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3篇
  免费   400篇
  国内免费   165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83篇
妇产科学   63篇
基础医学   277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1243篇
内科学   524篇
皮肤病学   60篇
神经病学   101篇
特种医学   1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13篇
综合类   1934篇
预防医学   1029篇
眼科学   87篇
药学   755篇
  14篇
中国医学   848篇
肿瘤学   157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58篇
  2022年   292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338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99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30篇
  1993年   98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91.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基因芯片直接检测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中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相关基因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5例通过硝基苯甲酸(PNB)和噻吩-2-羧酸肼(TCH)鉴别培养为MTB的临床标本,其中痰标本90例、支气管灌洗液12例、脓液12例、胸腔积液6例、组织标本3例、腹腔积液和尿液标本各1例,应用绝对浓度法同时进行利福平(RFP)和异烟肼(INH)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并用基因芯片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MTB rpoBkatGinhA基因型。以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为标准,评价基因芯片检测RFP、INH耐药和耐多药(MD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且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在125例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中,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显示对RFP、INH的耐药率和MDR发生率分别为20.0%(25/125)[其中高耐占88.0%(22/25)、低耐占12.0%(3/25)]、17.6%(22/125)[其中高耐占18.2%(4/22)、低耐占81.8%(18/22)]、16.8%(21/125)。初治和复治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中MDR-MTB的检出率分别为7.6%(7/92)和39.4%(13/33)。以绝对浓度法药敏试验为标准,应用基因芯片直接检测临床标本中MTB rpoBkatGinhA基因型,预示对RFP、INH耐药和MDR的敏感度分别为72.0%(18/25)、63.6%(14/22)和61.9%(13/21),特异度分别为91.0%(91/100)、86.4%(89/103)和89.4%(93/104),两种方法的一致率分别为87.2%(109/125)、82.4%(103/125)和84.8%(106/125)。 结论 应用耐药基因芯片直接检测结核病患者临床标本中MTB对 RFP和INH耐药的相关基因突变具有中等的敏感度和较高的特异度,可快速检出对RFP、INH耐药和MDR-TB患者,为临床早期开展有效化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震颤麻痹9例报告大同市煤气公司职工医院(037043)张海泮中国人民大学校医院(100872)王智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脑病——震颤麻痹在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病例中比例较高,过去单纯用西药治疗,疗效不满意。本组9例病人...  相似文献   
193.
测定3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例健康老年人及10例健康人的尿液血栓素B2(TxB2)尿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和血浆内皮素(ET-1)的浓度。结果表明,健康老年人较健康青年人尿中TxB2有升高(t=4.07,P<0.001),6-k-PGF1α降低(t=12.22,P<0.001),血ET-1差异无显著性(t=1.037,P>0.05);而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组较老年健康组尿液  相似文献   
194.
家族性类肢端肥大症,国内尚未见有文献报道,现将我院所见1个家系中的5例报道如下:临床和家系调查资料例1:先证者男,71岁,病案号352858(系谱号Ⅱ-4),患者自幼手足粗大,但至成年后鞋帽无需经常更换。无头痛、关节痛,性功能和视功能改变,无多  相似文献   
195.
为便于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图书信息部门及时了解掌握我国结核病和呼吸系疾病方面的信息 ,我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 1997~ 2 0 0 1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所有文章引用的中文期刊逐条统计、整理、归纳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997~ 2 0 0 1年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引用中文期刊文献共计 185 3条 ,引自 2 72种中文期刊 ,其中医药学 2 4 5种、生物科学 19种、农业科学 2种、其它 6种。这 2 4 5种医药学期刊中 ,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 4 4种 ;中国医学系列杂志 5 0种 ;医学院学报 30种 ;国外医学系列分册 2 2种 ;中医药杂志 6种 ;临床 (实用 )医学杂志 2…  相似文献   
196.
197.
目的:研究复方银花解毒颗粒对干酵母所致幼龄大鼠发热模型的解热作用,为复方银花解毒颗粒的儿童给药剂量提供参考。方法:将SPF级3-5周龄幼年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布洛芬组、复方银花解毒颗粒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5、5、10 g·kg-1)。各组灌胃给药,连续7天,末次给药1 h后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制备发热模型,造模后于不同时间点分别测定肛温。检测血清中IL-1β、IL-6、TNF-α含量以及下丘脑内cAMP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下丘脑炎症信号相关COX2的含量,并检测NF-κB的核转录情况,检测相关IκBα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造模后2~4 h,布洛芬、复方银花解毒颗粒高剂量组(10 g·kg-1)均能抑制发热大鼠体温升高,在3 h时体温降低效果显著;造模3h后,与模型组比较,复方银花解毒颗粒低剂量组(2.5 g·kg-1)能显著降低IL-6、IL-1β水平;复方银花解毒颗粒中剂量组(5 g·kg-1)、高剂量组(10 g·kg-1)能显著降低IL-6、TNF-α含量。复方银花解毒颗粒高剂量组(10 g·kg-1)下丘脑内NF-κB、IκBα、COX2蛋白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也显著下降。结论:复方银花解毒颗粒能有效降低发热模型幼鼠的体温,降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其退热机制可能与cAMP信号转导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8.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Orbitrap-HRMS)法。方法:以卡马西平为内标,人血浆样本采用甲醇沉淀蛋白,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2.1 mm×100mm,3μm)色谱柱,流动相为水(0.1%甲酸)-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300μl·min-1,进样10μl,采用可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于正离子模式进行全扫描监测。结果: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在定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15%,低、中、高浓度质控样本提取回收率在94.38%~105.74%。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能够适用于人血中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9.
目的探讨MSCT对肾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肾淋巴瘤的MSCT表现。结果 7例中包括原发性肾淋巴瘤3例,继发性4例。表现为单肾单发肿块2例,无明显肿大淋巴结。双肾多发结节1例。单肾弥漫性肿大1例,病灶内可见血管影被包埋。后腹膜肿大、融合成团淋巴结向前浸润,肾脏受累2例,肾脏内病灶与后腹膜肿大、融合膜成团淋巴结间无明确分界。双侧肾上腺淋巴瘤同时合并右侧肾周肿块1例。7例病灶强化模式均为:肾皮髓交界期及肾实质期均表现为低强化,病灶边界不清。结论由于侵犯机制不同,肾淋巴瘤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MSCT表现也有多种类型,但仍具一定特点,熟悉其CT表现有助于在术前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0.
患者,男,33岁。因反复高热2月余入院。患者2个月来反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在外院查血白细胞2.7×10~9/L,中性粒细胞0.68,先后给予“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青霉素、头孢曲松”等多种抗菌药物治疗,用药后体温能降至正常,但停药后再次发热,如此反复多次。1周前患者再次出现高热,伴咳嗽,咳黄脓痰,自服抗生素药效不佳。入院体检:体温38.3℃,血压110/70 mm Hg(1mm Hg= 0.133 kPa),皮肤、黏膜未见皮疹、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咽无充血,扁桃体无充血肿大。颈软,两肺呼吸音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