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正>浅表淋巴结是构成免疫系统的重要外周免疫器官,多种全身及局限性疾病可侵袭淋巴结使其形态学及血管构建发生改变,也是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之一,准确评估淋巴结的性质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均具有重要意义[1-2]。超声造影可清楚显示淋巴结内血管分布与走向,获取其微循环状况与灌注信息,为超声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本研究拟探讨超声造影在浅表淋巴结肿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5cm)对外周血播散癌细胞及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微波消融治疗19例小肝癌病人,手术切除治疗21例。于术前、术后30min、1d及7d采外周静脉血,巢式RT—PCR检测AFP mRNA,监测CD3、CD4、CD8及CD4/CD8。结果巢式RT—PCR检测外周血AFP mRNA,两组40例病人术前阳性率为40%(16/40);微波组和手术组均有3例病人治疗前AFP mRNA阴性,术后30min转为阳性,两组之间比较无差异;微波组术后7d内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手术组降低。随访1~16个月,4例肝内复发或远处转移病人治疗前后AFP mRNA均阳性。结论与手术切除相比,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小肝癌也可同样程度地造成癌细胞脱落人血,对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7d内)无明显影响,有其自身特点;治疗前后外周血AFP mRNA均呈阳性表达(7d内)者,复发/转移的可能性增大。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采用主动脉瓣反流连续多普勒频谱评价左心室松弛时间常数Tau的新方法。方法 12只健康成年比格犬,超声引导下经颈动脉介入制作主动脉瓣反流模型;压力导管测量升主动脉压力,由心尖处插入Millar测压导管至左心室测量左心室压;在超声引导下,反复间断将塑料微球悬液注入左冠状动脉窦,微栓塞冠状动脉,以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5 mm Hg(1 mm Hg=0.133 k Pa)为标准,诱发急性缺血性左心室功能障碍;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或艾司洛尔改变左心室功能,制造不同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在不同血流动力学状态下,采集主动脉瓣反流连续多普勒频谱及其原始音频信号,多导生理仪同步记录左心室压力曲线及其dp/dt曲线、主动脉压力曲线、心电图。测量-dp/dtmax大小及其所处时刻的左心室压力P,根据Weiss公式Tau=P/(-dp/dtmax),计算导管法测量的Tau(Tau导管)。通过MATLAB后处理软件以每300μs刷新一条频谱线的速度对主动脉瓣反流频谱原始音频数据进行后处理,在后处理的主动脉瓣反流频谱曲线上选取1、2、3 m/s速度点的时间值t1、t2、t3,带入相应Tau计算公式Tau=(t2-t1)/ln[(ADP-C-4)/(ADP-C-36)]和Tau=(t3-t1)/ln[(ADP-C-4)/(ADP-C-36)],计算超声法测量的Tau(Tau超声)。用配对t检验比较Tau导管与Tau超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Tau导管与Tau超声的相关性。结果 12只犬全部成功制作主动脉瓣反流模型。2只犬在急性缺血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模型制作过程中死于室颤。Tau导管为27.12~86.88 ms,平均为(48.973±14.667)ms;Tau超声为28.13~90.18 ms,平均为(51.236±15.146)m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1,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au导管与Tau超声呈正相关(r=0.89,P<0.01)。结论测量主动脉瓣反流连续多普勒频谱上升支速度为1、2、3 m/s的时间t1、t2、t3,带入相应Tau公式即可计算出Tau,与导管法比较具有良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注射新型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短期疗效.方法 对无深静脉及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重度大隐静脉曲张40条患肢(38例患者,其中2例为双下肢大隐静脉曲张),在超声引导下注射新型泡沫硬化剂Fibro-Vein对大隐静脉主干进行硬化治疗.结果 40条患肢均在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成功,7条(7/40)大隐静脉于治疗后1个月复诊时实施了第2次注射治疗.随访1~12个月,全部患者(包括经2次治疗者)下肢活动后酸胀、乏力消失;下肢明显曲张畸形的静脉消失,其中8条(8/40)患肢远端存在局限性轻度曲张的静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曲张的大隐静脉较治疗前变细,22条(22/40)治疗大隐静脉的部分血管段实变,18条(18/40)静脉壁回声增强,并可见不规则、不均质中等实性回声紧密黏附于血管壁,挤压远端肢体时管腔内可见流沙样缓慢流动的血流信号,其中8条静脉(8/18)有少量反流.结论 超声引导下注射新型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方便、有效、痛苦小、无瘢痕形成、无严重并发症,可重复进行,近期疗效佳,是一种治疗与美容兼备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5.
26.
房或室间隔缺损的房室瓣和肺动脉瓣多普勒血流速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房或室间隔缺损的房、室瓣(MV、TV)和肺动脉瓣(PV)多普勒血流速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83例房或室缺患者,根据不同病理生理状况分为5组,在手术或介入性治疗前后检测其MV、TV、PV瓣下(PV-sub)和瓣上(PVsup)血流速度.结果房缺TV和PV前向血流速度加快,TV与MV流速比值逆转≥1,PVsub与PVsup流速差值加大.室缺MV和PV前向血流速度加快,PVsub与PVsup流速差值变化不明显.房或室缺最大径与MV、TV、PV流速中度相关,出现肺动脉高压(PH)时相关性下降.房或室缺伴PH组的缺损最大径明显大于不伴PH组.房缺伴轻度肺动脉瓣狭窄时的PV最低流速与单纯房缺的最高流速间有一小范围的重叠区域.结论认真分析房或室缺的MV、TV和PV多普勒血流速度对房或室缺的辅助诊断并对了解有类似左向右分流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27.
风心病二尖瓣病变的灰阶水平定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视频图像送入计算机进行视频密度(echodens)分析,测定感兴趣区域(ROI)的灰阶水平(GL)是组织定征方法之一,但由于影响这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因素较多,对其可行性尚有争议,本研究拟通过对风心病二尖瓣病变的GL测定探讨这一技术的临床价值。1材料和...  相似文献   
28.
下肢浅静脉超声解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50年来,下肢浅静脉解剖学进展缓慢。静脉造影作为下肢静脉疾病的传统诊断方法和“金标准”,不能很好地区分静脉与其周围组织结构的具体关系,对正常下肢浅静脉解剖发展的贡献有限。由于超声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成像已成为下肢浅静脉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具有简单、方便、准确性  相似文献   
29.
2006年9月22日,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超声分会“血管和浅表器官超声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同时,由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超声分会与解放军总医院举办了“2006北京血管和浅表器官超声国际研讨会99为期3天。  相似文献   
30.
用2%甲醛0.01ml注入小鼠膝关节造模,观察中药敷膝加TDP照射对小鼠膝关节肿胀及白细胞、中性白细胞、SOD、GSH、MDA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小鼠关节肿胀明显减轻,白细胞降低,中性白细胞升高,SOD增高,MDA降低,较模型组差别均有显著意义。并将此法用于临床关节病90例进行比较。综合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TDP组。证实中药外敷加TDP照射具有明显的抗炎、抑制自由基、增强抗氧化防御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