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男性间质性膀胱炎(IC)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男性IC的诊治效率. 方法 2010年1 -12月收治男性IC患者18例,患者均表现为明显的耻骨上区和腹股沟区疼痛,并伴有尿频、尿急症状.18例均曾误诊为ⅢB型前列腺炎,且治疗无效.按照NIDDK的IC诊断标准,根据PUF表评分>15分、钾离子通透试验(PST)阳性以及麻醉下膀胱镜检查发现“红斑征”确诊IC.18例治疗前均行24 h排尿卡记录、尿常规、前列腺液常规及细菌培养等检查,并行麻醉下水扩张治疗.术后口服托特罗定缓释片治疗,每天1次,每次4 mg,疗程1个月;同时术后1周开始行膀胱灌注治疗(2%利多卡因20 ml+肝素3.75万U+5%碳酸氢钠5 ml),每周2次,疗程12周. 结果 18例患者水扩张术后采用PUF表评分和24h排尿卡记录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9个月,患者症状均获得缓解.治疗前后PUF评分值分别为(19.2±4.1)、(13.6±2.4)分;24 h平均排尿次数分别为(11.5±3.9)、(7.5±4.3)次;24h平均每次排尿量分别为(159.5±30.8)、(241.7±45.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男性IC与(Ⅲ)B型前列腺炎临床症状相似,可通过PUF评分、PST试验以及麻醉下膀胱镜检查提高男性IC的诊断率,结合水扩张和术后口服托特罗定缓释片联合肝素膀胱灌注治疗可显著改善男性IC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区2410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流行病学特点,寻找其高危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级抽样法将上海地区10区县2600例28~89岁女性作为调查对象,包括工人、教师、职员、医护人员和公务员等职业.调查问卷共发放26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10份,应答率为92.7%.问卷设计包括年龄、职业、身高、体质量、内科并发症、生育情况和流产次数.并整合生活质量量表(QOL)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结果 2410例中急迫性尿失禁患者288例(11.9%),混合型尿失禁患者334例(13.8%),单纯SUI患者699例(29.0%),无尿失禁患者1089例.699例SUI女性平均年龄(54.4±12)岁,非SUI女性平均年龄(48.4±11)岁(P=0.000).SUI女性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3.2±4.0,非SUI女性平均BMI 22.3±3.1(P =0.000).SUI女性合并代谢综合征共403例,非SUI女性合并代谢综合征352例(x2=111.97,P=0.000).SUI女性合并慢性便秘共491例,无尿失禁患者合并慢性便秘共322例(x2=284.07,P=0.000).SUI女性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共213例,无尿失禁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共174例(x2=52.74,P=0.000).生育与否与SUI发生率呈显著相关(x2 =29.81,P=0.000);多次分娩较单次分娩SUI发病率显著增高(x2=13.68,P=0.000).SUI女性平均QOL评分10.97分,平均IPSS为3.76分,两者显著相关(P=0.000);且SUI女性年龄与QOL评分呈显著相关(P=0.000).结论 SUI已成为我国中老年女性重要的排尿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态势.SUI的高发年龄呈双峰型,主要发病年龄段分别为40 ~ 59岁及80岁以上.发病率与年龄呈显著相关.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慢性便秘、慢性支气管炎、生育和多次分娩均是SUI发病的高危因素.在SUI患者中,除漏尿外下尿路症状亦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可能对改善其生活质量有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以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经尿道电切(TUR)术,术后辅以50%二甲基亚砜(DMSO)膀胱灌注,随访1年未出现肉眼血尿。结论:原发性膀胱淀粉样变临床及其罕见,极易与膀胱癌混淆,确诊需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及特殊染色。治疗以手术尽可能切除病变组织为主,术后辅以DMSO膀胱灌注,疗效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脐尿管囊肿腹腔镜治疗的技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脐尿管囊肿3例。男2例,女1例,平均48岁,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脐尿管、脐尿管肿物、脐正中韧带以及与脐尿管肿物相连的部分膀胱顶部;检索PubMed及国内CBM等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讨论脐尿管囊肿发病特点、影像学特征以及临床诊治。结果:3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1min,3例患者术中均无明显出血,2例术后病理提示脐尿管囊肿,1例提示脐尿管囊肿合并感染。平均留置导尿时间4天,平均住院6天,切口一级愈合,无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11个月,无复发,无恶变。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脐尿管囊肿的~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即使对于合并感染的脐尿管囊肿也具有同等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二次电切除术(二次电切)对首诊为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资料完整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142例,首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其中68例患者进行了二次电切,观察肿瘤残留率以及分期变化,并与未接受二次电切患者的肿瘤复发率、无复发生存时间、无复发生存率以及肿瘤进展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随访时间、肿瘤数量、肿瘤大小、肿瘤分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68例行二次电切的患者中,术后病理证实有肿瘤残余25例(36.8%),其中发现肿瘤浸润至肌层6例(8.8%).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6.8个月,接受二次电切的患者中,肿瘤复发23例(37.1%),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21个月,无复发生存率41.0%,肿瘤进展9例(14.5%);未行二次电切的患者中分别为43例(58.1%)、12个月、35.1%、19例(25.7%);两组间肿瘤复发率(x2=5.962,P=0.015)、无复发生存时间(U=1584,P=0.002)、无复发生存率(x2=8.502,P=0.0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进展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70,P=0.109).