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3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脑出血患者5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ra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每日2次,共14日。结果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初步显示急性脑出血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效果优于一般常规内科治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合并单侧髂总动脉闭塞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带膜支架植入术 (也称腔内隔绝术 ,EVE)为主的血管腔内治疗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 ,手术成功率高 ,围手术期死亡率极低 ,不仅适用于夹层动脉瘤 ,亦可用于真性动脉瘤的治疗[1 4] 。最近 ,我们应用该技术治疗1例腹主动脉瘤 (AAA)合并右侧髂动脉完全闭塞的病例 ,取得了成功 ,现报道如下。患者男 ,6 6岁 ,4 0年前因外伤后右下肢从股骨上段截肢 ,安装假肢后基本达到生活自理。 5年前出现头痛、头晕 ,诊断为高血压病 ,长期服用硝苯地平等降压药物治疗 ,血压控制在 130~ 16 0 / 70~ 90mmHg。 2年前因急性前壁心肌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心电图运动试验和201Tl心肌灌注显像双嘧达莫(潘生丁)试验的特征及非创伤性检测冠状动脉痉挛的理想方法.方法以临床上52例具有胸痛、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而接受乙酰胆碱试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201Tl心肌灌注显像双嘧达莫试验,探讨其试验结果与冠状动脉痉挛的关系.结果52例受检者中阳性即冠状动脉痉挛患者42例,多以静息性胸闷为主,不同于冠状动脉狭窄所引起的劳累性胸痛;10例阴性患者多以与活动和休息无关的刺痛为主.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3例.52例患者中48例201Tl心肌灌注显像呈反向再分布.单纯反向再分布预测冠状动脉痉挛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40%;而以同时具备静息性胸闷、运动试验阴性和反向再分布3个特征预测冠状动脉痉挛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90%.结论反向再分布可能是冠状动脉痉挛的特征之一;同时具备静息性胸闷、运动试验阴性和反向再分布是预测冠状动脉痉挛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吸烟人群在行冠脉介入术后的控烟状况影响,为更好的进行控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8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并行介入治疗的吸烟患者,分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A组)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B组);均给予医护人员控烟干预。于介入术后1、3、6、12月进行电话随访,比较干预前后及两组间控烟率、复吸人数及复吸烟量。结果 术后1个月时,两组无1例患者有复吸现象。A组于术后3、6、12个月时,控烟率分别为96.8%、 80.6%、61.3%。B组于3、6、12个月时,控烟率分别为81.5%、 57.4%、37.1%。12个月时ACS患者总体的控烟率为51.12%。两组患者复吸烟量显著性少于术前,而B组患者的复吸烟量显著性多于A组。结论 医护人员对介入患者进行强化戒烟干预,并定期随访,可提高控烟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测定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初步应用于临床测定冠心病患者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植入血管内支架(IVS)后 CGRP的变化。方法:Iodogen碘化法标记Tyr~0 CGRP(24-37),选用CGRP单克隆抗体建立RIA。结果:~(125)I-Tyr~0CGRP(24-37)比活度1460Ci/mmol,放化纯度>90%,免疫活性>94%;方法灵敏度20ng/L,检测范围25-1600ng/L,平均批内、批间变异为9.2%、16.8%;测定两组术后CGRP显著升高(P<0.01),无明显峰值出现,术后24h基本降至术前水平;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差异;与标准试剂盒相关性好(r=0.8962)。结论:本方法能满足临床检测要求。PTCA及植入IVS后对CGRP的影响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6.
