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4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66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57篇 |
神经病学 | 7篇 |
特种医学 | 19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36篇 |
预防医学 | 48篇 |
眼科学 | 3篇 |
药学 | 18篇 |
中国医学 | 8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前C/BCP区突变基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乙肝)患者HBVDNA前C区和基本核心启动子(前C/BCP)区突变特点与意义。方法收集87例慢重乙肝和196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血清,提取HBVDNA,用巢式PCR扩增HBVDNA前C/BCP区基因,PCR产物进行DNA测序,用NBI软件比对结果,重点分析G1896、G1862、G1899、A1762、G1764、T17536个位点突变。结果慢重乙肝组和慢乙肝组6个位点突变全阴率分别为3.4%和28.1%(P〈0.01);慢重乙肝组在其中5个位点上的突变检出率显著高于慢乙肝组。此外,慢重乙肝组和慢乙肝组≥三联突变检出率分别为56.3%和35.2%(P〈0.01),≥四联突变检出率分别为25.3%和8.7%(P〈0.01),插入/缺失突变检出率分别为10.3%和1.0%(P〈0.01)。结论HBVDNA前c/BcP区基因突变发生频率的增加与慢乙肝发生重症化相关,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突变的意义将有助于认识慢乙肝重症化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艾塞那肽对糖调节受损(IGR)肥胖者血胰岛素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1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就诊的75例糖调节受损(IGR)肥胖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2例受试者符合入选条件,按基线胰岛素水平分为高胰岛素血症(HIns,32例)与非高胰岛素血症(NHIns,30例)2组,HIns以空腹胰岛素≥15mU/L和(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r)2h胰岛素≥80mU儿作为切点。测定基线及应用艾塞那肽5d及14d时的空腹与OGTF2h血浆血糖、胰岛素、C肽、体重等指标。以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Gutt胰岛素敏感指数评估胰岛素抵抗及敏感性。同一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检验。结果两组的空腹及OGTr2h血糖在用药5d时较基线下降(t=4.42、9.78、4.00、8.66,均P〈0.05),HIns组空腹胰岛素在用药5d时较基线下降(t=2.07,P〈0.05),OGTr2h胰岛素在用药5d较基线时下降,用药14d较5d时进一步下降(F=24.17,P〈0.05)。HIns组HOMA—IR在用药5d时较基线下降(t=3.27,只〈0.05)。NHIns组HOMA—IR在用药5d及14d时较基线均无下降(均P〉0.05),HIns组Gutt胰岛素敏感指数在用药5d时较基线升高(t=-9.84,P〈0.05),14d时较5d时进一步升高(F=55.96,P、遗0.05)。NHIns组Gutt胰岛素敏感指数在用药5d时较基线升高(t=-4.27,P〈0.05)。HIns组与NHIns组体重在5d时较基线无下降,14d时均较5d时明显下降(t=14.13、12.00,均P〈0.05)。结论IGR肥胖人群短期应用艾塞那肽即可获益调节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利用自行构建的混合型生物人工肝系统,探讨其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转染人肝再生增强因子(hALR)的HepG2细胞为生物材料,构建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 以2009年5月-2011年8月住院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例,治疗组进行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对照组进行普通血浆置换治疗。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组10例患者中,7例经住院治疗临床好转出院,其余1例因肝性脑病死亡,1例因肝肾综合征死亡,1例出院后死于肝衰竭。对照组10例患者中存活5例,其余1例肝移植,4例因肝衰竭死亡。2组患者治疗前MELD评分分别为24.26±2.54及24.71±2.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1,P=0.064)。治疗组治疗3 d、1、4周MELD评分平均分别为21.71±2.92、22.10±4.46、19.90±5.43。跟踪随访1 a,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平均值分别为14.24、11.32 ng/ml,腹部B超检查均未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结论自行构建的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具有一定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4.
