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评价高压氧联合经颅超声神经肌肉电刺激(transcranial ultrasound-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TUS-NMES)对神经梅毒患者康复疗效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4月29日—2022年7月17日在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康复科、皮肤性病科住院治疗的51例神经梅毒所致肢体运动障碍患者,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17例);C组患者给予正规驱梅药物、脑卒中基础治疗,A组患者在C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给予TUS-NMES治疗,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改良巴塞尔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Fugl-Meyer评估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评分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的病程、年龄、性别、患侧、损伤类型、MBI评分、FMA评分值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的MBI、FMA评分值经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后,3组患者的MBI、FMA...  相似文献   
42.
腋臭俗称狐臭,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6.4%,是门诊的常见病。目前治疗腋臭的方法很多,其中外科手术为其首选疗法,但各术式有其优缺点。2001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共收治腋臭患者107例,均采用微创皮下搔刮加皮瓣原位缝吊加压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比较曲安奈德、干扰素α-2b和维拉帕米局部注射对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增殖、凋亡和TGF-β1表达的影响. 方法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各6例,局部注射曲安奈德(40 mg/ml)、干扰素α-2b(150万U/ml)和维拉帕米(2.5 mg/ml)后7 d,切取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生物素化的脱氧尿嘧啶DNA切口末端标记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和TGF-β1的表达及细胞发生的凋亡情况,并以未注射药物的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以及健康皮肤为对照. 结果 ①曲安奈德可抑制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同时抑制细胞TGF-β1表达从而抑制瘢痕的增殖增生;②干扰素α-2b可通过抑制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细胞的增殖和TGF-β1表达而抑制瘢痕的增殖增生,但其不能诱导细胞凋亡;③维拉帕米可通过抑制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细胞的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瘢痕的增殖,同时抑制细胞TGF-β1表达,其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妹强于曲安奈德,但抑制TGF-β1表达作用弱于曲安奈德和干扰素α-2b. 结论 曲安奈德、干扰素α-2b和维拉帕米局部注射后,对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在临床上虽均有效,但作用机制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脐静脉置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规输液中的应用。 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科共有23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行脐静脉置管,对置管成功率、置管留置时间、置管继发感染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192例置管成功,占全部病例81.7%,其中109例置管后位置良好,不需调整;83例置管过深需调整。43例过浅或膈下异位,予调整位置后只能作为输非高渗营养液的静脉通路。置管位置良好者中的152例,顺利过渡到PICC输液后拔管,占79.2%。32例不能输高渗性液体的顺利过渡到PICC后拔管,占74.4%。235例脐静脉置管导管拔除后行末端培养,21例导管培养阳性,结合临床表现,WBC、CRP指标,考虑8例置管继发感染,占所有病例3.4%。 结论 脐静脉置管可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早期应用。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首次发作的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抑郁与认知和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为恢复期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出院3个月的老年脑梗死患者87例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智力状况检查MMSE和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SSS)评定,以HAMD总分20分为界限分为抑郁组(n=36)和非抑郁(组(n=51),评估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认知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抑郁组HAMD总分(26.97±5.94)高于非抑郁组(11.96±3.03),各因子分也高于非抑郁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两组脑梗死灶数量、两组左侧、右侧及双侧梗死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抑郁组MMSE总分(19.64±5.22)低于非抑郁组(25.84±4.77);抑郁组SSS总分18.58±8.00)高于非抑郁组7.57±5.2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HAMD总分、因子分与MMSE总分呈负相关(r=-0.658~-0.248),与SSS总分呈正相关(r=0.275~0.728)。结论:恢复期老年脑梗死患者抑郁与认知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旋转推进皮瓣修复深度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33例深度创面清创后在长轴方向一侧为蒂设计皮瓣,该皮瓣长度为缺损长轴的1/3~1/2,皮瓣与缺损区之间的夹角为45°~60°,将皮瓣交叉移位,形成一个“Z”型切口缝合。结果33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2~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旋转推进皮瓣手术方法简单,适用于修复小面积皮肤缺损创面。  相似文献   
47.
目的 了解伴有认知功能障碍(CI)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及预后。方法 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200例CHF患者中选取符合条件的132例患者,根据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表(MOCA)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评分,分为CI组和认知正常组,分析伴CI的CHF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心功能改善后患者的认知改善情况。结果 CI组认知功能评分明显低于认知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水平、文化程度、心功能分级、心房颤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贫血、生活质量评分对伴CI的CHF患者认知功能具有显著影响。经规范改善心功能治疗3个月后,CI组患者认知功能总体较前改善,LVEF下降组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低于LVEF保留组,且经治疗后LVEF保留组认知功能改善程度高于LVEF下降组。结论 CHF患者发生CI概率较高,早期评估伴CI的CHF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并尽早采取治疗措施对其认知功能的提升有一定帮助,进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上腹部腹直肌肌皮瓣在腕部电烧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例腕部深度电烧伤患者使用上腹部腹直肌肌皮瓣填充覆盖,观察手腕部创面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5例腕部深度电烧伤患者创面均为一期愈合,功能恢复良好,外观理想。结论使用上腹部腹直肌肌皮瓣早期覆盖腕部深度电烧伤组织,可有效的促使创面修复,对术后手腕部功能的恢复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总结多系统萎缩(MSA)患者临床表现的早期识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6年苏州市立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MSA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 确诊MSA的患者,均至少有3年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病史;美多巴治疗2年后失效的帕金森病患者,早期均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而后期表现出多系统累及的症状,从而被确诊MSA.结论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以作为识别MSA的早期临床症状,同时需要重视美多巴治疗效果差的帕金森病患者.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血压管理。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监测发病24 h内入院的脑出血患者入院后7 d内的血压,记录其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对其既往史、伴发疾病情况、病情变化进行评估,随访其发病6个月时的死亡/残疾情况,并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并完成随访的患者366例。脑出血入院时收缩压、第1天平均收缩压与发病6个月时死亡/残疾率呈J型关系,随着血压的升高死亡/残疾率增加。入院后7 d平均血压在120~160/70~80 mmHg(1 mmHg=0.133 kPa)时预后较好。发病24 h内血压下降越显著,发病6个月时死亡率越高。收缩压及舒张压的7 d连续性变异率与6个月预后呈U型关系,变异率均在5~15 mmHg时死亡率和死亡/残疾率最低(P<0.05)。影响预后的主要血压因素为24 h收缩压下降率及血压连续性变异率。结论脑出血急性期血压独立影响预后,临床工作中可适当积极降压治疗,但应注意血压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