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6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病例摘要 :患者 ,女 ,72岁 ,保定市民。主因剧烈胸痛、出汗 1小时入院。平时无发作性胸痛 ,一般情况尚好 ,生活自理。本次发病无明确诱因。入院查体 :血压 15 0 10 0mm Hg,下肢无浮肿 ,双肺呼吸音清晰 ,无干湿性罗音 ,心尖搏动不弥散 ,心音有力 ,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腹软无压痛。心电图大致正常 ,胸部X线透视未发现异常 ,心脏彩超示主动脉增宽明显 (直径 6cm) ,未发现夹层 ,心脏瓣膜、腔室均正常。心肌五酶及其常规化验无明显改变。住院后初步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即给卧床休息、止痛、降压、吸氧等治疗 ,病情一度趋于平稳。但…  相似文献   
22.
目的 寻找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术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 详细询问术后患者再发胸痛的诱因和服药情况 ,做心电图和进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1例术后口服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 ,并大量饮酒 ;1例患者血管硬化明显 ,估计支架帖壁不充分 ;1例术后情绪激动 ,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导致血栓形成。结论 支架内亚急性血栓成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与血管病变特点 ,支架长度及帖壁情况 ,抗凝、抗血小板是否充分 ,患者情绪等因素有关 ,一旦发生立即进行溶栓和急诊PCI。  相似文献   
23.
[病例]男,74岁.因反复恶心、呕吐及乏力1周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未见异常.血钠104 mmol/L,氯80 mmol/L,胸部X线透视、头颅CT未发现异常,胸部CT示中纵隔淋巴结增大(蚕豆大小),心肌酶正常,癌胚抗原20μg/L,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异常.  相似文献   
24.
病例摘要:患者,女,20岁.病人2年前无何诱因出现心悸、心跳过速,发作时心率最快可达210次/分,伴有全身无力,有时伴有头晕、面色苍白.发作无规律性,持续时间不等,少则几分钟,多则数小时.多次查心电图为阵发性室上速,平时心电图正常.  相似文献   
25.
[病例]女,68岁.主因间断性胸闷、气短3年、加重5 h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70/min,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心包磨擦音.心电图检查示前壁、下壁心肌缺血.入院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行冠状动脉介入术.  相似文献   
26.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59岁,本地安新县农民,因胸闷、胸痛加重5天于2009年2月27日入院.住院前5天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劳累时易发作,心前区、胸骨后明显,约手掌大小面积,伴左肩部不适,严重时有大汗,每次持续约3-5分钟,休息时可缓解,做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含服硝酸酯类药物后症状可缓解.  相似文献   
27.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单发性冠状动脉瘘占较大比例,而多发性冠状动脉瘘临床十分罕见,由于其临床表王见无特异性,诊断卜分刚难,临床误诊患者较多,随冠脉造影技术的广泛开展,其发现病例在逐年增多,现将我科发现的3例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Ⅲ^。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临床出现明显低血压,心源性脑缺氧等,进一步可导致心室停搏而死亡.近年来我们对8例急性心肌梗塞并Ⅲ^。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及时进行临时起搏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29.
致作者     
病例摘要:患者,女,20岁。病人2年前无何诱因出现心悸、心跳过速,发作时心率最快可达210次/分,伴有全身无力,有时伴有头晕、面色苍白。发作无规律性,持续时间不等,少则几分钟,多则数小时。多次查心电图为阵发性室上速,平时心电图正常。发汴时叮通过刺激迷走神经中止,有时需要静脉滴注异搏定或食道调搏中止。近期发作频次增多故而要求住院行射频消融根治。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能否改善心房纤颤(AF)患者转律后窦性节律维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56例老年(≥65岁)AF患者,药物或电复律后,在继续口服胺碘酮基础上,分为卡托普利组和非卡托普利组,随访1年。分别于3、6、9、12个月统计窦律维持情况;于转律后24小时、3、6、12个月分别做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取最大P波、最小P波,计算P波离散度(Pd);于转律即刻、9、12个月做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E/A。结果在随访第9和12个月,卡托普利组窦性心律的维持效果显著优于非卡托普利组;于随访的第6、12个月卡托普利组较非卡托普利组Pd显著缩小;心脏超声随访发现,9、12个月时卡托普利组左房内径显著缩小,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改善(E/A比值)。结论卡托普利有助于老年AF患者转律后窦性心律维持,可显著减少左房内径,缩小P波离散度,并且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