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IL-5反义寡核苷酸对哮喘大鼠CD4+ T淋巴细胞IL-5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L-5是哮喘中的重要调节因子。因此,阻断IL-5的合成对治疗哮喘有着积极的作用。国外研究表明,反义寡核苷酸技术可以较好地在转录水平阻断IL-5的表达。而且,大部分IL-5 mRNA及IL-5由CD4^ T淋巴细胞表达。由于反义寡核苷酸作用mRNA不同部位,其阻断效果可能不同。因此,我们设计了IL-5 mRNA上起始密码处、外显子-2和终止密码处的反义寡核苷酸,利用脂质体导入哮喘大鼠CD4^ T淋巴细胞,观察比较反义寡核苷酸组与空白对照组、反义寡核苷酸各组间对IL-5mRNA及蛋白质的抑制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研究白三烯受体拮抗药孟鲁司特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黏蛋白Muc5ac表达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13(IL-13)分泌的影响,探讨孟鲁司特对哮喘气道炎症黏液高分泌影响的机制. 方法 18只清洁级BALB/ 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孟鲁司特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 免疫组化法检测Muc5ac蛋白在小鼠肺组织的表达. 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其中IL-13的水平. 结果 Muc5ac蛋白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为(0.572±0.028),较正常对照组(0.137±0.041)明显升高,孟鲁司特治疗组Muc5ac蛋白表达(0.497±0.054)较哮喘组明显降低. 哮喘组的BALF中IL-13为(78.07±6.78) pg.mL-1,较正常对照组(28.58±12.98) pg.mL-1 明显升高,孟鲁司特组为(51.2±3.53) pg.mL-1,较哮喘组明显降低. Muc5ac蛋白表达与BALF中 IL-13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861,P<0.05). 结论 孟鲁司特可能通过下调IL-13和Muc5ac蛋白的表达,对哮喘气道黏液高分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环丙沙星(CIP)、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LFchimera)单用及二者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密度感知(QS)系统信号分子(AHL)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铜绿假单胞菌野生菌株PA01为实验菌株,分为对照组(未干预的铜绿假单胞菌野生菌株PA01)、CIP(0.04 μg·mL-1)组、LFchimera(0.25 μmol·L-1)组、LFchimera(1.00 μmol·L“)组、CIP(0.04 μg· mL-1)±LFchimera(1.00 μmol·L-1)组,分别定量测定并比较各组PA01生物被膜和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PA01生物膜定量表达(A590) (1.511 3±0.031 8)及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A420) (0.502 5±0.028 3)比较,CIP(0.04 μ,g·mL-1)组(1.073 3±0.010 9,0.245 3±0.014 0)、LFchimera(0.25 μmol·L-1)组(1.065 5±0.011 4,0.235 9±0.010 7)、LFchimera(1.00 μmol·L-1)组(0.665 3±0.012 9,0.108 6±0.007 0)和CIP(0.04 μg·mL-1)± LFchimera(1.00 μmol·L-1)组(0.122 1 ±0.013 0,0.048 2±0.005 4)均下降(均P<0.05);CIP(0.04 μg·mL-1)组和LFchimera(0.25 μmol·L-1)组比较,PAO1生物膜定量表达和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Fchimera(1.00 μmol·L-1)组PA01的生物膜定量表达和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较LFchimera(0.25 μmol·L-1)组和CIP(0.04 μg·mL-1)组均降低(均P<0.05);CIP(0.04ug·mL-1)±LFchimera(1.00 μmol·L-1)组和各单独用药组比较,PAO1生物膜的定量表达和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均下降(均P<0.05).结论 亚抑菌浓度的CIP和LFchimera都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和QS系统信号分子的生成有抑制作用,且提高LFchimera浓度可加强抑制作用;CIP与LFchimera联用能增强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QS系统信号分子的生成实现. 相似文献
15.
