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1.
DDT滞留喷洒防制雷氏按蚊嗜人亚种控制恶性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83年6~10月在安徽省舒城县芦镇公社进行DDT室内滞留喷洒,对雷氏按蚊嗜人亚种有良好的防制效果,叮人率下降99.5%,疟疾传播强度明显下降,以恶性疟为显著,其发病率等各项考核指标下降幅度均在85%以上。说明在以雷氏按蚊嗜人亚种为主要传疟媒介地区的疟疾防治,采用DDT室内滞留喷洒,结合现症病人治疗,即能有效地控制恶性疟的发病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血清与滤纸干滴血ELISA法诊断丝虫病对比观察沈毓祖1倪季刚2陈建民1(1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2全椒县卫生防疫站)国内目前用于诊断丝虫病的ELISA方法大都采用血清作为样本,而滤纸干滴血报道较少。由于血清采集困难,群众不易接受,且携带及保存均...  相似文献   
13.
198 9~ 1998年对 1140名外出海南省做工回归人员进行了调查 ,疟疾发病率为 5 4.0 4% ,原虫率为14.39% ,其中恶性疟原虫阳性率为 12 .19% ,占阳性总数的 84.8%。观察 16例恶性疟原虫无性体带虫者对氯喹均呈现抗药性 ,临床观察 18例恶性疟病人 ,以氯喹系统治疗均无效 ,调查结果表明 ,我区所发现的恶性疟为输入性抗氯喹恶性疟。 10年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开展综合防治和监测 ,经过对疫点和疫区居民进行全民抗复发治疗 ,外出回归人员进行药物根治 ,连续 2年“DDT”室内滞留喷洒和 6年溴 (氯 )氰菊酯浸帐灭蚊 ,控制了输入性恶性疟传播蔓延 ,至今未发现输入继发病例。但是 ,随着流动人口逐年增加 ,输入传染源必将增多 ,因此做好流动人口疟疾防治与监测工作是防止抗氯喹恶性疟在当地滞留传播至关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单纯抽查和分乡定量送海群生药盐到户防治丝虫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是全国丝虫病流行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自1955年以来经历了试点防治、普查普治和基本消灭阶段。1955年全省抽查微丝蚴率为11.95%,到1986年底全省82个流行市县中仅14个市县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为了加快防治步伐早日实现全省达标的目标,1987年我们对丝虫病防治方案进行了改革,在44个市县实行单纯抽查,以乡为单位根据不同的流行程度采用不同剂量的群生药盐送到户的防治措施,结果既加快了防治进程,又节约了防治经费,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于1994年全省通过卫生部抽查复核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安徽省疟疾局部疫情回升的特点及原因 ,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有局部疫情回升的7个县、区所有行政村摸底调查 ,了解 1998年以来的疫情动态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对 2 0 0 1年 1~ 7月份的报告病例作个案调查 ,分析发病特点。 结果 新发疫点数由 1998年的 34个增加到 2 0 0 1年的 2 49个 ,其中重疫点数由 2个增加到6 0个 ,发病率≥ 5‰的疫点由 0个增加到 3个 ;2 0 0 1年 1~ 7月份的 72 7例病人中 ,2 0岁以下者占 5 4.2 % ,无疟史新感染者占 89.3% ( 6 2 8/ 70 3)。 结论 新疫点、重疫点数逐年增多 ,年青的新病例占多数 ,疫情回升明显。  相似文献   
16.
1983年6月,在间日疟和抗氯喹恶性疟混合流行区的舒城县芦镇乡进行DDT室内滞留喷洒,杀灭嗜人按蚊防洽恶性疟的研究。当年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1984~1986年进行了防治效果的纵向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安徽省恶性疟的流行情况与防治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 根据疫情报告和专题调查结果对恶性疟的流行病学分析。针对流行特点采取症原防治与媒介防制并重的措施。结果 历史上曾发生大面积和局部恶性疟爆发流行,经过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全省已连续9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结论 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可以阻断恶性疟传播。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间日疟原虫基因型种群结构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用分子技术调查中国间日疟原虫种群结构与地理分布。 方法 用滤纸血滴法采集我国 10个省 (自治区 )间日疟现症病人血样 ,用套式 、半套式 等位特异PCR基因分型法鉴定其型、族归属及其CSP基因型 ,并作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结果 在 384个间日疟原虫分离株中 ,检出温带族 2 5 8株 ,分为 14个不同的(等位变异 )基因型 ,遍布全国各省 ,其中主带≤ 731bp的基因型仅见于南方 5省 ;热带族 79株 ,分为 5个不同基因型 ,分布于北纬 2 5°以南的 5个省 (自治区 ) ;PV 2型 16株 ,包括 2个基因型 ;另 33个分离株为不同型(族 )或不同基因型虫株的重复 (混合 )感染。 结论 目前我国北纬 2 5°以北各省是单一温带族间日疟原虫分布区 ,北纬 2 5°以南地区是温带族与热带族间日疟原虫重叠分布区 ,其中海南和云南两省局部地区同时尚存在PV 2型 ;温带族内存在地理分布明显不同的 2个基因类群。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苏鲁豫皖鄂五省2006年疟疾流行情况,评价我国中部地区五省疟疾防治措施。方法收集苏鲁豫皖鄂五省2006年疟疾疫情报告、媒介监测、发热病人血栓、血清学调查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五省2006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2744例,占全国疟疾发病的67%,平均发病率1.13/万,比2005年上升109.8%。病例主要分布于安徽和河南两省,报告病例40008例,占五省病例总数的93.6%。输入性疟疾病例458例,其中输入性恶性疟56例。2006年传播休止期治疗9.4万人,流行李节服药治疗11.6万人,治疗疟疾现症病人和疑似病人51907人次,实施药物滞留喷洒或杀虫荆浸帐灭蚊保护人口13,6万人。血栓发热病人161.22万人次,阳性者21889人,阳性率1.36%,占全部报告病例的51.2l%。抗体阳性率1.79%(24/13454);居民带虫阳性率0.32%(134/41534)。结论五省尽管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但疟疾疫情仍呈回升态势,疟防工作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