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6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始终追求的目标为早期、完全、持续心外膜血管再通以及微血管灌注恢复,以降低死亡率、再梗死、缩小梗死范围及改善左室功能,是STEMI患者治疗的基石[1,2]。近年来由于国内外STEMI治疗区域网络建立及院前急救转运系统和再灌注策略的完善[3,4],使梗死相关动脉(IRA)得以早期开通,同时由于直接PCI、补救PCI、溶栓后常规PCI及辅助抗栓治疗  相似文献   
82.
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及支架术后再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绝大部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是由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所致 ,很少一部分冠状动脉狭窄虽不严重 ,但合并痉挛仍可引起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冠心病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及危险因素的控制方面近年来发展较快外 ,冠状动脉的血运重建治疗近二十年来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已成为与药物、外科搭桥手术并驾齐驱的主要治疗手段。虽然PTCA治疗冠心病即刻临床效果满意 ,但术后血管再狭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的最终效果 ,并限制了PTCA的发展。近十年冠状动脉内支架的应用 ,显著降低了治疗时的急性缺血并发症 ,同时…  相似文献   
83.
冠状动脉内金属裸支架(BMS)的临床使用,可消除靶血管急性闭塞并降低再狭窄,但仍有近20%的患者产生严重的再狭窄。为预防和降低再狭窄,2003年4月Cypher支架被FDA批准,即西罗莫司洗脱支架(SES,Cypher,CordisCorporation,Miami Lakes,FL),随后Cypher支架的安全性引起人们忧虑,极晚期支架血栓发生率可能较高[1-2],但近10年的临床使用,发现其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4.
血管内超声的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珠军  朱文玲  黄超联  曾勇  韩丁 《中华内科杂志》2001,40(5):303-305,T001
目的应用血管内超声的方法研究病人经皮冠状动脉(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冠脉内的粥样斑块和血管壁的变化,进一步明确PTCA的机制。方法择期行PTCA的病人50例,共68支血管于球囊扩张前后行冠脉内超声(ICUS)检查。记录病变部位粥样斑块的特性,最小管腔面积,弹力内膜面积和斑块面积。结果PTCA球囊扩张前后病变部位的内弹力膜面积(IELA)分别为(6.67±1.45)mm2和(8.14±1.13)mm2,术后有明显的扩大(P<0.05)。脂质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各组PTCA手术前后IELA之差(ΔIELA)分别为1.84,1.52,0.40,1.23mm2,钙化斑块球囊扩张前后内弹力膜面积无明显扩大,P<0.05。斑块的撕裂程度及管壁变化根据Honye分类法记录A型10例,B型20例,C型16例,D型12例,E1型5例,E2型5例。68个病变中有58个(85%)病变出现不同程度的斑块撕裂。12个D型撕裂中有11个是钙化的斑块,1个是混合斑块。结论粥样斑块的撕裂和管壁的牵伸在冠脉球囊扩张术的管腔增大方面同时起关键作用,较硬的斑块如钙化的斑块球囊扩张时易出现大的夹层,而血管牵伸的程度较差,用旋磨或旋切的方法处理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85.
2012年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节律协会(ACCF/AH~HRS)心脏起搏器置入治疗指南更新2008年版,主要由于:重要的试验研究报道,缓慢心律失常的自然历史知识得到进展,可用的器械得到最佳治疗;治疗、推迟、和预防缓慢心律失常导致的临床发病和死亡的器械技术获得重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梗死前心绞痛对接受PCI治疗急性心梗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22例首次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在发病12h内进行PCI,按梗死前48h有无心绞痛分为2组,即缺血预适应组(56例)和非缺血预适应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PCI后血流TIMI分级、再灌注心律失常情况、心肌酶峰值浓度及出院前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缺血预适应组患者年龄高于非缺血预适应组(66±12比61±12,P=0.05)。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数量缺血预适应组明显多于非缺血预适应组,分别为30.4%和12.1%(P=0.01)。PCI后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在缺血预适应组明显低于非缺血预适应组,分别为4%和15%(P=0.03)。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浓度较非缺血预适应组显著降低,重度左室功能不全(LVEF40%)发生率在缺血预适应组明显低于非缺血预适应组,分别为4%和15%(P=0.03)。结论缺血预适应组急性心梗患者PCI术后心肌酶峰值明显降低,以及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和重度左室功能不全患者比例明显降低,表明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梗患者心脏具有保护作用,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7.
目的 评价药物支架和裸支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疗效和预后方法217例接受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本研究,药物支架组92例、裸支架组125例,收集基线资料并随访6~38个月.结果 裸支架组的平均年龄(64.6±11.9)岁、Killip分级(2、3、4级)为25.9%和支架平均直径为(3.07±0.38)mm,均高于药物支架组(61.2±11.8)岁、12.2%和(2.9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37;χ2=5.53,P=0.019;t=2.78,P=0.006),裸支架组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55.4±11.9)%低于药物支架组(60.3±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P=0.011).支架长度[(32.8±16.2)mm、(26.2±11.2)mm]、支架后扩张(45.7%、21.6%)、糖尿病(28.2%、16.0%)药物支架组高于裸支架组(t=-3.54,P=0.001;χ2=13.85,P=0.0002;χ2=4.77,P=0.030).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36例,药物支架组6例(6.5%),裸支架组30例(24.0%)(χ2=11.70,P<0.01).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同裸支架相比药物支架明显降低随访期MACE发生率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8.
89.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急性和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效果。方法32例患者共38支完全闭塞血管进行了PTCA或PTCA+支架治疗。结果1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其中4例直接和8例行补救性PTCA均成功(12/12,100%);20例择期PTCA中14例成功(70%)。结论血管闭塞时间越长,PTCA成功率越低。本组病例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表明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行PTCA+支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0.
目的:在90年代,血管内超声旬已成为冠心病诊断和介入的弥补形象学,IVUS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区别,在于冠脉造只是不冠状动脉腔的造影剂轮廓,而IVUS显示了截然不同的血管剖解,通过血管截面积成像识别血管内膜腔及管壁的结构。IVUS在引导冠心病的介入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