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早期凝血、纤溶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除了不进行亚低温治疗外其他治疗方法与亚低温治疗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3、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抗凝血酶Ⅲ(AT-Ⅲ)的含量。伤后1年对两组患者预后按GCS进行评估。结果:亚低温组与对照组患者伤后入院第1天及第3天各指标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住院后第7天检测,对照组PAI-I、t-PA、IL-8值较亚低温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T-Ⅲ值显著低于亚低温组(P0.05);GOS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治疗组患者预后良好(轻残+中残)率明显高于常温治疗组(P0.05),植物生存率及死亡率低于常温治疗组(P0.05)。结论: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及炎症指标具有显著影响。以早期凝血纤溶及炎症指标作为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亚低温的疗效并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52.
癌症病人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营养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癌症病人和健康人血浆维生素A(VA)和β-胡萝卜素含量,结合病人癌发前一年和健康人近一年的膳食调查结果,发现病例组血浆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和膳食维生素A、β-胡萝卜素摄入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维生素A与其摄入量呈正相关(P<0.05)。表明维生素A和β-胡萝卜素的营养状况与癌症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溃益克烧烫伤膏(含大黄、没食子、没药和海螵蛸等)中的没食子酸、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3种成分的方法。方法 使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5nm;柱温25℃;体积流量1.0mL/min。结果 没食子酸、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分别在0.112~0.559、0.036~0.182和0.074~0.370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0%、97.87%、98.11%,RSD(n=6)分别为1.03%、1.16%、1.20%。结论 本次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准确度高,可用于同时测定复方溃益克烧烫伤膏中没食子酸、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54.
一、临床资料 歼击机飞行员,男性,39岁,飞行时间2800 h.2005年9月昼夜双机编队飞行任长机,高度5000 m,速度500 km/h,僚机与长机后下方相撞,长机急剧下降,飞行员被骤然上抛,意识瞬间丧失,意识丧失持续时间不能描述.飞行员清醒时感全身剧痛,尤其以头、胸及右臂疼痛明显;双眼视力丧失,约4~5 s左眼视力恢复,但仅有微弱光感,对各种仪表指示不能判读;右臂失能.飞行员清醒后飞机仍在下降,清醒后约10 s使用左手启动弹射手柄,弹射时飞机的状态、高度及速度不能描述.弹射瞬时飞行员意识再次丧失,对弹射、开伞过程无记忆,意识恢复时伞已打开;着陆时足先接触树枝,树枝折断后落地,双足无力站住而坐于地上.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对收治黑热病病例的分析,探讨黑热病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为临床减少误诊误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就诊患者采用骨髓穿刺或rk39试纸条检测,阳性者收集流行病学、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病历记录等资料,给予锑剂药物治疗;对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病例均有流行区居住史;各月均有发病,以2-6月居多,占全年发病的68.09%;病例男性高于女性,年龄以16岁及以下发病较多,占发病数的80.85%,发病至确诊时间病程在6个月内的占95.75%,病程长短与误诊时间有关。主要临床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100.00%)、进行性贫血(100.00%)和脾肿大(95.74%);以白细胞为主的全血细胞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高分别占病例的89.63%和57.45%。rk39试纸条检查与骨髓穿刺的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 47例黑热病病例均有流行病学规律和一些临床特点;了解黑热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特点,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或血清学检测是避免漏诊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6.
目的借助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探讨高频电针刺激"内关"穴或非穴后,相关经穴、非相关经穴及非区穴皮肤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心肌缺血损伤组(简称模型组)、高频电针经穴组和高频电针非穴组。高频电针经穴组、高频电针非穴组均在成功制备模型的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于第3天电针治疗后30、60 min,应用红外热成像仪记录"内关"穴、"阳陵泉"穴、非穴区皮肤红外热像图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内关"穴区皮肤温度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频电针经穴组"内关"穴区皮肤温度升高(P0.01),高频电针非穴组"内关"穴、"阳陵泉"穴、非穴区皮肤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高频电针经穴组"内关"穴区皮肤温度以治疗后30 min更接近空白对照组。结论 "内关"穴区皮肤温度能相对特异性地反映大鼠心肌所处的不同状态,高频电针"内关"穴能阻抑由于心肌缺血损伤诱发的相关经穴皮肤温度的下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