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痉挛患者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心肌桥合并冠状动脉痉挛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 接受冠状动脉痉挛激发试验的118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是否合并心肌桥分为肌桥组(n=26)和非肌桥组(n=92),比较两组乙酰胆碱试验、运动心电图、核素灌注心肌显像负荷试验的结果及血浆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结果 肌桥组乙酰胆碱试验阳性21例(81%),非肌桥组乙酰胆碱试验阳性52例(57%,P<0.05);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者两组分别为19例(73%)和7例(8%,P<0.001),核素灌注心肌显像负荷试验显示缺血性改变者两组分别为20例(77%)和9例(10%,P<0.001),反相再分布分别为23例(88%)和68例(74%,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发作特点亦显著不同,肌桥合并痉挛患者的内皮素水平明显增高[(132.1±6.5)ng/L比(108.5±8.2)ng/L,P<0.01],而一氧化氮水平明显降低[(84.7±17.5)ng/L比(99.8±18.2)ng/L,P<0.05].结论 心肌桥患者易发生冠状动脉痉挛,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有关,该类患者多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心脏负荷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理想的实验性猪慢性冬眠心肌动物模型.方法 体重8~10 kg幼猪开胸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近段并置入C形缩窄环,饲养21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99mTc-MIB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检查,最后取心肌组织行放射性微球测定心肌血流量、氯化-2,3,5-三苯基四氮唑检测梗死面积和透射电镜组织学检查.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近段完全或接近完全闭塞,闭塞端以远依靠侧枝循环供血.心肌灌注显示左前降支供血区心肌呈放射性稀疏.左前降支供血区域心肌符合已知的慢性冬眠心肌的病理生理学特征:静息状态下室壁增厚率明显下降[(8.2±3.2)% vs (41.3±6.3)%,P<0.01]并对多巴酚丁胺负荷呈明显双相反应,室壁平均心肌血流量和心内膜下心肌血流量显著降低[0.86±0.1 vs 1.05±0.06 ml/(min·g),P<0.05和0.71±0.06 vs 1.15±0.04 ml/(min·g),P<0.01],经检测未发现心肌坏死,透射电镜显示心内膜下心肌细胞肌小节减少,核周有大量小线粒体聚集,核内出现异染色质.结论 在幼猪冠脉左前降支近段置入C形缩窄环并饲养21周后,可成功建立慢性冬眠心肌动物模型,能为深入探讨冬眠心肌的病理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77岁。反复心悸、气促6年,加重伴少尿2d,于2006年6月27日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于2000年开始反复出现活动后心悸、气促,曾在我院心血管内科经系统检查后明确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房颤、心功能Ⅳ级、慢性肾功能不全”,给予强心、利尿、营养心肌治疗后症状改善出院。出院后规律治疗,病情反复,住院次数增加,每次住院时间延长。至2005年5月在我科住院,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近年又发现了下列新成员:VEGF-B,VEGF-C及VEGF-D,三种因子与VEGF具有相似的结构、功能及分布。VEGF-B的受体尚未明确,该因子具有促进内皮细胞的生长的功能;VEGF-C主要作用于淋巴管内皮,其受体为VEGFR-2和VEGFR-3;VEGF-D与VEGF-C的作用及结构相似,受体相同。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乙酰胆碱试验剂量方案及阳性诊断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讨适合中国人的乙酰胆碱试验剂量方案和阳性诊断标准。方法 :选择临床具有静息性胸痛、胸闷病史 ,但冠状动脉(冠脉 )造影无显著狭窄的患者进行乙酰胆碱试验 ,采用乙酰胆碱 1 0、3 0、60和 1 0 0 μg(右冠脉为 80 μg)的阶梯剂量方案 ,以注射乙酰胆碱后出现与平时类似的胸痛或胸闷发作 ,伴冠脉痉挛使狭窄程度达到 90 %和 99%以上的两种阳性诊断标准进行比较。结果 :若以血管狭窄 90 %为标准 ,则在 60 μg时阳性率达高峰 ,敏感性为 92 % ;若以血管狭窄 99%为标准 ,敏感性仅 3 3 % ,1 0 0 μg时阳性患者较 60 μg时略有增加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种标准的特异性均为 1 0 0 %。严重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的发生率随剂量增大而增加。结论 :小剂量方案 (最大 60 μg)结合 90 %狭窄率标准更适合中国人的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