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78篇 |
免费 | 88篇 |
国内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6篇 |
妇产科学 | 7篇 |
基础医学 | 92篇 |
口腔科学 | 32篇 |
临床医学 | 212篇 |
内科学 | 314篇 |
皮肤病学 | 3篇 |
神经病学 | 28篇 |
特种医学 | 9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172篇 |
综合类 | 556篇 |
预防医学 | 179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19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164篇 |
肿瘤学 | 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37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57篇 |
2011年 | 59篇 |
2010年 | 87篇 |
2009年 | 80篇 |
2008年 | 96篇 |
2007年 | 104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87篇 |
2003年 | 125篇 |
2002年 | 102篇 |
2001年 | 85篇 |
2000年 | 72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79篇 |
1996年 | 75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62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23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0篇 |
1965年 | 8篇 |
1960年 | 5篇 |
1959年 | 5篇 |
1955年 | 3篇 |
195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41.
目的:调查海尔曼螺杆菌(Hh)感染的致病性和致病特点。方法:对992例胃镜受检者进行Hh的形态学和生化检测方法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观察Hp对常规抗Hh药物的反应。结果:992名受检者中Hh阳性者20例,15例有消化道症状,内镜下均为慢性胃炎表现;病理检查见所有Hh感染者均有散在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9例见中性粒细胞浸润(9/20),6例见淋巴滤泡形成(6/20),炎症程度总体上较Hp感染轻;Hh主要定植于胃窦;20例中尿素酶试验阳性者14例,其中9例弱阳性,12例阳性者三联治疗后10例细菌消失;另有2名未经任何治疗Hh自然消失。结论:Hh的致病性远弱于Hp,尿素酶活性低,主要引起胃窦部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可自愈或易于用常规抗Hp药物根除。 相似文献
42.
采用10%氯代水杨胺可湿性粉剂(LDS)人工拌沙撒粉法、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MNSC)和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WPN)喷洒法在云南山区开展现场杀螺试验,灭螺后7、15、30 d,LDS组钉螺死亡率、活螺密度下降率、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为72.69%~87.16%、74.10%~88.84%和20%~30%,MNSC组分别为66.21%~91.06%、69.55%~91.36%和19.44%~27.78%,WPN组分别为78.10%~90.18%、82.44%~91.60%和17.50%~20%。结果显示,LDS、MNSC和WPN灭螺效果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经皮气管旋切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以40例经皮气管旋切术治疗者作为观察组,40例常规气管切开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范围、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6.84±1.01) min vs (15.45±2.62) min],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21.64±1.41) mL vs (25.69±1.53) mL],切口范围低于对照组[(1.20±0.20) cm vs (4.52±0.47) cm],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5.34±0.67) d vs (7.26±0.63)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ADL评分分别为(27.56±4.35)分和(50.28±4.20)分,与对照组的(27.68±4.31)分和(50.43±4.15)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4/40),低于对照组的60.00%(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气管切口术比较,经皮气管旋切术治疗急性脑梗死所需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HMGB1、HMGB2与NO在牙周炎发病中的相关性,以了解HMGB1、HMGB2在牙周炎发病中可能的生物学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牙科收治的106例牙周炎患者作为试验组,另外选取本院牙齿健康体检者5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HMGB1、HMGB2及硝酸还原法测定NO在龈沟液中的含量,分析HMGB1、HMGB2与NO在牙周炎龈沟液中的相关性。结果:两组HMGB1、HMGB2和NO三个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HMGB1、HMGB2和NO三个指标在牙周炎龈沟液中的表达与正常人比较异常增高。HMGB1和HMGB2与NO的水平作Spearman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r=0.875、0.848(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HMGB1、HMGB2可能是牙周炎中的重要炎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5.
46.
胰腺癌围手术期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分别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和核仁形成区相关蛋白银染技术测定58例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A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改变,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胰腺癌组治疗前血清IAP增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临床TNM分期有明显相关性。行根治性手术组(32例)术后血清IAP显著性降低(P<0.01),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显著性增高(P<0.01);而姑息性手术组(26例)血清IAP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提示胰腺癌患者血清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检测胰腺癌患者血清IAP和T淋巴细胞rDNA转录活性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47.
目的测定骨折并发感染患者肠道通透性的改变,探讨骨折并发感染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的改变。方法健康志愿者、骨折并发感染患者各15名,口服乳果糖、甘露醇液后采集6h尿样,尿样和乳果糖、甘露醇的标准样经肟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甘露醇峰、乳果糖峰出峰时间稳定,峰面积随含量增加而增加,并且呈线性相关;骨折并发感染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尿样中的乳果糖含量和乳果糖/甘露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甘露醇含量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折并发感染患者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存在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8.
49.
平阳霉素治疗脉管性疾病不良反应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PYM)治疗口面部等脉管性疾病的不良反应,为临床预防或减少其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1年6月至2004年6月,用PYM治疗各种脉管性疾病1 142例,其中有不良反应的105例,男49例,女56例,年龄3个月至30岁的病人,作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用PYM治疗脉管性疾病的病例中,有不良反应105例,不良反应率为9.19%(105/1 142),其中食欲不振45例占3.94%,发热42例占3.68%,皮疹17例占1.49%,休克1例占0.08%。结论:食欲不振与用PYM相对剂量较大有关,预防的方法是适当减少PYM的剂量。注射PYM前先肌注DXM不仅可预防或减少PYM的发热反应,还可防治PYM的过敏反应。用PYM治疗脉管性疾病时,一旦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就不能再用此药冶疗。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