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9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11篇 |
临床医学 | 3篇 |
内科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78篇 |
预防医学 | 16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2篇 |
中国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91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7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32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0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高钙血症患者的发痛情况、临床规律、诊治及预后方法:对我科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治合并高钙血症的13例患者,采用邻甲酚酞络合酮比色法(O-CPC法),瑞士COBASEMIR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记录所有患者的血钙浓度13例均予水化、双膦酸盐静脉滴注治疗,其中9例使用帕朱膦酸二钠90mg.2例使用伊班磷酸钠4mg,2例使用唑来磷酸钠4mg。结果:13例患者血钙浓度为2.82~4.37mmol/L:经双膦酸盐治疗后血钙均降至正常,临床表现好转,5例患者在0.5~1个月出现血钙再度升高,中位缓解时间0.5个月:发现高钙血症后患者生存时间为0.47个月至5.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仅1.07个月;COX回归分析提示高钙血症缓解时间的增加可能是减少相对危险度,提高生存时间的因素(P=0.0553),结论:高钙血症多见于恶性肿瘤晚期,临床症状重,病情进展快,预后差,应早期诊断,积极予以双膦酸盐类药物降血钙治疗。 相似文献
22.
唑来膦酸治疗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中重度骨痛的Ⅲ期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治疗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的中重度骨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的实验设计方法.将228例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引起中重度骨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0 mm]的患者随机分为唑来膦酸组(116例)和帕米膦酸二钠组(112例),分别接受静脉输注唑来膦酸(4 mg)或帕米膦酸二钠(90 mg)的单剂量治疗.检测唑来膦酸对疼痛及尿液中I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NTX)/肌酐(Cr)、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Cr的影响,并观察不良反应,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228例患者中202例完成试验,其中唑来膦酸组104例,膦酸二钠组98例.用药后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唑来膦酸组第8、15、22、28天对基线的平均变化百分比分别为-11.77%、-24.60%、-28.50%和-32.37%,帕米膦酸二钠组则分别为-10.87%、-21.06%、-25.67%和-31.26%,两组各时间点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1),但两组间相对基线变化的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87).用药后两组尿N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降到最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的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36.9%(P=0.0002),帕米膦酸二钠为-32.1%(P=0.0018),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22).用药后两组尿CTX/Cr均快速下降,第8天时降到最低点,与基线相比,唑来膦酸组用药后第28天变化百分比中位值为-63.2%(P<0.0001),帕米膦酸二钠组为-47.9%(P<0.0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4).唑来膦酸和帕米膦酸二钠组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19.0%和31.3%)、呕吐(6.0%和8.9%)、恶心(4.3%和4.5%)、乏力(3.4%和2.7%)、便秘(2.6%和1.8%)、低钙血症(5.2%和3.6%),均未出现血肌酐值升高.结论 4 mg唑来膦酸单剂量治疗中国人实体瘤骨转移或多发性骨髓瘤,在缓解骨痛和降低骨吸收标记物方面与帕米膦酸二钠同样有效,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3.
恶性胸腔积液的综合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pleuraleffusion,MPE)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MPE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地控制胸腔积液,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PE的多学科多模式的综合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特别是生物治疗等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总结了近年来出现的新药物及新手段。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探讨TopⅡα 和Ki-67在NSCLC 中的表达情况,并评价上述2 项指标对接受辅助化疗的NSCLC 患者的预后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1 月至200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行至少1 个周期辅助化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Ⅰ~Ⅲ期NSCLC 病例共152 例。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病例中TopⅡα 和Ki-67的表达,分析其表达特点和全组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特征、分子特征与生存规律的关系。结果:TopⅡα 与Ki-67的过表达率分别为22.4% 和36.2% ,两者表达中度相关(r=0.516,P<0.001),且其表达程度与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病理类型及临床分期等无关。截至末次随访2009年4 月1 日,41例死亡,中位生存期未达到,中位DFS 为23.0 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41)、临床分期早(P=0.001)、N 分期早(P<0.001)、非腺癌(P=0.003)及TopⅡα 高表达者(P=0.011)较女性、临床分期晚、N 分期晚、腺癌及TopⅡα 低表达者中位DFS 显著延长,而年龄、吸烟与否、化疗方案的类型及Ki-67的表达程度对DFS 无显著影响。分层分析发现,TopⅡα 低表达时含NVB 方案组较其他方案DFS有明显延长趋势(P=0.059);Ki-67低表达时,NVB 组中位DFS 显著高于TXT 组(P=0.032)。 而在TopⅡα 或Ki-67高表达时,各化疗方案组对DFS 的影响亦无明显差异。COX 多因素分析显示,腺癌与否、N 分期及TopⅡα 表达程度均是影响DFS 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NSCLC 患者,TopⅡα 高表达者较低表达者更能从辅助化疗中获益;且在TopⅡα 低表达时,使用含NVB 的化疗方案较其他常用方案似乎能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收益。而Ki-67的表达对DFS 却无类似预测价值;但在Ki-67低表达时,含GEMZ 和PTX 方案,特别是含NVB 方案可能较TXT 有更好的疗效。TopⅡα 可能成为判断NSCLC 辅助化疗疗效及筛选化疗药物的新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6.