黄芪对豚鼠哮喘模型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豚鼠哮喘模型观察血红素氧合酶 - 1(HO -1)的表达特点及黄芪对HO - 1表达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雄性豚鼠 30只 ,体重 2 0 0~ 35 0g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6只。腹腔内注射 10 %卵清蛋白 (OVA)溶液 1ml致敏 ,2周后喷入 1%OVA溶液激发 30s,对照组则喷入生理盐水 30s。A组 (正常对照组 ) :喷雾生理盐水 ,每日 1次 ,共 2周 ;B组 (哮喘发作 1周组 ) :每日激发哮喘 1次 ,共 1周 ;C组 (哮喘发作 2周组 ) :处理同B组 ,共 2周 ;D组 (黄芪治疗1周组 ) :每日激发哮喘 1次 ,每次于激发哮喘后 30min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 5…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18和腺苷脱氨酶联合检测鉴别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性胸腔积液和恶性胸腔积液的细胞学检查一般都以淋巴细胞占优势,有时两者难以鉴别,因此,寻找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的辅助诊断方法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有着重要意义。白细胞介素-18(IL-18)是一种Th1细胞因子,可以促进Th1免疫应答,在分枝杆菌感染宿主时起着保护宿主的作用。我们收集了2005年11月至2006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共86例,检测其胸腔积液中IL-18的浓度和腺苷脱氨酶活性,并比较IL-18和腺苷脱氨酶在鉴别诊断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survivin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P53、c-myc、k-ras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与P53、c-myc、k-ras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逆转录PCR法检测了76例NSCLC肿瘤组织,20例良性瘤样病变和21例病灶旁正常肺组织survivin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c-myc,k-ras蛋白表达,并将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61%NSCLC癌组织表达survivin mRNA基因,而良性瘤样病变和正常组织则分别为30%和19%(P<0.001)。survivin基因表达与肺癌组织细胞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关系。P53蛋白,c-myc与survivin基因表达显著相关,k-ras蛋白表达与survivin基因表达未见明显相关。结论:(1)survivin基因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该基因对NSCLC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Survivin基因有望成为肺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2)抑癌基因P53的失活和癌基因c-myc的上调与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可能在NSCLC癌变中起协同作用。survivin和k-ras基因则可能通过各自不同的机制参与NSCLC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8.
肺癌、良性实质性病变和正常肺组织端粒酶逆转录酶定位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端粒酶在肺良、恶性病变和正常肺组织中表达的定位,以阐明端粒酶在上述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在正常肺组织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对38例肺癌、7例良性实质性病变及35例病灶旁正常肺组织标本用核酸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和蛋白质的定位表达进行了研究,同时与端粒酶活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肺癌、良性实质性病变和病灶旁正常肺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分别为31/38、3/7、7/35(P<0.001);肺癌组织癌细胞、肺良性实质性病变中的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巨噬细胞等以及病灶旁正常肺组织小气道、细支气管上皮的部分细胞和少部分肺泡上皮细胞hTERT蛋白有阳性表达,在有淋巴小结的肺组织其生发中心可见hTERT表达,多数巨噬细胞也有hTERT阳性表达。hTERTmRNA所表达的细胞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类似。肺癌hTERT免疫染色平均吸光度比较鳞癌A值比腺癌略高,Ⅲ期比Ⅰ期、Ⅱ期稍高,分化程度越低A值也越高,但P>0.05。结论(1)端粒酶除了参与肺癌的发病机制外,也参与肺良性实质性病变发生发展。(2)端粒酶对于维持正常肺组织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功能可能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3)端粒酶是一种增殖指标,而非肺癌的恶性特异性标志,端粒酶作为肺癌诊断标记物时可能有一定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19.
黄芪对豚鼠哮喘模型核因子κB表达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 ,多种炎症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等炎症蛋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机制。核因子κB(NF κB)作为一种转录因子调节多种炎症蛋白基因的表达 ,从而参与了哮喘的炎症机制[1] 。近来有研究发现黄芪能降低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 ,并能调节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本研究观察豚鼠哮喘模型NF κB表达的特点及相关的肺功能和气道炎症程度 ,并观察黄芪对NF κB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选健康雄性豚鼠 30只 ,体重 2 0 0~ 35 0g,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0只。腹腔内注射 10 %卵清蛋白(OVA)溶液 1ml致敏 ,2…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Dickkopf-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临床指标间的关系,以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Dkk-3蛋白在50例非小细胞肺癌和20例肺良性疾病组织中的表达,染色强度作半定量评分。结果:Dkk-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2%(26/50),而在肺良性疾病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5%(17/20),并且Dkk-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肺良性疾病肺组织( P <0.05)。Dkk-3在Ⅲ、Ⅳ期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Ⅰ和Ⅱ期中的表达,并且染色强度也相应低于Ⅰ、Ⅱ期;已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Dkk-3阳性表达率及染色强度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 P <0.05);Dkk-3在不同性别以及肺鳞癌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Dkk-3基因的低表达可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肺癌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