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了解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例经住院确诊的HUS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实验室检查示,HB下降、血小板减少、网织红升高,蛋白及管型尿,血BUS及Cr升高,并血片有红细胞碎片、棘状或盔形红细胞等表现,HUS可确诊。因浆置换术及进行透析疗法。结论:临床遇急性溶血伴肾功能不全并出血倾向、无精神经症状患者,应疑为HUS》  相似文献   
22.
伯氨喹啉已被认为是目前根治间日疟疗效最佳之抗疟药。但应用时药物反应较多,其反应可包括各系统的症状,特别重要者为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及发绀等。目前对于伯氨喹啉药物反应的报告多为有关溶血方面,而对临床上各系统的反应作较大规模及较详细观察的报告则较少。本文报告1964年在广东省英德及清远两县的部分地区进行疟疾春季抗复发治疗时所观察的3,966例服用伯氨喹啉时药物反应结果。材料及方法材料取自1964年2月在英德及清远两县的部分地区进行疟疾春季抗复发治疗时服用伯氨喹啉及部分合  相似文献   
2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急性出血性疾病之一。一般是由于促凝物质进入血流或其他原因,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继之发生血管内(主要是在微循环内)凝血,形成微血管血栓、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转化为低凝状态及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导致广泛出血。临床上可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等类型。现将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急性型20例(其中尸解2例),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4.
近年国外曾有应用碳酸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国内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尚少。我们选择一些血液病病人在白细胞减少时,给予碳酸锂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共观察22例,现将其临床效果和副作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
临床资料 1.性别与年龄:男10例,女2例。年龄49~70岁,中位数59岁。2.症状与体征:常有头痛、头晕、乏力,肢体麻木;肝肿大7例,脾肿大5例;偏瘫12例(右侧偏瘫8例,左侧偏瘫4例)。3.实验室检查血象见表(其中A组为真红有脑梗塞12例;B组为真红无脑梗塞25例)。  相似文献   
26.
寻找早期诊断肾移植排斥的实验室指标。方法随机选择肾移植28例,其中9例出现排斥反应(重型6例、轻型3例)。在术前、术后隔天检测血浆因子Ⅶ和D-二聚体(D-D)含量。结果1.有排斥者Ⅶ含量明显低于无排斥者,抗排斥有效可恢复正常,无效则持续低水平;2.有排斥者D-D含量明显升高,且在排斥前2天已明显升高;重型者明显高于轻型者;抗排斥有效可回落。结论1.血浆因子Ⅶ和D-D测定可作为肾移植排斥早期诊断的指标;2.D-D含量有预测排斥发生和协助对排斥轻重估计的价值;3.Ⅶ和D-D可作为抗排斥治疗是否有效的判别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7.
微量元素锌对血细胞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量元素锌为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成分,它参加细胞几乎所有的代谢过程,是多种金属酶的组成成分。例如RNA-依赖DNA聚合酶和胸腺嘧啶核苷激活酶等,后者可影响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因而锌参与蛋白质和核酸的新陈代谢,与细胞的分裂和功能有密切关系。一个70kg体重的成年人,全身组织锌含量约2~3g。体内锌大部分存在于各种蛋白质中,肌肉、骨和皮肤最多,也存在于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中。正常情况下,50岁以前血锌水平相对恒定,超过50岁则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很多疾病如慢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28.
发作性肢体牵拉样痛贫血——思考病例(89)讨论部分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温春光病历摘要见1997年第4期203页。第1次讨论(3月23日)住院医师患者年轻女性,主症为间歇发作的先右下肢、后左下肢,再发展为右上肢的牵拉样痛。神经系统检查双上肢肘关...  相似文献   
29.
王某,女性,46岁,住院号359901.因反复发热,鼻塞,鼻衄3个月于1987年9月1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个月有经常不规则发热,体温37.6~40℃之间,曾用各种抗菌素治疗无效。伴有鼻塞,鼻涕中带血丝,轻度头痛,反复四肢关节痛.一般止痛退热药(如消炎痛等)可暂时退热.体检:T37.8℃。面部两颧部出现红斑,双下肢皮肤有小块紫癜,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cm,有触痛,脾不大。  相似文献   
30.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本文按1984年洛阳会议所订标准,收集我院内科自1960年1月至1985年12月死亡的30例作回顾性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求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