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04篇 |
免费 | 270篇 |
国内免费 | 25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4篇 |
儿科学 | 31篇 |
妇产科学 | 10篇 |
基础医学 | 207篇 |
口腔科学 | 30篇 |
临床医学 | 632篇 |
内科学 | 791篇 |
皮肤病学 | 20篇 |
神经病学 | 73篇 |
特种医学 | 11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6篇 |
外科学 | 348篇 |
综合类 | 1029篇 |
预防医学 | 353篇 |
眼科学 | 34篇 |
药学 | 437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373篇 |
肿瘤学 | 1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100篇 |
2022年 | 117篇 |
2021年 | 127篇 |
2020年 | 116篇 |
2019年 | 99篇 |
2018年 | 111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103篇 |
2015年 | 109篇 |
2014年 | 280篇 |
2013年 | 167篇 |
2012年 | 192篇 |
2011年 | 224篇 |
2010年 | 222篇 |
2009年 | 215篇 |
2008年 | 179篇 |
2007年 | 219篇 |
2006年 | 191篇 |
2005年 | 332篇 |
2004年 | 353篇 |
2003年 | 244篇 |
2002年 | 192篇 |
2001年 | 95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104篇 |
1998年 | 86篇 |
1997年 | 64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32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赵伟童锋潘海华卫华松 《浙江临床医学》2018,(5):846-848
目的 探讨术中结肠灌洗联合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在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患者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并行手术治疗患者80例,分为插管组(行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35例,Hartmann组45例.观察插管组术后肠道自动开放成功率,比较2组患者术后造口相关并发症、肠瘘,造口周围皮炎、早期炎症指标及营养状况等.结果 插管组术后肠腔自动开放成功率100% 插管组造口相关并发症明显少于Hartmann组(P〈0.05);肠瘘、肠梗阻、早期炎症指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营养指标比较,术后第7天,插管组明显优于Hartmann组(P〈0.05).结论 针对左半结直肠癌合并急性梗阻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结肠灌洗联合末端回肠自闭插管保护性造口术是安全可靠的.与传统Hartmann术比较,不但能避免二次造口回纳术,且能降低术后并发症,改善早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2.
曲东锋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3,11(5)
背景:动物实验表明,安非他明治疗能够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后的恢复。如果在临床上也有类似效果,那么安非他明治疗将会对卒中的恢复产生巨大的影响。 目的:评价安非他明治疗对卒中患者的影响。 检索策略:检索了Cochrane卒中组试验资料库(最后检索时间为2002年11月)、Cochrane对照试验资料库(Cochrane图书馆,2002年第4期)、Medline(1966-2002年9月)、Embase(1980-2002年11月)和SCI(1992-2002年12月),手工检索了相关论文和综述的参考文献,并与该领域的研究者进行了联系以了解其他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3.
曲东锋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11):846-846
由于重度残疾和病死率极高,急性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闭塞导致的卒中的处理仍然是一个难题。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颈动脉闭塞通常预后不良。对:于这类患者,早期血管再通能改善急性卒中的症状、防止病情恶化和降低远期卒中的复发率。已有零星的病例报道表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能使血管成功再通,但其在连续病例中的安全性、血管再通率和临床转归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4.
曲东锋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11):816-816
CT平扫是评价急性卒中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研究人员已建议将多模MRI作为急性卒中时一种替代CT扫描的方法。但是,MRI在检查超早期脑出血时相对于CT的准确性尚不清楚。最近的JAMA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与CT平扫相比,MRI能检测出更多的脑出血病例。 相似文献
105.
曲东锋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2):148-148
对于急性卒中后形成痉挛状态的患者数量及其与残疾的关系还没有一致的意见。Sommerfekl等对痉挛状态的范围及其与运动功能缺损和活动受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6.
曲东锋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5):344-344
既往有卒中史的患者在CT和MRI检查中经常可以发现脑白质损害(white matter lesions,WML),WML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这种损害可能是脑缺血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其最重要的病因。已有大量的证据表明WML与随后的有症状卒中和认知功能损害有关,但对WML能否影响既往有卒中史者的预后的研究却得出了矛盾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7.
曲东锋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6):428-428
高血压不仅是首次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而且也能增高既往卒中患者的心血管病死率和残疾率以及复发性卒中的风险。尽管高血压在卒中二级预防中极其重要,但到目前为止在有高血压的卒中患者中仅进行了少数几项比较不同类型降压药效果的研究。继PROGRESS研究之后,卒中后病死率和残疾率、依普沙坦和尼群地平的二级预防比较(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fter Stroke,Eprosartan Compared With Nitrendipine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MOSES)研究再次对2种降压药在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其结果发表在最近出版的Stroke上。 相似文献
108.
曲东锋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4,12(5):360-360
从病理生理学角度考虑以及过去的超声研究都提示 ,诱导高血压可增加急性卒中患者缺血区灌注量 ,进而有可能挽救有梗死危险的组织并改善临床转归。据最近的Neurology报道 ,在急性卒中患者中采取诱导高血压治疗看起来是安全和可行的。瑞士苏黎士大学的Georgiadis等对 34例连续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至少 12h的急性卒中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其中 8例患者还同时进行了溶栓治疗。 1例因发生心房颤动和心动过速而被迫中止去甲肾上腺素滴注 ;另外 2例患者发生颅内出血 ,其中 1例死亡 ;除此之外 ,其他患者在诱导高血压治疗开始后至少 2 4h内无任何心…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经皮气管旋切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以40例经皮气管旋切术治疗者作为观察组,40例常规气管切开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范围、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6.84±1.01) min vs (15.45±2.62) min],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21.64±1.41) mL vs (25.69±1.53) mL],切口范围低于对照组[(1.20±0.20) cm vs (4.52±0.47) cm],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5.34±0.67) d vs (7.26±0.63)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27.56±4.35)分和(50.28±4.20)分,与对照组的(27.68±4.31)分和(50.43±4.15)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4/40),低于对照组的60.00%(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气管切口术比较,经皮气管旋切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所需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0.
叶蔚蔚雷文辉毛明锋张彬娥章巧庆吴华芬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1):3018-302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相关护理因素及改进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09年1月—2015年6月因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而住院治疗的100例透析患者为病例组;同期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且未发生内瘘血栓形成透析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收集相关临床及护理资料,分析各因素与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关系,并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措施改进。结果病例组的糖尿病患病率、穿刺失败率、血肿发生率、定点压迫力度过大、透析后包扎过紧和压迫止血时间〉30min发生率、超滤率和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钙磷乘积及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低分子肝素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1.417,95%CI(1.196—1.803),P=0.001]、穿刺失败[OR=1.393,95%CI(1.185-1.638),P=0.000]、透析后包扎过紧[OR=1.249,95%CI(1.101—1.416),P=0.001]、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30min[OR=8.369,95%CI(1.725—40.596),P=0.008]、收缩压[OR=1.031,95%CI(1.001-1.061),P=0.040]、超滤率[OR=1.490,95%CI(1.146—1.937),P=0.003]、高敏C-反应蛋白[OR=1.594,95%CI(1.085-2.342),P=0.01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9.456,95%CI(2.534—55.040),P=0.007]和D-二聚体[OR=11.711,95%CI(5.310—69.231),P=0.005]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分子肝素使用[OR=0.101,95%CI(0.017-0.590),P=0.011]是其保护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除与自身代谢因素有关外,还与护理因素关系密切,应严格把握超滤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加强健康宣教和术后护理观察,早期发现和预防内瘘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