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6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61.
目的探讨一对一带教联合C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护理实习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5月132名神经外科护理实习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将其记为A组(一对多)、B组(一对一)、a组(传统教学法)及b组(CBL教学法),之后根据护理部下发的护理实习生轮转表,以组为单位,按照入科顺序进行编号,将带有编号的纸条随机平均分为4份,每组均为33名,分别记为一对多+传统教学法(A+a组)、一对一+传统教学法(B+a组)、一对多+CBL教学法(A+b组)、一对一+CBL教学法(B+b组)。结果B+b组护生理论成绩及技能成绩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B+b组护生自我效能感及临床沟通能力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一对一带教联合CBL教学法可有效提高护生出科成绩、护生自我效能感及临床沟通能力,在神经外科护理实习生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授权式带教在神经外科护理实习带教工作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106名神经外科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n=53)和研究组(n=53),对照组护生接受传统带教,研究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授权式带教.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两组护生的授权水平均明显提升,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实习生理论成绩及技能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实习生教学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授权式带教可有效提高护生的授权水平及考核成绩,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3.
冬虫夏草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及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中药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CS)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方法:应用MTT比色法检测CS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CS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生长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CS使MCF-7细胞发生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DNA直方图上出现了凋亡峰,且凋亡率呈浓度依赖性;细胞NDA裂解成180~200bp及其倍数的片段,电泳得到特有的梯形条带;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Bcl-2表达逐渐减弱,Bax表达逐渐增强。结论:CS可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为CS的抗肿瘤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CS可能通过调控Bcl-2、Bax基因表达而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Nanog高表达对乳腺癌细胞MCF-7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Nanog,利用免疫荧光观察Nanog高表达后,乳腺癌细胞MCF-7中Nanog的定位。利用平皿克隆分离法获得Nanog高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应用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观察Nanog高表达对乳腺癌细胞MCF-7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Nanog在MCF-7细胞中定位于核,Nanog高表达后,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结论:Nanog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甲亢合并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选取201例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确诊为甲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白细胞(WBC)数量及是否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将其分为3组:A组(甲亢白细胞正常组)133例、B组(ATD治疗前白细胞减少组)32例、C组(ATD治疗后白细胞减少组)36例;记录白细胞减少发生的时间和甲亢的病因,对B组和C组进行运动试验后行白细胞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甲亢患者中白细胞正常与白细胞减少的甲亢病因分布存在差异(P<0.05),B组白细胞减少一般发生在甲亢症状出现3个月左右;C组白细胞减少多发生在用药后4周。B组与C组在运动试验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前白细胞减少约为甲亢症状出现后3个月,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白细胞减少多发生在用药后4周左右;甲亢本身及ATD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存在粒细胞循环池及边缘池分布异常情况,甲亢常见病因中GD患者更容易发生白细胞数目减少的现象。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降低Ebp1的基因表达水平对乳腺癌细胞T47D野生型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转染并筛选Ebp1降表达的单克隆细胞株clone1,clone2,clone3,阴性对照组命名为control。应用小干扰RNA技术降低Ebp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Ebp1蛋白水平的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和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其对T47D野生型细胞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采用Matrigel侵袭实验研究其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siRNA干扰后T47D野生型细胞中Ebp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且与亲本和control组细胞比较,Ebp1降表达的细胞克隆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p1表达下降可以明显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提示Ebp1可能是乳腺癌增殖和侵袭的抑制性因子。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筛查年轻乳腺癌BRCAl基因的突变位点及SNP携带情况,探讨BRCAl基因突变与年轻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来自我院2004年1月-2006年8月收集的乳腺癌组织共30例,其中5例有至少1个一级亲属患乳腺癌,发病年龄≤35岁.由乳腺癌组织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l基因第2、11C、11F、11L、11I、16、20外显子的编码序列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DNA直接测序证实,利用DNA Star-MagAlign软件进行序列比较.结果 BRCAl基因中共发现14个序列变异,有3个移码突变(cDNA2639、2640delTA、3343delG及3398delT)和11个点突变(cDNA 2570 C>T、cDNA2620 A>T、1473A>G、1561C>T、1594G>A、2206A>G、2227T>C、2659C>A、2806T>C、3307A>G、3375G>A),其中3个乳腺癌家族史阳性.突变率为10%(3/30).第16及20外显子未发现突变.结论 BRCAl突变主要位于第11号外显子上,乳腺癌家族史阳性的年轻乳腺癌突变率高,3个移码突变可能与年轻乳腺癌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68.
天津地区家族性乳腺癌中CHEK2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研究表明,在BRCA1/BRCA2突い变检测阴性的家族性乳腺癌中,细胞周期检查点激酶2(CHEK2)基因第10外显子上的c.1100delC移码突变可能和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相关[1].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经化疗药物处理前后分子水平变化特征。方法应用含14000个基因的人cDNA芯片检测经阿霉素(ADM)、5-氟尿嘧啶(5-Fu)、甲氨喋呤MTX)及AF(ADM+5-Fu)和MF(MTX+5-Fu)处理前后MCF-7和MDA-MB 231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结果两种细胞经不同药物处理后基因表达的变化有差异,通过cDNA芯片检测,得到了每种细胞经不同药物处理后差异表达的基因,并初步筛选出经ADM处理后在两个细胞株中均差异表达且表达趋势相同的基因10个,5-Fu处理组49个,MTX处理组8个,AF处理组10个以及MF处理组58个。这些基因涉及细胞骨架、细胞增殖、分化及周期调控、基因转录和翻译以及细胞物质与能量代谢等多方面。结论药物作用所致细胞分子水平的变化复杂,涉及多种途径、多个基因,芯片技术可为筛选化疗敏感基因提供全面、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42.5℃高温与α-干扰素、维拉帕米联合对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MTT法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存活率,计算IC50、耐药倍数和逆转倍数;RT-PCR测定细胞内多药耐药MDR1基因及GST-π基因表达;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表面P170的表达。结果:α-干扰素与维拉帕米联合应用使耐阿霉素(ADM)的IC50降低为0.32μmol/L,优于单用维拉帕米(1.23μmol/L)、α-干扰素(2.29μmol/L),而加温至42.5℃与α-干扰素、维拉帕米联合效果更佳,ADM的IC50由16.6μmol/L降至0.02μmol/L;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无明显变化;各实验组RT-PCR测定仍有MDR1和GST-π的基因表达;但P170表达均有大幅度下降。结论:单独用α-干扰素、维拉帕米、加温至42.5℃均可达到部分逆转耐药的作用,三联合使用能完全逆转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R)对ADM的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