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社区人群中肠易激综合征 (IBS)的症状学诊断标准的特异性情况。方法 在广东省社区人群关于IBS的整群、分层和随机抽样的调查中 ,共收集到 2 39例符合RomeⅡ标准及 4 79例符合Manning诊断标准的IBS症状人群。在这些IBS症状人群中 ,按其性别、年龄、城乡分布、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其就诊情况的一定比例 ,选取 38例IBS症状人群到医院进行详细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询问病史 (同时再次填写调查问卷 )、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腹部超声及肠镜检查 ,以排除结肠器质性病变和其它可以解释IBS症状的系统性疾病 ,从而计算症状学标准诊断… 相似文献
52.
非糜烂性反流病食管黏膜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病理性酸反流组及生理性酸反流组,其食管黏膜细胞间隙及桥粒数目等超微结构的变化情况。方法对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39例NERD患者及10例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并作食管黏膜活检,透射电镜观察标本。图像分析仪测量食管黏膜细胞间隙宽度,同时统计相应间隙中的桥粒数目。结果RE组及NERD组的细胞间隙宽度分别为(2.39±0.42)μm及(2.21±0.68)μ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细胞间隙宽度为(0.63±0.21)μm,明显小于RE组及NERD组(P〈0.05)。NERD病理性酸反流组及生理性酸反流组的细胞间隙宽度分别为(2.45±0.67)μm及(1.91±0.67)μ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组及NERD组的桥粒数目均数分别为(0.124±0.044)个/μm2及(0.141±0.043)个/μm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少于对照组[(0.221±0.031)个/μm2],P〈0.05。NERD病理性酸反流组的桥粒数目[(0.110±0.032)个/μm2]明显少于生理性酸反流组[(0.171±0.028)个/μm2]。结论NERD组的细胞间隙明显宽于正常对照组,但与RE组无明显差别。NERD病理性酸反流组的细胞间隙明显宽于生理性酸反流组;细胞间隙间的桥粒数目也可能是酸诱导的细胞损伤标志。 相似文献
5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为特征的一组肠功能紊乱症状群,由于缺乏诊断的生活学和结构异常的证据,症状学标准仍是目前IBS诊断的主要依据。同时,这些标准也是进行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是人们认识IBS发病特征和发病因素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不少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了IBS发病的危险因素和就诊特征,本文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4.
胃黏膜巨大肥厚症又称Ménétriér病,1888年由Ménétriér首次报道而得名,该病以胃黏膜增生肥厚和蛋白丢失为特征.现就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例该病患者的临床及随访情况作一报道,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等相关情况作一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55.
近几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brokers,ICBs)已成为恶性肿瘤的治疗热点,其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增强T细胞的免疫应答来消除肿瘤[1],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是代表性免疫抑制分子之一。然而在增强细胞免疫抗肿瘤效应的同时,也导致免疫耐受失衡,出现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的患者采用三联疗法与序贯疗法根除Hp的疗效.方法 以长期服用NSAI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确诊的Hp感染者分为三联根除组和序贯根除组.三联根除组予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10 d;序贯根除组前5d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后5d予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治疗.根除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均予黏膜保护剂维持治疗,随访12周.随访前后行胃镜检查并检测Hp.对Hp根除率进行意向性分析和符合方案分析比较.结果 意向性分析显示,三联根除组和序贯根除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78.4%(40/51)和80.0%(40/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8,P=0.846).符合方案分析显示,三联根除组和序贯根除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4.4%(38/45)和87.0%(40/4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17,P=0.732).结论 长期服用NSAID的患者采用三联疗法与序贯疗法根除Hp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诊断以症状学诊断为主。由于IBS症状学诊断的国际标准——罗马Ⅳ标准未纳入腹胀、腹部不适这2项中国IBS患者的常见症状,故其与中国人群的适配度较低。罗马Ⅳ标准的问卷条目繁多,国外研究表明简化的IBS症状学诊断标准的可靠性较高。目前IBS诊断中常应用结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但中国研究显示,对于伴有腹部症状且无预警征象的患者,若经症状学诊断为IBS,则其存在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性较小,这提示可减少结肠镜检查。该文就IBS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开发适用于中国人群的IBS诊断标准及诊断流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