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1 毫秒
41.
目的:改良Cosgrove-Edwards(CE)三尖瓣成形术对继发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I)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2002-08至2007-12,连续对51例左心系统瓣膜病变,合并中量以上反流的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矫治.2004年以前的患者,采用经典的CE三尖瓣成形术(CE组,η=14);2004年后的患者,采用CE改良术(改良CE组,η=37).51例患者根据术中发现,单纯三尖瓣瓣环扩大的为非风湿者(η=37),同时合并风湿性改变的为风湿者(η,=14).术后50例存活患者获得远期随诊,平均术后随诊时间为(47.08±22.08)个月.结果:三尖瓣成形效果的比较①改良CE组与CE组比较,术后三尖瓣瓣环直径[(26.2±1.7)mm vs(27.7±2.0)mm]、三尖瓣成形环的尺寸(28.1±2.1 V8 29.5±1.5)均缩小,术后1周左右残余三尖瓣中量反流的发生率降低(2.7%V8 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风湿者与非风湿者三尖瓣成形结果比较:术前既往瓣膜手术史的发生率高(50.0%VS 13.5%),舒张期三尖瓣流速增加[(1.4±0.4)m/s vs(0.9±0.2)m/s],肺动脉收缩压降低[(54.6±22.2)mmHg vs(72.5±22.6)mmHg,1 mmHg=0.133 kPa],三尖瓣瓣环直径[(37.0±6.2)mm vs(48.2±8.3)Inm]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三尖瓣成形术即选择性小号人工瓣环成形方法,对于继发性TI治疗效果良好;同时继发性,TI是一种进行性病变,对其矫治,也应个体化,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2.
风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围术手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10例,测定围术期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8小时,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肺动脉平均压有明显下降,结论:风心病二尖瓣病变合并肺动脉高压病人术后早期肺血流动力学即有改善。  相似文献   
43.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的诊断及术中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19029例先天性心脏心内直视手术中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326例(1.71%)的诊断及术中处理。其中以单心房(27.50%)和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9.62%)的发生率较高,而以肺动脉瓣狭窄或法乐三联症的发生率较低(0.48%),PLSVC入右房290例(88.95%),PLSVC入左房36例(11.04%)。术前PLSVC的诊断率为33.12%。术后死亡52例。作者认为,PLSVC畸形在先天性心脏病中并非少见,而PLSVC的许多特殊问题逐步被人们所重视。本文就PLSVC的漏诊原因、术中对PLSVC的不同处理方法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4.
本文对253例法乐氏四联症中20例(7.9%)室间隔缺损位于肺动脉瓣下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结果分析表明,本组患者临床上紫绀多偏轻;B型超声心动图及心室造影显示,右心室流出道较宽,肺动脉发育不良亦少见。但绝大多数病例需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或跨环补片,否则术后易残留右心排血受阻。  相似文献   
45.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一侧肺动脉缺如非常少见。由于缺如的原因以及合并心内畸形的不同,有时术前常规检查方法如X线胸部平片、超声心动图等难以发现,因而造成术中的被动。我们术前行核素肺灌注显像检查,发现先天性心内畸形合并一侧肺动脉缺如1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46.
目的合并左心瓣膜疾病的继发性三尖瓣反流(TR)日益成为诊治焦点。本研究意在规范测量三尖瓣瓣环和瓣叶闭合高度,明确正常参考值,探寻影响TR的多重因素。方法对51例正常人及170例左心瓣膜疾病的患者进行二维、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不同超声切面下的瓣径和闭合高度测值;术前三维超声观察瓣叶。145例患者接受了左心瓣膜置换或成形手术。结果心房横径比值为1.35,可以帮助选择超声切面测量。瓣环直径指数≥21mm/m2,闭合高度>4.11mm(前隔交界)是正常临界值。回归分析显示瓣径和闭合高度是影响TR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术前三维超声发现瓣叶风湿受累的有38例。结论结合心房横径比值可以准确测量瓣环直径和瓣叶闭合高度。与单纯观察反流程度相比,瓣环直径指数、瓣叶闭合高度可以作为瓣膜存在功能改变的更可信指标。三维超声可以直观地观察瓣叶结构。  相似文献   
47.
瓣膜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探讨瓣膜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2005年1月1日至5月31日间完成的507例瓣膜手术病人,按术后有无呼吸功能衰竭分为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呼吸衰竭定义为术后机械通气48 h以上或全麻拔管6 h后再次插管行机械通气.结果 发生术后呼吸功能衰竭31例(6.1%).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年龄、心脏手术史、心功能分级、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胸比率、呼吸功能、血浆白蛋白浓度,术中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二次体外循环支持,术后氧合指数与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术前最大通气量显著减退、术中二次体外循环支持、术后ICU第2h血气氧合指数低于300 mm Hg,为瓣膜手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可根据年龄、最大通气量、术中是否二次体外循环支持、术后氧合指数预测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并可预先采取措施预防,以减少呼吸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48.
三尖瓣改良DeVega环缩术与人工软环成形术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瓣膜病变或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压力增高和右心室扩张,导致三尖瓣瓣环扩张造成的三尖瓣反流属于继发性的功能性反流,DeVega环缩术和人工瓣环成形术是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方法。但有文献报道,传统DeVega环缩术成形效果不如软环,且中、远期效果较差。我们对改良DeVega缩术和软环进行比较,以探讨两种手术是否有相似的成形效果。  相似文献   
49.
左前降支冠状动脉肌桥一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冠状动脉肌桥,即较长段的冠状动脉走行于心室壁肌肉内,在心脏收缩期管腔受挤压后,使该段血管的管腔狭窄及冠状动脉痉挛。总检出率为54%~857%[1]。但在因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仅05%可见存在收缩期受挤压的证据[2]。需应用手术方法解除...  相似文献   
50.
目的通过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早期结果,对两种手术方式进行综合评估.方法从1999年2月至2005年6月,对49名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21例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手术,28例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对手术情况、术后处理、实验室指标、并发症等围手术期的各项相关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与非体外循环组相比,体外循环组手术时间较长(P=0.009),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较长(P=0.001)及输血量较多(P=0.0001),白细胞(P=0.006)和血小板计数下降(P=0.001),血浆CK-MB水平较高(P=0.0001).结论非体外循环搭桥手术的手术时同较短,用血量较少,血液保护较好,但手术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率方面与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