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患者男,51岁。因寒战、高热、大汗20余天入院。体检:T37.8℃,P88次,R20次,BP12/8kPa(90/60mmHg)。贫血貌,心、肺(-),腹稍胀,肝、脾未扪及。胸片示右下肺感染;B超示肝损伤,脾肿大。血红蛋白67g/L,白细胞16×109/L,中性0.80,血白蛋白28g/L,ALT107U/L。血涂片查疟原虫4次阴性。血培养3次,骨髓培养1次均检出爱德华作者单位:650032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菌。药敏结果: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四环素、氯霉素耐药;阿米卡星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ameliorated piggy—back liver transplantation,APBLT)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arcinoma,PH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5年9月至2006年1月间实施肝移植治疗的166例PHC患者临床经过,统计术后1年、3年生存率、肿瘤复发率以及复发时间。结果APBLT术后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6、6%、37.9%;术后肿瘤复发率为45、8%,中位复发时间为(3384-78)d,与大的移植中心所报道的大宗PHC原位肝移植病例随访数据相近。结论APBLT是治疗PHC的有效手段;手术方式不是影响移植术后预后的关键因素。PHC肝移植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术者的经验以及对术式的熟悉程度而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颅内高压法建立大鼠脑死亡模型,并将爆发式和渐进式颅内高压脑死亡模型进行比较.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20只、爆发式脑死亡组(B组)20只和渐进式脑死亡组(C组)20只,在呼吸机维持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监测大鼠脑死亡状态6 h,实验过程中监测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并比较手术成功率.结果:脑死亡组诱导成功32只,诱导后期动脉压及心率骤然升高后,又逐渐下降,其中B组急剧下降,幅度明显,有5只因动脉压过低剔除研究,而C组下降幅度缓慢;与A组比较,脑死亡组谷值和峰值时动脉压及心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B组70%(14/20)小于C组90%(18/20).结论:应用颅内高压法能成功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脑死亡模型,其中渐进式颅内高压脑死亡模型有更高的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脑死亡状态下大鼠的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采用渐进式颅内加压法建大鼠脑死亡模型;葛根素组,建脑死亡模型后给予葛根素;假手术组,仅做假手术,不建脑死亡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 h和4 h取材,检测血清中ALT,AST,TNF-α和IL-6水平,并做肝脏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葛根素组大鼠血清ALT,AST,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同组不同时间点比较显示,模型组与葛根素组大鼠上述指标且均呈进行性升高(均P<0.05),在相同时间点上,葛根素组大鼠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模型组与葛根素组肝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葛根素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 葛根素对脑死亡状态下大鼠肝脏具有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正>晚期肝硬化患者血流动力学多数呈高动力血流状态。麻醉管理的关键是克服脏器因低血管阻力所致的低灌注压性损害[1]。在无肝期使用静脉-静脉转流技术,能对经典原位肝移植术血流动力学起很大的稳定作用。随着手术技术的成熟,笔者对52例肝移植手术中12例在无静脉转流下完成。本文着重探讨去甲肾上腺素对非静脉转流下经典式肝移植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28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确诊细菌感染47例次(47%),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23例次,真菌17例次,结核杆菌5例次,卡式肺囊虫2例次,6例次未找到明确病原菌.感染的中位时间为移植术后79.50 d,平均时间为移植术后84.64 d;感染时间分布为:术后3个月之内14例,3~6个月10例,6个月之后4例.28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其中13例行机械通气治疗,12例治愈.本组28例患者中,共治愈24例,死亡4例.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多发生于术后半年尤其是3个月内,病情发展迅速,发展为ARDS后治疗难度加大,预后差,感染病原体多样,确诊困难,影像学检查意义非常必要.早期联合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及抗支原体治疗,及时调整免疫治疗方案,有低氧血症表现时需无创鼻导管/面罩吸氧,加强营养及患者自身抵抗力,适时予以呼吸机辅助砰吸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利巴韦林是广谱抗病毒药,临床上用于治疗病毒性疾病,特别是一些传染病的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我们观察了利巴韦林氯化钠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0例,并就其疗效及安全性与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比较。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根据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门诊或住院病人80例,其体温在38.5℃以上且需要静脉输注治疗,并排除孕妇、哺乳妇、过敏性鼻炎及严重肝、肾、心血管疾病者。随机将病人分为验证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