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4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92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8篇
  1篇
中国医学   91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成功对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CTO 87例,57例成功开通闭塞冠脉并置入支架(开通组),30例闭塞冠脉未开通(未开通组).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及预后.结果 两组临床随访6~60个月,开通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未开通组,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介入治疗可改善冠脉CTO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装置感染患者经内科外科途径拔除起搏器电极导线的适应证及外科处理z点。方法:选择我院从2002-01至2014-04住院治疗的起搏器装置感染病例共59例。其中,10例患者行外科开胸手术取出起搏器心内电极导线及永久起搏器装置(开胸组),49例选择经静脉拔除起搏器心内电极导线(经静脉组),清除心外起搏器装置。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开胸组和经静脉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未见明显差异。经静脉组以单纯囊袋感染为主(41/49例),开胸组以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赘生物形成为主(7/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胸组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时间较经静脉组患者长[(12.1±7.3)年比(9.2±6.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6/10例)患者同期行其它心外科手术,2例同期行心外膜永久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术。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开胸组手术并发症及术后三尖瓣反流均低于经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经静脉途径已能有效地拔除多数起搏器电极导线,首选内科途径。外科开胸手术拔除起搏器电极导线适用于下列患者:①赘生物过大,易导致肺栓塞者;②经静脉途径拔除起搏器电极导线困难者;③合并其它心脏疾病,需要同期行心脏外科手术;④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造成三尖瓣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治疗苯二氮类(BZs) 药物中毒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比较了13例采用氟马西尼治疗的BZs药物中毒昏迷患者与14例与之病情相同而采用一般对症治疗患者的疗效及合并症.结果:氟马西尼治疗组比一般对症治疗组可明显缩短BZs中毒患者入院后昏迷持续时间和住院日(P<0.01),也减少了导尿、血液透析、机械通气等有创治疗的使用率以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氟马西尼治疗苯二氮类药物中毒昏迷患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使用国产替罗非班(欣维宁)对患者的远期无事件生存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6年3月急诊PCI治疗患者117例,按是否使用国产替罗非班分为治疗组(n=36)和对照组(n-81),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全因死亡率、心肌梗塞率、靶血管重建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介入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组术后即刻TIMIⅢ级血流相似(94.44%:92.59%P〉0.05)。术后随访1月时,两组均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两组LVEF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47.89%:41.75%P〈0.05);且治疗组LVEDVI(73.49ml/m^2)和LVESVI(42.86ml/m^2)均较对照组(82.77ml/m^2、53.52ml/m^2)明显下降(P均〈0.05)。随访1年,治疗组有3例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对照组有6例,无事件生存率两组间无显著差异(8.33%:7.41%P〉0.05)。两组心功能较术后1月有明显改善,但两组心功能相比未见显著差异。结论:急诊PCI术中使用国产替罗非班对远期无事件生存率无影响,但能明显改善患者PCI术后1月的心功能,而1年后这种获益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评价高龄冠心病(CAD)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CAD年龄≥70岁173例(高龄组)和年龄<70岁134例(非高龄组)行PCI患者的临床病变特点、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高龄组行PCI的总成功率与非高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99%vs 98%,P>0.05);高龄组死亡率(0.00%)与非高龄组死亡率(1.4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并发症无明显差异;高龄组冠状动脉病变较非高龄组重,支架置入率高于非高龄组(92.6%vs 90.1%)。随访24月,两组间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高龄CAD患者行PCI是安全的,其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及近中期疗效与非高龄患者比较无差异。PCI同样是高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06.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在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血管病变中的形成情况,观察心肌梗死病史、心肌肥厚及糖尿病对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以及侧支循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一年内40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完全或次全闭塞患者,先按有无心肌梗死病史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分析侧支循环形成的良好率,及心功能相关因素方面的差异。再按有无心肌肥厚、有无糖尿病病史分别分为两组,观察其对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结果冠状动脉完全与次全闭塞对比侧支循环形成的良好率有显著差异。有心肌梗死与无心肌梗死病史两组侧支循环形成的良好率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室壁运动异常发生率及室壁瘤形成均有显著差异。而有心肌梗死病史者侧支循环良好组与不良组比较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无差异。有无心肌肥厚对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率无差异。有糖尿病史者侧支循环血流良好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史者,且有显著差异。结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开放依赖于冠状动脉血管的完全或次全闭塞。冠状动脉缓慢闭塞下形成的侧支循环对心肌、心功能有保护作用。糖尿病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通过临床和冠脉造影评价"一站式"复合技术旁路的中期通畅率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10~2011.12共42例接受"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患者随访观察,所有患者均免于主要心脏或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or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的生存率,同时行冠脉造影确认患者左内乳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ar tery LIMA)旁路及非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靶血管药物支架通畅率。男37例,女5例,年龄64.3±9.6岁,平均随访时间18±8.9个月。结果 42例患者均无MACCE。患者心功能Ⅰ级19例,Ⅱ级23例。冠脉造影结果显示:LIMA旁路42支,狭窄1支,闭塞1支,通畅率95.2%(40/42)。药物支架植入靶血管52支,再狭窄5支。LIMA旁路闭塞后LAD再次支架植入1支,原支架再狭窄再次植入支架病变冠脉2支,再次支架植入治疗冠脉新发病变3支。非LAD病变冠脉通畅率82.7%(43/52)。结论 "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术后18个月的LIMA-LAD旁路和非LAD靶血管的药物支架具有较高的通畅率,提示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术后1年通畅率及临床疗效优于文献报道的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通畅率,其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入选病例80例,73例完成试验(试验组34例,对照组39例);其中47例(试验组22例,对照组25例)证实为流感可分析疗效。76例可进行安全性分析。试验组:用奥司他韦75mg,po,bid,对照组:用安慰剂胶囊1粒,po,bid,疗程均5d。结果:47例中试验组肌肉酸痛和疲劳的缓解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8.67h和41.33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各相应缓解时间38.75h和64.42h(P<0.05)。试验组用解热镇痛剂量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奥司他韦可使健康成年流感病人的疾病持续时间减少、严重程度减轻。对治疗自然获得的流行性感冒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9.
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大鼠模型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究建立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大鼠模型的方法.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按随机法将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痛风组(B组),湿热组(C组),痛风加湿热模型组(D组),每组10只.各组经不同的处理或造模后,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用Bradford法检测大鼠尿液水通道蛋白2(AQP2),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ELISA法定量测定热休克蛋白70(HSP70),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舌组织.结果 一般状态,C、D组符合湿热证的表现,B、D组符合痛风性关节炎的表现.尿液AQP2:A、B组高于C组和D组(P<0.05).血浆ET:A组低于B、C、D组(P<0.05),B组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血浆CGRP:A组高于B、C、D组(P<0.05),B组低于C组和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血清HSP70:B、D组高于A、C组(P<0.05).结论 在高脂高糖饮食+湿热环境+关节腔注射药物的复合干预下,可以成功复制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大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0.
卡培他滨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改进卡培他滨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氟铁龙为起始原料,得到活泼中间体1-(5'一脱氧-2',3'-0-二乙酰基-β-D-呋喃核糖基)-4-(咪唑-1-基)-5-氟-嘧啶-2-(1H)-酮,再经氨化、酰化、水解后得到目标化合物.结果和结论 改进后的方法可提高产品的收率,收率可达44.5%,适合规模生产;中间体及终产物的结构经1HNMR、MS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