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9篇
药学   9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建立对解糖葡萄球菌的快速分子诊断,为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碱裂解法从血培养瓶中提取DNA,用16S rRNA和gap基因分别对细菌进行检测,构建进化树进行同源分析,同时用连续梯度药敏试验(E-test)方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6S rRNA序列分析显示,与该细菌>99.0%相似率的细菌有5种,同源分析显示,该菌与解糖葡萄球菌低度同源为45.0%;gap基因分析显示与该细菌>99.0%相似率有解糖葡萄球菌1种,具有高度同源为100.0%;E-test试验结果万古霉素1.5μg/ml、青霉素0.002 μg/ml、克林霉素0.023μg/ml、左氧氟沙星0.094 μg/ml和甲硝唑256 μg/ml.结论 gap基因序列分析能够及时准确鉴定解糖葡萄球菌,在数据同源分析方面要优于16S rRNA基因.  相似文献   
42.
目的检测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的碳青酶烯酶及整合酶基因。方法从70株对耐亚胺培南鲍氏不动杆菌中用PCR方法测定碳青酶烯酶OXA23类、OXA24类、OXA51类和OXA58类基因及Ⅰ类和Ⅱ类整合酶基因,对扩增阳性的碳青酶烯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结果获得OXA-23类基因阳性56株,占80.0%,OXA-58类基因阳性1株,仅1株菌OXA51类基因阴性;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61株,占87.1%,未测得OXA24类碳青酶烯酶和Ⅱ类整合酶基因;序列分析提示分离的CRAba为OXA-23型和OXA-58型,所测菌株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高度耐药,对多黏菌素B一致性敏感。结论新近出现的CRAba菌株主要是以Ⅰ类整合子携带的OXA-23型碳青酶烯酶。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评价多黏菌素B与美罗培南联合用药,对110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 采用棋盘法设计,琼脂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110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FIC≤0.5μg/ml为协同作用,0.5μg/ml<FIC≤1为相加作用,1<FIC≤2μg/ml为无关作用,MIC>2为拮抗作用.结果 美罗培南与多黏菌素B联用后,其MIC50显著降低;部分抑菌指数(FIC)分布:FIC≤0.5μg/ml具有协同作用占92%;0.5 μg/ml<FIC≤1相加作用占8%;1<FIC≤2μg/ml和MIC>2 μg/ml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为0.结论 结果表明两药联用,对多药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表现为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并以协同作用为主,无无关和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 研究质粒介导的DHA型AmpC酶在肺炎克雷伯菌中的基因表型及耐药性。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标准,用琼脂稀释法检测MIC值和K-B法确证ESBLs,利用3-氨基苯酚硼酸对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的抑制作用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AmpC酶表型;用基因芯片技术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ESBLs与AmpC酶的基因型。结果 DHA型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同时具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为94.2%,以DHA+TEM+SHV的基因表型最多38.3%;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的MIC50均〈0.25μg/ml、MIC90均〈0.5μg/ml,该类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85.7%)高于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60.0%),但MIC50和MIC90基本相同;34株产酶菌的耐药基因经质粒接合试验,分别有14株接合成功,5株在头孢噻肟和头孢西丁两种选择性平皿培养基中同时接合成功,2株在和头孢西丁平皿培养基中接合成功,7株在头孢噻肟平皿培养基中接合成功。结论 解放军总医院质粒介导的DHA型AmpC酶,在肺炎克雷伯菌中以DHA+TEM+SHV的基因表型为主,同时具有ESBLs占94.1%;41.2%的可以将耐药质粒结合给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4种内植物材料对表皮葡萄球菌黏附及形成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表皮葡萄球菌培养、分离纯化、药敏试验及生物被膜形成鉴定,将钛合金、钴铬钼、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国产骨水泥(PMMA)制成圆片状试样,分别与表皮葡萄球菌悬液共同培养5d;试样表面黏附的细菌经胰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定量接种培养及菌落计数,观察4种试样表面黏附的细菌数量;真空干燥法制备试样,扫描电镜(SEM)观察4种试样表面生物被膜形成情况。结果此菌株为表皮葡萄球菌,对半合成青霉素耐药,可形成生物被膜;细菌计数显示UHMWPE试样表面细菌数量最多,为(24.96±1.459)×10^5/CFU;其次为国产PMMA,为(17.44±1.883)×10^5/CFU;金属合金表面细菌数量较少,钛合金为(0.424±0.065)×10^5/CFU,钴铬钼为(0.382±0.075)×10^5/CFU;UHMWPE、国产PMMA与其他各组比较,均P值〈0.05;SEM观察发现UHMwPE试样表面有较多生物被膜形成,钛合金及钴铬钼表面细菌聚集成团,国产PMMA表面黏附许多单个细菌菌落。结论4种内植物材料对表皮葡萄球菌黏附及形成生物被膜有影响,表皮葡萄球菌容易在UHMWPE表面黏附、形成生物被膜。  相似文献   
46.