8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对肝组织炎症程度的评估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利用临床生物化学指标建立初步判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的评分系统.方法 统计分析2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和病理资料,从19个生物化学指标中选出5个参与评分,按不同检测值分为0~4分,总分用于判定肝组织炎症和坏死程度.结果 ALT、AST、胆碱酯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总胆汁酸被纳入评分系统,以总分≤5分判定为炎症分级G<2,5分以上判定为炎症分级G≥2,判定结果与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的符合率为82.8%,以此系统筛选G≥2患者的敏感性为83.8%,特异性为81.2%,阳性预测值为88.6%,评分系统应用于大于12岁患者的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达到86.7%、88.0%、84.7%和90.6%.结论 建立的评分系统能初步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尤其是>12岁患者的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捕捉广州大学城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检查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第Ⅲ期幼虫的感染情况。方法采集大学城10所高校生活区和教学区褐云玛瑙螺,人工消化酶消化分离第Ⅲ期幼虫,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并与广州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结果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理工大学2个校园内未捕捉到褐云玛瑙螺外,其他8所高校均发现有褐云玛瑙螺;广州大学城广州管圆线虫总体感染率为11.8%(76/642),平均感染度为872条/螺,阳性螺中最高15725条,最低17条;中山大学校园内感染率和感染度比其他校园高,分别为22.0%(56/255),1007条/螺。结论广州大学城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低于广州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心内科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和PCT、hs-CRP、WBC和TLR9在感染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8例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痰液并进行培养、鉴定。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链球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受性。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并测定PCT、hs-CRP、WBC和TLR9。分析性别、吸烟、喝酒、糖尿病史、慢性阻塞肺病史、长期卧床和住院时间对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分离出58株病原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6株、肺炎链球菌11株、表皮葡萄球菌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鲍曼不动杆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白色假丝酵母菌4株、大肠埃希菌2株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氯霉素、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耐药率依次为68.75%、56.25%、56.25%、25.00%、31.25%、50.00%、18.75%、25.00%、43.75%和25.00%。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耐药率依次为...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淋巴瘤性浅表淋巴结肿大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选取2023年1月—8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伴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瘤48例(淋巴瘤组),转移淋巴结32例(转移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常规超声特征和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单一及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常规超声检查发现淋巴瘤组淋巴结长径、短径大于转移组,淋巴瘤组淋巴门消失、边缘型血流类型占比低于转移组(P <0.05);超声弹性成像分析淋巴瘤组淋巴结弹性为软的居多,转移组淋巴结弹性为硬的居多,两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规超声准确检出淋巴瘤35例,转移淋巴结22例;弹性成像准确检出淋巴瘤36例,转移淋巴结22例;联合检查准确检出淋巴瘤44例,转移淋巴结27例;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准确率均高于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单独检测(P <0.05)。结论:不同的超声特征和超声弹性成像评分在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可为疾...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考察用氯化钠注射液(NS)和5%葡萄糖注射液(5%GS)调配的29种中药注射剂成品输液的物理性质,为中药注射剂成品输液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7—12月按照临床常用给药剂量与药物浓度,29种静脉用中药注射剂于洁净环境下用NS或5%GS调配,考察室温(20~23℃)4 h成品输液性状、丁达尔效应、浊度、色度、不溶性微粒、pH、550nm与420 nm吸光度[D(λ)550 nm与D(λ)420 nm]等物理参数及其变化。成品输液为澄明液体、颜色没有变化、不产生气体、不产生结晶或沉淀、不产生丁达尔效应、不溶性微粒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与0 h比较,浊度变化<0.5 NTU、pH变化<1.00、D(λ)550 nm变化<0.010、无色成品输液D(λ)420 nm变化<0.040,判断成品输液质量符合要求。结果 29种静脉用中药注射剂分别用NS和5%GS调配成58种成品输液,其中用NS调配苦黄注射液立即产生弱丁达尔效应;用NS调配冠心宁注射液、苦黄注射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