】舒芬太尼用于胆总管探查术的麻醉循环较稳定,麻醉恢复迅速平稳。  相似文献   
72.
以Web of Science和“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卫生技术评估领域研究文献为对象,对高频关键词和突现词等数据运用EXCEL、CiteSpace进行科学知识图谱绘制,对研究热点和演化趋势进行分析。建议从完善卫生技术评估理论体系、推动研究向实证转变以及加强研究合作等方面来推进我国卫生技术评估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73.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具有与植物激素相似生理活性的人工合成农药,被广泛应用于粮食、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中,已成为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生产的重要技术保障。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生产中也广泛应用,对于调控中药材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中药材不同于一般的作物,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要考虑对中药材产量的影响,还应特别注意对中药材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该文综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中的应用情况、对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限量标准和检测技术等,以期为今后科学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保障中药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目前中药材生产中盲目使用滥用壮根灵、膨大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现象普遍,已导致一些中药材的质量显著下降,同时造成对中药材和栽培环境的双重残留危害,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安全隐患。今后应加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药材中的登记管理、使用规范和限量标准制定,规范管理以肥代药规避农药登记等乱象,为中药材质量及安全性监测提供依据。同时,鼓励中药材生产中有针对性地减施或不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特别是对多有效成分的药材。提倡中药材进行有机种植或生态种植。  相似文献   
74.
目的 了解成都市男性公交司机身体健康状况,为今后健康管理精细化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在某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某大型公交集团1 032名在岗男性公交司机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体检的不从事专职驾驶的其他职业在职男性1 031名为对照组。
结果 两组人群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032名男性公交司机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40.70%、15.79%,对照组超重、肥胖者检出率分别为37.83%、6.98%。两组超重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肥胖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研究组体质量指数、血压、葡萄糖、血脂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血脂异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接触组超重、肥胖的标化患病率均高于成都市成年男性。
结论 成都市男性公交司机健康体检结果不容乐观,其身体健康状况甚至差于一般男性职业人群。应尽早对男性公交司机开展健康干预服务,改善男性公交司机健康状况,保障广大市民的出行安全。
  相似文献   
75.
牟燕 《药品评价》2010,7(16):51-54
目的:探讨如何从普通的药师成长为心血管专业临床药师。方法:根据笔者的临床药师工作实践及临床药师药学带教经验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从药师成长为心血管专业临床药师必须做到:根据临床需要.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具备临床药师所需的基本素质.并坚持临床实践。结论:临床药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临床实践,才能在促进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6.
吴琳  何佳  刘晓芳  牟燕  黄国华 《重庆医学》2015,(35):5012-5015
目的: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甲氨蝶呤(MTX)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MTX+ HIFU)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诊断明确的子宫下段瘢痕妊娠(CSP)患者分为两组:HIFU组20例行 HIFU治疗,M TX+ HIFU组20例行M TX 50 mg ,第1、3天连续肌肉注后再行HIFU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β‐HCG水平变化情况、清宫时阴道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超声提示术后子宫恢复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β‐HCG恢复时间、阴道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月经恢复正常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IFU组血β‐HCG恢复时间长、平均住院时间短、阴道出血量较多,M TX+ HIFU组血β‐HCG恢复时间短、平均住院时间稍长、阴道出血量少。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HIFU联合M TX治疗CSP的疗效优于HIFU治疗。  相似文献   
77.
长期、间隔性阻滞臂丛神经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用1%利多卡因将兔臂丛神经阻滞长达两个月,目的是观察长期、间隔应用利多卡因是否造成神经纤维的永久性损害,并探讨该方法对慢性疼痛治疗的可行性。资料和方法选用12只白兔,局麻下解剖出双侧臂丛神经,直视下埋置体内药物灌注器,一侧作为实验组注射1%利多卡因,另一侧为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天两次共两个月。每次注药前、后通过针刺、步态,观察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及恢复情况。每三周检查一次肌电图。两月后停药,继续观察半月后处死动物,取臂丛神经纤维束一段,通过光镜电镜观察神经纤维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注射1%利多卡因30分钟实验组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对比分析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调脂药物的种类分为2组:阿托伐他汀组44例,基本用量20 mg·d-1,用药(7.6±1.9)个月;瑞舒伐他汀组83例,基本用量10 mg·d-1,用药(7.9±2.1)个月。分别统计治疗前、治疗后1,2,4,8,12周及末次复查时血脂水平,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接受药物治疗1周时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2周时,两组TG、TC及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4,8,12周时,两组TG、TC及LDL-C较治疗前降低(P<0.05),瑞舒伐他汀组LDL-C水平低于阿托伐他汀组,而LDL-C的降幅和血脂达标率均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复查,两组TG、TC及LDL-C均较基线水平显著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组LDL-C的降幅低于瑞舒伐他汀组(P<0.05)。两组共发生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9例,其中阿托伐他汀组4例(9.1%),瑞舒伐他汀组5例(6.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于用药2周时表现出较好的调脂疗效,10 mg·d-1瑞舒伐他汀的调脂疗效优于20 mg·d-1阿托伐他汀,两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吗啡戒断大鼠侧脑室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注射后对海马GDN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侧脑室立体定位,皮下注射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侧脑室微注射GDNF有义和反义寡脱氧核苷酸,纳洛酮催促戒断,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海马GDNF mRNA的表达。【结果】侧脑室注射GDN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能显著抑制大鼠吗啡戒断症状评分(P<0.05)。吗啡依赖大鼠海马CA2区GDNF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CA1和CA3区变化不明显;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4mg/kg,ip)催促戒断后海马CA1、CA2和CA3区GDNF mRNA表达较依赖组有增加趋势,但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激发前24h侧脑室注射GDNF反义寡脱氧核苷酸能显著抑制吗啡依赖大鼠依赖和戒断后CA2区GDNF mRNA表达的增加(P<0.05),而CA1和CA3区与戒断组大鼠相应区域相比没有差异;吗啡依赖大鼠纳洛酮激发前24h侧脑室注射GDNF有义寡脱氧核苷酸与戒断组大鼠相比海马CA1、CA2和CA3区GDNF mRNA表达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转录水平,海马CA2区GDNF表达的变化在吗啡依赖和戒断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