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生存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中位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时间,同时分析与疗效和生存期可能相关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8年8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收治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5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IIIb-Ⅳ期的患者一线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直至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病灶进展,服药前及服药后每4周进行肿瘤评估。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以α=0.05为检验水准。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因素在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方面有无差异,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基线特征及治疗反应的生存差异。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服用吉非替尼后的PFS和OS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客观有效率为10.5%,疾病控制率为76.8%,中位PFS 8.34个月,中位OS时间为17.38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1.9%和25%。χ2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年龄在疾病缓解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302),其它各个分组因素在疾病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方面均未见明显差异。性别、病理影响患者的PFS时间,女性(P=0.0214)及腺癌(P=0.0264)患者PFS时间较长,但Cox多因素分析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不同病理类型,既往肺部肿瘤切除与否,性别,服用TKI后疾病缓解和控制情况影响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其中腺癌,曾行手术切除肺部肿瘤,女性,服用TKI后CR/PR/SD的患者总生存时间较长,但经Cox多因素分析后,仅有病理类型和服用TKI后早期疗效与OS时间相关。肿瘤病理类型(P=0.0077)与早期疗效(P=0.0000)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腺癌与非腺癌相比,PFS和OS明显延长,CR/PR/SD的患者与PD患者相比OS明显延长,CR/PR的患者与SD患者相比,其OS时间未见明显差异。性别与吸烟状况在疗效、长期生存中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吉非替尼一线治疗局部晚期和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生存益处。腺癌和含腺癌的混合亚型,早期服用后疗效较好的患者可能是生存有益的标志。 相似文献
27.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初步研究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经扩增培养后所得的CIK细胞在不同保存条件下存活率的变化.方法:按CIK细胞培养方法体外扩增培养3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收获细胞后计算效应细胞浓度,然后将效应细胞分别放置于4℃和25℃下保存,于细胞收获后的不同时间点应用碘化丙啶(PI)对两种存放条件下的细胞进行染色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器检测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3名患者效应细胞初始存活率分别为98.8%、95.5%和97.1%,细胞浓度分别为7.4×107/ml、5.8×107/ml和10.4×107/ml,在4℃保存条件下存活率明显降低的时间点分别为102h、60h和84h,25℃保存条件存活率明显降低的时间点则分别为48h、24h和24h.结论:4℃条件比25℃条件更适合于保存效应细胞,效应细胞初始存活率低者以及细胞浓度较高者其细胞存活率下降的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Ⅰ~Ⅲ期乳腺癌原发灶中T淋巴细胞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手术的130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原发灶中CD4+和CD8+淋巴细胞浸润强度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CD4+细胞癌巢浸润在COX多元分析中是无病生存(HR=0.248,95%CI=0.113-0.543,P=0.000)、远处无转移生存(DDFS)(HR=0.361,95%CI=0.157-0.830,P=0.017)、总生存(OS)(HR=0.297,95%CI=0.119-0.741,P=0.009)的独立预后因素,与较好预后相关。CD8+间质细胞密度和CD8+细胞癌巢浸润在激素受体阴性(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均为阴性)患者分别是OS(HR=0.286,95%CI=0.101-0.807,P=0.018)和DDFS(HR=0.293,95%CI=0.104-0.825,P=0.020)的独立预后因素,均与较好的预后相关。CD8+间质细胞密度和CD8+细胞癌巢浸润在激素受体阳性(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至少1个阳性)患者分别是OS(HR=4.854,95%CI=1.435-16.415,P=0.011)和DDFS(HR=10.493,95%CI=1.226-89.795,P=0.032)的独立预后因素,均与较差的预后相关。在激素受体阳性患者,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可显著改善CD8+间质细胞密度低患者的OS。结论乳腺癌原发灶CD4+细胞癌巢浸润与较好的预后相关。乳腺癌原发灶CD8+间质细胞密度和CD8+细胞癌巢浸润在激素受体阴性患者与较好的预后相关,但在激素受体阳性患者与较差的预后相关。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远期疗效与乳腺癌原发灶CD8+间质细胞密度相关,进而影响CD8+细胞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以上结论为探索免疫相关的乳腺癌预后指标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9.
目的针对侵犯浆膜层合并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术后患者辅助全身静脉化疗比较加用与不加用腹腔化疗的长期疗效。方法将66位患者随机分为腹腔联合静脉化疗组(治疗组)和单纯静脉化疗组(对照组),进行6周期的辅助治疗。治疗组前2周期为腹腔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对照组为静脉化疗。观察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的DFS明显延长,中位DFS分别为18.2个月和15.4个月,两组OS分别为24.7个月和25个月,无差异。结论加强局部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期的改善可能还有赖于全程疗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30.
目的寻找康莱特联合化疗药物(多西他赛,DDP)序贯治疗或同步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MTT比色法。结果康莱特单药对人肺腺癌95D的生长有抑制和化疗增敏作用;康莱特先于化疗药物(多西他赛,DDP)加入对95D的抑制最强。结论康莱特体外对肺癌细胞有抗肿瘤和化疗增敏作用;康莱特先于化疗药加入优于二者同时加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