目的 了解各院校医学检验本科专业真菌学教学状况,为医学真菌学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咨询与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5所院校医学检验本科专业真菌学相关课程设置情况和81家医院的85名检验技术人员对真菌的检测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描述。结果 5所院校检验系微生物学的总课时数均设定为140学时以上,但仅1所院校真菌学教学达到22学时.其余4所院校真菌学教学均在10学时以下、最少者为5学时。不同医院能分离到数量不等的念珠菌和丝状真菌,但半数以上的技术人员不能鉴定青霉菌、双相真菌、接合菌和暗色真菌。结论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在校的真菌学知识学习存在不足,相应教学中缺乏医学重要致病真菌的检测方法和鉴定特征等内容。而医院技术人员对真菌的鉴定能力不能满足临床涉及真菌感染增多的形势:因此有必要改革院校医学检验本科专业的真菌学教学,如增加课时数和教学内容等。  相似文献   
47.
近10年血培养分析及血中 719株常见细菌的耐药性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了解我院10年来血培养的送检、检出以及血中常见细菌的药敏情况,指导临床对菌血症的治疗. 方法利用WHONET5.2和EXCEL软件分析细菌分布、种类变化及纸片扩散药敏数据. 结果我院自1994年1月~2003年11月30日共送检血液培养标本15 262份,平均分离阳性率为8.1%,其中细菌1 130株占91.0%;真菌9.0%;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CN和MRSA分别为71.7%和36.4%,目前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但有8.7%、1.7%的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处于中介;血中产ESBLs的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为15%和24.8%,在阴沟肠杆菌、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最高75%;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耐药性较低,分别为2.0%、19.2%;9.8%、19.2%和11.8%、23.1%;有17.6%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目前没有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不动杆菌. 结论目前我院菌血症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引起菌血症的种类不同耐药性差异较大,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有针对性地抗菌治疗提供依据,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8.
分离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22  
目的检测我院内科某病区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方法纸片法测定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微量稀释法测定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结果该病区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占同期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32.3%,产酶菌株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奈替米星,复方增效磺胺耐药;对阿米卡星敏感;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洛美沙星部分敏感. 结论产生金属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及碳青酶烯类耐药的机制之一,实验室对其正确检测可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并减少耐药性的扩散.  相似文献   
49.
为了探讨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8株耐环丙沙星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对其外膜蛋白进行了SDS-PAGE分析。结果发现除1株菌外,其余所有耐环丙沙星的肺炎克雷伯氏菌42kD外膜蛋白带消失,另有1株菌的25kD外膜蛋白带也同时消失。这一结果表明,肺炎克雷伯氏菌的42kD外膜蛋白与其对环丙沙星的通透性有关,此外膜蛋白消失是该菌对环丙沙星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0.
丙型肝炎病毒膜E2/NS2区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丙型肝炎病毒外膜E2/NS1基因亚克隆至融合型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和ELISA鉴定具有丙型肝炎病毒外膜蛋白的抗原性,能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为研究外膜蛋白抗体的意义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