结论 二次电切是彻底切除肿瘤的有效方法,对改善T1期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率、无复发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率有良好的效果,但对肿瘤进展率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cond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TUR) in patients with T1 urotheli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Methods The 142 cases with urothelial carcinoma were recruited.All patients underwent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 and were diagnosed as stage T1 uro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The 68 of 142 cases underwent second TUR after the initial surgery.Tumor recurrence rate,progression rate and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age,gender,follow-up time,number of tumors,size of tumors or grade of tumors between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second TUR.Of the 68 cases that underwent second TUR,25 cases (36.8%) had residual tumor and 6 of them (8.8%) had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After an average observation for 26.8 months,patients who underwent second TUR showed lower recurrence rate,higher recurrence-free rate and longer recurrence-free survival than patients without second TUR [37.1% vs.58.1%,x2=5.962,P=0.015;41% vs.35.1%,x2=8.502,P=0.004;21 months vs.12 months,U= 1584,P= 0.002].While the progression rate showe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14.5% vs.25.7%,x2 =2.570,P=0.109).Conclusions Second TUR provides an effective way to completely excise tumor.Second TUR is beneficial to the decrease of recurrence rate and improvement of recurrence-free survival.However,its effect on tumor progression needs further discussion.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分析2005~2014年巢湖市血吸虫病监测村疫情变化,为制订本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按照《安徽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每年在监测村开展人畜查治病、查灭螺和相关因素监测,并对10年间病情和螺情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监测村连续10年未发生急性感染病例、未查出当地新感染病例、未查出阳性耕牛;2010年查出回升和新发钉螺面积共计10 150m2,未查出感染性钉螺,活螺密度和活螺框出现率为5.43只/0.11m2和50.5%,到2012年分别下降90.79%和77.37%,2013年、2014年监测村内有螺环境未查出活螺。 结论  巢湖市采取的防治措施成效显著,但是丘陵地带螺情监测仍需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引江济淮”工程运行前巢湖地区人群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4年5-10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安徽省合肥市居巢区部分学生、渔民、船民和村民进行血防知识问卷调查。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职业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差异,不同职业人群接触江、河、湖水情况,以及血防知识教育途径和人粪处理情况。 结果 共发放问卷1 140份,回收1 096份,其中有效问卷1 032份,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11.72%~71.71%,其中“是否听说过血吸虫病”知晓率最高,“是否知道血吸虫病传播的中间环节”知晓率最低。生产性接触江、河、湖水的主要方式是捕鱼捉虾(39.05%),生活性接触江、河、湖水的主要方式是下河游泳或玩水(63.18%)。血防知识平均受教率为41.47%,其中血防人员下乡宣传是最主要的教育方式(49.53%)。在接受调查的渔、船民中,船上粪便直接排入水中占91.14%。结论 “引江济淮”工程运行前有必要在巢湖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血吸虫病健康教育,以增强人群预防血吸虫感染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安徽省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巢湖地区流动人群血吸虫病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可能发生的突发疫情提供预警信息。方法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法(IHA法)于2008—2012年对巢湖地区流动人群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进行血清学筛查,血检阳性者再用病原学方法(集卵沉淀法)检查以确诊,并对流动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查巢湖地区流动人口1603人,阳性49人;采用病原学方法检查75人,阳性27人;流动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为1.68%。感染率在不同年份(2008—2012年)、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1^2=4.106,P1=0.392;χ2^2=0.377,P2=0.539;χ3^2=7.320,P3=0.120);但在不同年龄(8~、20~、30~、40~、50~、60~、70~86岁)、不同职业(农民、渔民、船民、民工、学生、教师和干部、其他)、不同地区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4^2=34.851,P4〈0.01;χ5^2=25.448,P5〈0.01;χ6^2=38.050,P6〈0.01),50岁以上人群、农民及来自巢湖周边流行区的流动人群感染率较高。结论巢湖地区流动人群中已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传染源,今后应根据流动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监测与治理措施,以降低潜在流行区血吸虫病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9.
罗西维林缓解膀胱镜检查术中痉挛性疼痛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门诊膀胱镜检查术的男性患者125例,试验组的63例在术前1h口服罗西维林片剂20mg,术后继续口服1d,10mg/次,3次/d,对照组62例采用常规方法。对所有患者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术中NRS评分分别为试验组(2.1±0.9)分、对照组(3.6±1.8)分(P〈0.01);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5min时NRS评分仍然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electroresection,TURBt)作为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常规术式已有多年,但对某些特殊患者并不适用,而经尿道钬激光(Ho:YAG laser)技术作为新兴的术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治疗中.本文总结了经尿道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体会.方法:2005年7月-2008年2月对92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采用钬激光治疗.男性69例,女性23例.中位年龄56岁(25~87岁),肿瘤单发56例,多发36例.肿瘤直径0.5~4.0 cm.术前病理均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11例年老、一般情况差者采用局麻.结果:手术均一次成功,术后创面基底及创缘病理检查无残余肿瘤,术后均按常规方法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并定期随访,每3个月膀胱镜复查.手术时间平均18 min(10~50 min),出血极少.无膀胱穿孔及术后继发出血等并发症.术后留置导尿1~3 d,最短14 h.局麻患者术后即可进食并可起床活动.术后住院1~3 d,其中43例为日间手术(入院当天手术,第2天出院).术后随访平均15个月(2~31个月),12例复发(13.3%),再次行激光或电切治疗. 结论:经尿道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安全,创伤更小,患者耐受性好,疗效与传统TURBt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